美术论文题目大全(精选19篇)

时间:2024-04-18 10:36:06 作者:雅蕊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经典作品的写作风格和内涵。4.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欣赏到一些优秀作品的风采,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美术系论文

在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中,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是对研究生的学习及实践进行督促和强化,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在读期间的学术交流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性和多样性,在提升研究能力和培养研究生学习情趣等方面,开展学术月活动是一个富有调动性和启发性的方式。本文旨在初探艺术类院校中美术学院学生的学术月活动。学术月活动对促进在校研究生,尤其是新生进行自我独立学习意识的觉醒具有十分广泛的作用,就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而言,具有综合类院校所不具备的独特性。以下从硕士研究生的类型、学术月活动和研究生学习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学术月活动和研究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习的独特性。

硕士研究生以论文作为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即初步在某一研究领域做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进入研究生教育的最初阶段就要明确目标和方向,而不是仅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炼。导师作为引路人具有指导作用,且硕士生的学习在于创新,其领悟能力并不在课程内,而在课程以外。艺术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方面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一是脱离教科书的局限,在各类书籍中寻找和发现线索;二是要在学习中养成怀疑和批评的习惯;三是加强对实践类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强化。

二、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的特点。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多角度创新拔尖人才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作为艺术类院校在教育方式中进行了多种探索。诸如举办研究生学习交流、论文成果展示,以及研究生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等众多有利因素共同作用共同促进。艺术类院校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通过交流可以给研究生学习指明方向。学术月活动的交流并非一定要长篇大论,参与者只要对一定阶段的学习感受进行总结交流,让所有研究生从中受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学习特点举办学术月活动是一项极具针对性的活动。以西安美术学院学术活动月的开展为例,学术月活动结合建校以来秉承“宏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作为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活动计划的举措,目的在于为研究生教学进行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搭建平台。美术院校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专业学习能力强于文化课的基础学习的情况,从历年来美术学院硕士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果来看,在专业性较强的学生中尤其明显。从研究生的论文报告来看,既体现出学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探索,又显示出学生对专业的创新精神。这才是硕士教育追求的教学效果。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学术月活动的具体开展:

二是邀请在不同学术领域具有贡献的学术专家作学术报告,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启迪。

学术类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在学术月活动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美术类院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融会贯通的能力更加重要,从美术学院中就论文的发表和文章的结构主旨来分析,学术类硕士研究生尤其是艺术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方面具有优势,就论文的发展和创新点来看,其目的就在于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专业和理论知识兼备。符合新时期艺术类院校对硕士研究生制定的规范。

三、艺术类院校研究生如何举办学术月活动。

就艺术类研究生的学习特点而言,应对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料、展览情况具备更多了解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20xx年在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为例,在这场学术月活动中,共有来自多个院校的综合类硕士研究生参与,围绕着不同领域内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点进行阐述,这些探索不只是对自己所学领域内知识点的突破与延伸,同时也凝聚了学生们在以前本科生阶段所打下的学习基础和广泛涉猎,是一个从广泛到精尖的过程。如《孟瑶:论中国传统绘画笔墨与线条中的文化哲学观》一文,在对本专业的发掘性探索中,很注重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如哲学、文学、政治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知识的广泛猎取。如果只局限于就传统绘画笔墨来进行探讨,很多方面都容易被忽略。再如“艺术考古研究”课题组的同学们有几位是从大处着眼的方式来探索的,如《张启彬:别样的美术——先秦美术研究略论》这个课题的涵盖面很大,也是系统的对先秦时代美术的一个解构,更多地加入了作者对这一时期的美术的个人理解与剖析,谈的是自己的认识。这样的研究范围至少能写上十余万字的论文,但是作者从“别样”来入手谈到先秦美术的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特征并进行了概述,篇幅不长,却涵盖面广、深入浅出、脉络清晰、主旨鲜明,是难得的论文佳作。

还有安晓东的《秦汉瓦当纹饰形式美的构成》一文,从秦砖汉瓦的文化意蕴出发,来阐述自己对秦汉文化的理解,从内涵和外延上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标准,也就是美术史和文化历史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这些范例可以看作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新特色,即在学习中梳理脉络,从细节处着眼。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在学术月活动中展露无疑,从每位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状况来看,没有一位学生是长篇大论式的汇报,都是从一个个案分析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学术研究体系,只有个案研究才能体现出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价值所在,从个案入手研究性才能充分发挥。

四、专家在学术月活动中的指导意义。

研究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正确的指引,只有通过好的引领作用才能为研究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其中直接的引导人是导师,而间接的引导人是具有深厚学术研究能力的专家和学者。专家讲座是学术月活动的一针强心剂,研究生学习注重的是什么,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式,就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作为直接引路人的导师的研究领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多聆听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讲座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不同领域中的专家正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术月作为研究性很强的学术活动,邀请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做出丰硕研究成果的学者和专家作报告:

二是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三是自身在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应当明白有所取舍,有所创新;四是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而言多积极听取专家和学者的言传身教。

专家和学者都是在不同领域有资历的带头人,他们的讲授并不针对某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不同于对本科生那样进行灌输和普及型的教育,而是将自身对某些研究领域的观点亮出,全靠学生自己理解和领会,因此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也是硕士生尤其是在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艺术类高校中学生通过有限时间来进行自我梳理和领悟。

总结:

硕士研究生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不仅检验了硕士研究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而且能够有效反映研究生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展示学习成果,并且能为其学习方式日趋多元化开拓新思路。

研究生的学习具有自身优势,这种优势需要通过学术月活动这样的形式来完成,学术活动月活动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拓展和开阔学生研究视野,提高培养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美术论文

一、引导幼儿观察,学会捕捉事物的特征。

绘画教学固然要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提供材料、引导观察、让幼儿探索和发现这些方面,并保护和开发幼儿在绘画中特有的知觉方法和创造性想象。观察是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又是进行创造性绘画的前提。因此让幼儿通过写生,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学会捕捉绘画对象的特征,可以为他们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观察,认识各种事物的具体结构,获得清楚的视觉形象。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尽情反映自己的感受,画自己想画的事物,当幼儿在绘画中不能体现自己想象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使其拓宽思路,教师的启发在关键时刻能使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比如在画“水果”时,我要求孩子们画出刚才观察到的苹果、香蕉、西瓜、葡萄等水果的外形,别的孩子都在认真地画,潇潇却在抓耳挠腮、左顾右盼,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不想画水果的外形,因为平时吃的都是切开的水果,所以他想画切开的水果,可是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于是,我把用做观察的苹果切开,让孩子们重新观察切开的水果内是什么样的,引导他们观察出苹果的核有点像椭圆形,里面有黑色的水滴状的籽。这时我想到,有时把苹果横着切开会看到里面有一颗星星,于是就把另一个苹果横着切开,让孩子们看到苹果的另一个切面。这时,孩子们的兴趣已经非常浓厚,再引导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就能画出他们想要表现的水果。

二、让幼儿体验到自由创作的乐趣。

创作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的形象的过程。儿童画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与充满童稚情趣的创造。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思路,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独立创作中,产生自主精神,要不断鼓励幼儿去认真观察、思考、去发现、去创造,使他们的绘画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今天我们绘画课的内容是“航天飞机”,我的范画画得很漂亮,颜色也很鲜艳。但我把范画一拿出来,孩子们就开始面露难色。当我非常仔细的进行讲解示范后,终于有小朋友忍不住了,喊了出来“老师,这太难了,我们不会画”。这很难吗?其实只是一个扁扁的椭圆形再加上两边的翅膀。为了提高幼儿绘画的信心,我一再向幼儿解释这很容易画。但那副老师精心制作的范画已经太“深入人心”击败了孩子的自信心。怎么办?如果硬要幼儿画,幼儿心情不会愉快而且也画不出一张好画。正在我发愁的时候,小宇举手了,他说,我会画,来到了黑板前三下两下就画好了一架飞机。在我看来,他的画远远不如我画的范画,但孩子们却说他画得很好。他们开始兴致勃勃的描画自己喜欢的飞机,我的那架“精品飞机”就这样被冷落在一边。再看看他们的画,虽然翅膀也长歪了,飞机也长“胖”了,但充满了童趣,这也许是我那架“精品飞机”无法给予孩子们的。

从这里可以看到兴趣对于孩子们的创作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们遵循这一原则,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选择了“未来的汽车”“小树叶的旅行”“会变的图形”“手的造型联想”等幼儿感兴趣的绘画内容,效果都不错。如在“小树叶的旅行”这个内容中,一片小树叶随着风儿来到了天空、海洋、城市,绘画的内容便是请小朋友们帮助小树叶实现它的愿望小树叶变成什么便可以停留在它旅行过的地方。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纷纷说变成云彩、小鸟、飞机、轮船、鱼、汽车、高楼……于是,一幅幅新奇的作品诞生在孩子们的笔下。在“未来的汽车”创作中,有的孩子给汽车装上了自动翅膀和螺旋桨,汽车可以在天空和海洋中自由行驶;有的孩子还设计了“我的房子汽车”可以把家安在任何地方……这种留有创造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据,孩子不是凭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的发挥,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能更大胆地表现,发挥了幼儿的潜能。

三、体验不同的绘画形式,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不同的绘画形式也是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的好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种绘画形式,除了用水彩笔、油画棒、铅笔等握笔的绘画形式外,还有刻印画、吹画、棉签画、手指印画以及各种材料拼贴的粘贴画……等等很多种绘画形式,换一种绘画形式进行教学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在这里就说说手指印画吧,手指印画指的是手指蘸上颜色,印在纸上,用纸上留下的指印作基本形,让幼儿根据这抽象的基本形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经过适当的添画,创作出一种物体的具体的形象。例如“小鸭嬉水”,可用大拇指肚印出小鸭身子,用小手指肚印小鸭的头,再添画眼睛、嘴巴,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鸭便跃然纸上。如果变换位置,就可以添画出不同动态的小鸭。用这种印法还可以添画兔子、小鸡等多种动物,如用大拇指竖印,可添画猫头鹰,横印可添画刺猬、猪;中指横印、食指斜印可添画牛;食指竖印、大拇指横印可添画小猫等等。

这种绘画形式幼儿非常感兴趣,孩子们都喜欢动手。把自己的手指印在纸上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玩的活动,加上手指的大小不同,横印、竖印、斜印以及位置的变换等等,能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欢乐。此外,由于手指画把小动物的形体概括成椭圆的基本形,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实期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绘画表现能力之间的矛盾,初步培养了幼儿运用基本形概括物体的能力,使幼儿作画兴趣日趋浓厚。

四、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当认识到,对幼儿进行评价,是为了促使他们进步和产生继续努力的动机,是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为了比谁好谁差、谁强谁弱,给每个孩子排队。为了鼓励和激励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一定要多对幼儿进行积极评价,避免消极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活动的结果,更不要用某个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作比较。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相信他有可能发展得更好。不要轻易给幼儿定性,认为“你就这样了,永远是最笨的”,而应当相信和鼓励幼儿“你能行,你肯定能学会的”。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更有自信心,才会发展得更好。

绘画过程中作品评价尤为重要。因为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成功,所以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作品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来确定一幅画的好与差,应看幼儿的创作志向和创作热情,并能发现孩子每一次的闪光点,教师的每一次发现都将成为幼儿下一次的起步点。当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画好后,即使画得很难看,幼儿也很高兴,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喜悦,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时教师要耐心地看待幼儿的作品,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评价时,先让幼儿说出所画的内容,教师认真倾听,多肯定,鼓励幼儿可贵的创作勇气,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以后的创作树立自信心。

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策略及环境创设都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掘幼儿的创作潜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循序渐化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新意识,创造能力。

中职美术教学论文题目范文

中职院校美术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程式化的,教师详细讲解视觉对比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对学生积累色彩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改进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重视和强调色彩教学。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或谈话、问答的方式为学生介绍色彩来源,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应用实际案例,这样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就有所降低。

2.优化教学模式。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美术色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实现色彩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指导和启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此外,教师应该注重转变自身的身份和形象,除了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之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疑惑。教师在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同时,还要提升其技能水平,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色彩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写生、观摩、实验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和理解色彩的同时,也领悟了色彩规律,进而强化了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色彩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3.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为了使中职院校美术教育发挥色彩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美术专业中,色彩静物写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与素描一起构成了主要的专业学习内容。色彩静物写生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学生只有全面、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色彩静物写生之后,才能有效地应用相关色彩理论。学生在临摹时,静物处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并保持静止的状态,这样学生掌握、研究、认识和观察静物时会更加方便。对于绘画初学者来说,这是锻炼基本功的最佳途径。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方法和观察方法之后,就能够简单认识色彩造型规律。静物画的绘画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静物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训练课题的形式,教师还应该注重体现其艺术创造空间。在色彩静物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和表达,能够有效地培养自身的视觉感受能力,将自身的感情和思想赋予事物,这样才能体现出色彩静物画的价值。

要想有效地提升中职美术教育质量和效果,教师就要提高对色彩教学的重视程度,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基础,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增强色彩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吴玲.当代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商,2015(52).

[2]白云.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策略探讨.才智,2013(35).

[3]官水凤.试论中职美术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美术教育研究,2014(12).

[4]李璐.关于中职美术的色彩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3(25).

小学美术论文范文题目

学生在小学阶段时,对美术作品、艺术创作还处于个人认知阶段。想要提高学生美术基础,如何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关键。色彩教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来引起学生对色彩具有一定的认知,提升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力[1]。例如,某教师在小学色彩教学中采用色彩联想的方式,该教师让学生用红色去联想苹果、火焰等;用黄色联想太阳、皇冠等;用蓝色联想大海、冰晶等;用绿色联想树叶、草地等。采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的认知能力。

2、提高学生的色彩观察力。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学会对色彩的观察是色彩教学的基本条件。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懂得如何观察色彩,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例如,某教师在色彩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不同方面去接触色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色彩的间接变化;从不同的光源去感受色彩的明暗对比;从不同的环境去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采用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色彩的观察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色彩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个性的审美能力。小学时的学生性格较为活泼开放,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因此,在美感教学的启蒙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审美观念也不尽相符,此时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审美误差,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观察、辨别事物的同时解放自身的天性。比如,教师可以在色彩教学当中采用观赏艺术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色彩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健康的自身审美观念。

二、推动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的措施。

1、教学方式与实践相结合。

2、教学方式适应时代潮流。

任何事物都逃不过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教育行业也是一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随时代的发展发生转变。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念处于启蒙阶段,自身分辩能力差,当下时代潮流的发展对其思想冲击强烈,教师需在此时正确引导学生适应潮流的发展。艺术来源于生活,色彩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变。比如,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小学生被各类电子产品吸引,家长和老师盲目的阻止其接触电子产品往往会事与愿违,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被电子产品所吸引的特点,将电子产品融入课堂当中来。教师可以利用投影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色彩的知识;可以利用电脑播放色彩教学材料或色彩教学相关的影像作品;可以利用学生较为喜欢的卡通人物、影视明星的外观及穿着搭配的色彩进行讲解。适应当今潮流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学生所接受。

3、教学方式多元化。

中职美术教学论文题目范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地方乡土资源有机地整合进自己的教学,是对课程资源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能够解决我国美术课程资源结构单一、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的现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应以本乡本土的媒材为载体,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使美术课堂和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农村;美术教育;乡土资源;丰富课堂。

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文化的限制,很多时候美术课程无法被充分利用、实施,使学生享受美、创造美受到了阻碍。在我读小学时就根本记不起有美术课,隐隐约约记起有美术课时已经上初中了。那时的美术课对教师来说就意味着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对学生来说,也仅仅是铅笔加橡皮和图画本罢了。如今,农村的学习、教学条件和城镇已相差不了多少,更是多了乡土资源可利用。我认为这是农村教学的优势,只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将会魅力无限。《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文本教材断然不可缺少,但我们决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之中,而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探索、学习、创作。我个人认为的确如此,“美术”其实就是生活的缩影,应该是“我手画(制、贴、作……)我心”。农村学生相比城里的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他们和大自然靠得最近,对生活的感受较深刻,了解“审美的第一材料”也很丰富。如果美术教师能恰当地开发和利用那些有利资源,将对促进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以及实现素质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充分利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去观察、去体验。大自然的景象千姿百态,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创作对象。如通过看那“锄禾日当午”辛勤劳作的农民(其实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感受劳动美(多时可亲自参加);听那树林里“百鸟朝凤”感受自然美;观察“水中月,雾中山”,欣赏山水风光美……在教二年级《和妈妈在一起》一课时,我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领学生到离校不远的小河边去上课。河滩上遍地都是粘性强、可塑性好的红浆泥。我先教学生自己动手采泥、摔泥,因为摔好的泥才有可塑性,然后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泥,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恰巧沿河有一老人在放羊,其中就有两只母羊和它们各自的小羊羔在一起吃草,小羊羔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躺下打滚,真是其乐无穷。趁此机会,我便指引学生画面就在跟前,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赶快捕捉住创作灵感。有些学生已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经过我的指导、大家激烈地讨论后,他们很快便动起手来。不一会儿,每个小组就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作品:猪妈妈安祥地平躺着,四、五只圆滚滚的小猪崽正在哼哼着抢奶吃;吃饱的羊妈妈安静地和小宝宝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不停地反刍食物;劳累了一天的黄牛妈妈正细心舔着小牛犊;鸡妈妈则率领着孩儿们在草丛中觅食;驴妈妈喝足了水正在含情脉脉地望着狂奔乱跳的小毛驴……我简直被孩子们创作的一个个“奇迹”陶醉了。在农村,自然景观气象万千、五彩缤纷,教师只要善于捕捉,恰当引导,就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定西是全国干旱的地区之一,但盛产马铃薯,有中国署都之称。当地老百姓习惯称马铃薯为洋芋。从商业或实用的角度看,越规则一致的洋芋越受人欢迎,个别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营养不良或受虫害等因素导致成为奇形怪状的洋芋往往受人鄙夷,市场上不会被收购,但就是这些“坏”洋芋,却有奇妙的艺术效果。我充分利用洋芋资源设计了《丑洋芋不丑》一课。洋芋是定西人的命根子,定西农村的孩子对洋芋是很熟悉的,他们跟着家长种洋芋、收洋芋,几乎每顿饭不离吃洋芋,学生对洋芋的感情是很深的,他们在以前已学过泥塑等造型艺术的知识,已经有了造型设计和创作的基本能力,本课试图把洋芋的自然造型和雕塑的基本原理与造型教学相结合,营造问题情境,通过启发生成,使学生完成具有创意与美感的洋芋造型作品:小猴浓浓的母子亲、机灵的小老鼠上灯台、威风凛凛的小猫、憨憨的小狗、笨笨的小猪、可爱的小白兔、嘎嘎叫的小鸭子、啄尾的小鸡……真是让人拍手叫绝。这些动物形象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只要教师善于发动学生,激励学生,在农村可供美术创作的材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树叶粘贴、布毛线娃麦秆、雪娃娃、苹果摆的猪八戒、蛋壳人、泥塑、土墙上的家园玉米棒树根、各种蔬菜瓜果、妙趣横生的花石头、植物籽粒大聚会等都是美术创作的好材料。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艺人载于册中。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有许多鲜为人知却极具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如陶器、根雕、木雕、砖雕、石器、古庙彩绘、秸杆编的工艺品、瓷器烧造、剪纸、皮影、刺绣等,这些农村艺人所制作出的艺术作品观赏价值远胜过城市工厂批量生产的东西。我们可带领学生直接到烧瓦烧罐工场参观,或专门请民间艺人进行指导、示范、讲解,也可以收集民间剪纸、鞋垫、虎头枕儿、虎头鞋、莲花帽、针插儿、少数民族服饰等,让学生看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农村的生活较落后,却很朴实、自然、美丽,也很丰富。一颗热腾腾的洋芋,便可体会人间真情;一脸错综的皱纹,便可通晓人生沧桑;一句土里土气的问候,便可感知人对人的真诚。山沟沟里两腮泥巴脏兮兮的玩童,茶炉旁他道你短、你说她长的老两口,年青人麦浪深处嬉笑俏皮的的花儿腔……谁说这不是艺术创作的好素材?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很好的教学手段。笔者提倡让农村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学生都能在美术课上流露出童真、童心,创出个性、特色。

高中美术论文高中美术论文题目

首先,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明确高中美术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高中的美术教培养出来的高中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

1、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

2、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要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美术这一文化现象,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回到情境中去,回到历史中去,回到文化中去,因而美术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3、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零碎的、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生成新的知识。课程走向综合,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它有利于整合和完善学校教育职能,改变教育功能的现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的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由此看来,高中美术教育的四维度是紧密联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针对社会更新发展、人的终身发展而制定的,它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经过三年高中美术教育的学生真能达到以上的目标吗?

我们应该能看到现在社会的的一些年轻人总是打着个性的旗帜,穿着稀奇古怪的服饰、议论着低俗书籍影视,审美观念完全与学校里面的美术教学内容背道而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美术教育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误区一:重显性,轻隐性的功利主义。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往往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十分重要,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上级领导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主要依据是一种显性价值――升学率。“搞素质教育,连升学率都上不去,还有什么素质可谈?”于是,作为学校领导考虑学校的生存问题自然要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教育者如果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问题,只考虑到今年,明年将要发生的事情,那么不管你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都是徒然。一个教育者,如果随时想到的都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又怎么会任美术欣赏这么重要的人文学科课程虚设呢?而且,当前的高中生,从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1点,睡前有谁不希望来轻松的艺术享受?长此循环往复,我们的大学招收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吗?是人格健全的吗?是懂得中国优秀文化的吗?是对各国文化了解并能包容的吗?美术文化会很好的延续吗?一个没有艺术气息的民族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些隐性的问题,答案不可能是肯定的,有的大学生,穿衣打扮连基本的配色知识都没有,有的大学生连中国画是什么都不懂……。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失败?因此,笔者认为,轻视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甚至将其变为虚设,而只重视少数美术专业学生的升学,这是只注重显性的升学率价值而忽视隐性的人的培养的功利主义思想。

误区二:重眼前,轻未来的功利主义。

误区三:把美术想的过于高端,认为美术是一小群人的游戏。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在对美术的认知当中,认为美术就是象毕加索、达芬奇那样的艺术家一样,站在画架前挥毫泼墨,作出旷世巨作。他们不明白其实美术是一种大众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处处充满了艺术。

这光光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吗?笔者倒是认为这不光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美术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包括笔者在和其他科目的老师接触中,做为高中教师的他们也都是有着这么一种认知。而这时候问题又转回到了学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有个对美术的正确而理性的认识,那么这个误区将永远的存在下去。

高中美术教育有其独特的功能,其目标就是培养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合理定位。详细地说,高中美术教育就应该以审美教育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念作为宗旨,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巧为基础,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艺术的实用化、大众化以及社会化。长久以来,,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这种作用不断的被错误地认知,因此造成高中美术教育在现实美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实现当代艺术走进课堂,真正的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学美术论文范文题目

3、新媒体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5、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析。

6、基于美学教育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7、“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路径。

9、构建大单元教学路径,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10、把书法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

11、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12、简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13、小学美术教学凸显本地化元素的分析与实践。

14、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5、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程中的运用。

16、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17、小学美术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18、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的方法探究。

19、浅谈互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刍议信息技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

21、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

23、浅析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4、试析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探究。

25、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26、染色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讨。

27、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28、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中的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29、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0、巧借小组合作构建小学美术“生生相长”的课堂。

31、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32、小学美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究。

3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浅析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35、在小学美术鉴赏中融入生活,让小学美术更美。

36、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策略。

37、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审美教学探究。

38、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索。

40、小学美术教学中师生互动假象应对策略的实践研究。

41、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

42、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措施。

43、单元化主题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4、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

45、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46、浅析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7、有效构建小学美术趣味课堂。

48、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49、小学美术课堂开展中国画教学相关探究。

小学美术论文范文题目

3、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

4、小学美术课程中“故事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5、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活动的创新策略探讨。

6、小学美术赏析对话教学策略。

7、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8、中国传统艺术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9、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10、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11、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绘画兴趣的方法探究。

12、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13、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分析。

14、小学美术教育评价体系初探。

15、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

16、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策略。

17、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19、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实践研究。

20、浅析鼓励性评价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与实施。

21、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思考。

22、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23、核心素养下民族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4、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25、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

26、小学美术教育渗透本土资源的探究。

27、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的策略分析。

28、小学美术纸浆课程教学实践。

29、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30、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31、综合材料绘画在小学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策略。

33、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

34、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学研究。

35、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运用研究。

36、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7、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38、小学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措施。

39、探寻小学美术课程教学问题及其优化创新策略。

40、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42、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探讨。

4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4、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45、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自由创造力培养的探索。

46、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的整合分析与实践。

48、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动态分组教学。

49、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

50、农村小学美术学科美育渗透路径研究。

高中美术论文高中美术论文题目

摘要:国家教委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中,就明确了美术欣赏课为普通高中审美教育的必修课。但长期以来,高中的美术课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许多地方中学,美术课程都未开设,即便是设置了美术课程的,也被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为主要学科让课时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对此,国家教育部又先后于和2003制定并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普通高中的艺术教育起到了规范与保障作用,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又一次凸显了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培养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时期,美术课程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而审美观念的培养对承担较大学习压力的中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审美观念的培养,有益于文化课程的学习。现在的中学生正在承担着繁重的学习压力,每天面对的是为迎接高考的知识,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通过高中美术课程对审美观念的培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味,有效的调节学习上的紧张情绪,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去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与此同时,审美观念的培养也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素养,审美观念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熟悉我国以及世界极为丰富的文化瑰宝,提高生活品质,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设置一套科学有效,符合高中的教学实际,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案,通过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落实学生的审美观念,成为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对此谈谈笔者的浅见。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审美观念。所谓审美观念就是一种心理,主体面对某一认识对象,由最初所产生的直觉印象,在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支配下做出的一些列的分析、判断的一种形象思维过程。它既可以细化到穿什么衣服、佩戴什么饰品等小细节,又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生活品味和处世态度。

(一)注重通过教学,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高中美术新课改,将以前的美术欣赏调整成了美术鉴赏,欣赏和鉴赏一字之差,反映出来的内容完全不同。欣赏侧重于玩味,而鉴赏侧重于对艺术品的观赏。新课改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美术这一门视觉的艺术,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与其他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高中生虽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但是美术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重视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审美观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审美,审美也没有一个固定标准,每一个学生都有形成独立的审美观的权利和能力。高中美术教学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促进其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观。

(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兴趣。

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继承其合理性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往老师一味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对此,要注重在教学中设置师生互动环节,比如,如果课堂内容是要欣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教师可以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大致的`介绍,再由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在学生们都各抒己见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们的讲解进行点评,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更要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使其能够主动的去发现美、感知美。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搜集作品,在课上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们接触更多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感受生活,发现美的兴趣。

(五)多手段教学。

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其自身的艺术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简单的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这样的枯燥无味的简单教学,不符合艺术性知识的学习要求,也无法实现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目标。因此,要引入多手段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新颖化,教学方式灵活化的“三化”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注重实际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比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讲关于花的作品时,可以带学生们去公园实地去观察,通过这样近距离的实地接触,相信学生们会发现以往被忽略的细节,会感知到身边的常见事物的美再比如讲到关于鸟、猫等小动物的作品时,可以让学生们模仿一下各自印象中有关这些小动物的眼神、神态等,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即灌输了知识,活跃了课堂,又可以使学生们对身边被忽略的美有所感知,毕竟,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起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使其能够从身边事物上能够感知美、享受美。再有就是可以引进音乐教学、影视教学,通过音乐作品或是影像作品的配合,更能使学生对纸面上的绘画作品有更为生动的认识和欣赏。

参考文献。

2、张杰,谈设计师的知识结构[j],装饰,2002.12。

3、何政广着,抽象派绘画的康定斯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美术论文

摘要: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全名为乌克兰国立艺术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基辅美术学院。

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的素描教学秉承了苏联美术建立的素描造型法则,又融入了现实主义传统。

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和乌克兰的独立,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在继承“苏派”素描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独具特色的素描教学。

关键词:素描教学课程设置结构形式材料。

一、素描教学体系。

乌克兰与俄罗斯在造型艺术上属于一个体系,在素描教学上也同属于一个体系。

李天祥曾经在《乌克兰国立美术学院素描》一书的前言中指出:“这一体系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成熟于十九世纪,苏联时代集其大成,形成了今日与欧美有所区别的俄、苏体系。

美术论文

摘要:美术教师必须让自己的视角和行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以全新的思维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让教学效果更优化。从课前教学资源搜集、课上多元互动、对学生创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几个方面,谈谈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美术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

1引言。

在素质教育全面贯彻的过程中,美术教学所承担的使命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它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认识、审美体验、审美创作的任务,即“美育”的职责。“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对美术教学提出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核心,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升学生的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以集声、画、动态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技术手段,以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兼容并蓄、应用知识和技能、展示交流提供了诸多的技术支持;尤其在直观性、形象性、可塑性、动态呈现方面,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期冀,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了学生展开创新思维的欲望,较传统教学而言,更好地促进了美术教学的改革和跨越式发展。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前资料搜集。

美术在视觉上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具体性、形象性、可视性,这是课堂展开教学的端口,也是教学过程的依附点,离开了这一基本特性,就无从谈及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初始阶段,必须以视觉效果为核心,广泛搜集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素材,并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和编排,使其有的放矢,为教与学服务。在这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的这项工作提供了较为理想化的支持。教师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可以借助数码器材如摄像机、照相机,把与教学有关的第一手资料搜集、汇聚在一起。当现实环境所能提供的素材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教师大多依靠多媒体终端来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只要打开网络搜索,输入关键字,就可以从海量的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之后,教师在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课件制作时,可借助ppt、flash、pdf、photoshop等工具软件进行随心所欲的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搜集到的素材进行画面排列与转换的编辑,其中可以插入语音、文本、网络链接等,还可以制成微视频,可供选择的途径和方式非常丰富,只要能够想得到,现代技术就可以支持到。如在教学京剧中的“戏曲人物”时,教师先从网上搜集关于京剧人物类别的资料,编辑成ppt的形式,让学生通过ppt页面了解不同类型人物在服饰、脸谱上的勾画寓意;之后,在ppt中编辑老生、老旦、青衣、文丑、武生、刀马旦等戏曲人物服饰和脸谱的剧照,还插入不同类型角色的舞台造型剧照,在剧照中对脸谱图案、颜色体现人物性格的特点插入文字介绍,让学生对观看的印象发表看法,并随机进行点评。整个过程用时几分钟,但学生经过这样的观察、欣赏、讨论,在下一步自己临摹、独立勾画时,内心中就有了谱。最后把学生创作的作品拍成照片,和教师提供的样本进行同步对比播放,然后要求大家一起发表看法,进行自评和互评。由于有了现代技术的`支持,课前的资料搜集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学生对教师课件中呈现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很活跃,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3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强化课堂互动。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主题都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说到底,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一思想贯穿在各个环节之中。传统美术教学采用教师口头讲解、粗放式示范的方式,学生感悟的过程就是自己内心独立体会的过程,鉴赏和创新活动只是一种形式。现代技术使教学的形式、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尤其是在多元互动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内容、广阔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更便于激发学生的灵感,激励学生展开创新性思维活动。以写生教学为例,教师通常是根据教学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目标要求,从网上查找一些与学生认知水平接近的典型的写生内容(文字、图片或大型活动中收录的视频),制成(ppt、flash、pdf、photoshop)课件。课件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可资借鉴的范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鉴赏,体会其过程和特点;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布置练习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思维和实践上的拓展和延伸。如在进行水果写生训练时,以达芬奇的重复画蛋为思维先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能力较强的学生画出形态、色泽相近的苹果、橘子或梨,要求他们从中找出不同点;然后随便拿出一个他们熟悉的车模、航模或玩具,在他们观察结束后就把它放起来,让他们接着默写,以此来训练他们对特征的记忆能力。在以几何图形——长方形为基本图形的拓展训练中,让学生在原图框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变化出集装箱、实验用的托盘、餐巾纸、货运卡车、火车车厢、高层楼房……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等拓展思维能力;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组内就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完整地进行说明、组内进行互评,要求各组推选出优秀作品;最后,把各组推出的优秀作品放在实物展台上,让全班学生结合作品投影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穿插点评和总结。经过课件引领、组内组间碰撞、展台交流这样的互动,学生对创作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对观察、思考、实践保持了较高的热情,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激发和培养,教学会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特别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从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说,学生要想进行具体的设计方面的尝试,前提条件需学习“基础造型”,只有具备这样的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而且这一学习需要积累一定的认知和实践量,然后才可能厚积薄发地展开练习。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的难点,一是教材提供的可供鉴赏的范例数量极其有限;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认知,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浩繁。因此,这样的教学通常会留下诸多遗憾,在实现教学效果上会大打折扣,教师也常常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电脑绘画功能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能够较为理想地展示和诠释绘画表现技巧,这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成功地突破“质和量”的瓶颈,让学生领会得懂、掌握得快。如在指导学生借助电脑进行“梦中家园”设计的时候,第一步先给学生播放课前搜集的不同主题的电脑绘画方面的优秀作品,向学生介绍所选作品在主题、元素、构图、编辑上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心中设想的主题、元素进行构思,在头脑当中对心中的画面内容形成清晰的映像;第二步是借助多媒体终端,从网上寻找每一个构成画面元素的理想素材,并把这些素材去粗取精后放在一个粘贴板上;第三步,借助photoshop进行一次次的“ps”,直到达到自己设想的效果为止;第四步,把每个学生的作品在局域网上进行共享,让学生充分展开互动交流;第五步,采取从主题到细节修改别人画作的办法,进行二次创作、展示、交流。采取这样的办法,学生的创作兴趣高涨起来,创作思路被打开,创新思维的活化迸发出来,教学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课堂生成实现最大化。同时,采用这种借助计算机进行图画设计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软件功能的辅助下,把自己头脑中构想出的画面形象地转变为直观的画面,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侧面引发大胆进行创新思维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在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

5结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所起的辅助作用潜力巨大,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效果和作用将体现得更加显著。再加上教师驾驭软件的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够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资源搜集与应用上能够更全面、灵活一些,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优化,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美术论文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审美活动,即通过认识周围事物和艺术之美,以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美育具有德育、智育、体育无法替代的作用。[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人和社会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幼儿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以后人生有着重要影响。人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水平、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与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密切关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除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外,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这方面的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2]因此,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美育的重要作用。

一、幼儿美育的重要性。

1.美育能促进智育、德育等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美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感。在美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逐渐正确地分辨出善恶美丑,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自觉地抑制和抛弃丑,去掉自己的不良习惯,追求和创造美,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美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美育对智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比如学生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如画的景色会让他们不自觉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来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空飞?总之,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美育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

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使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世界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美育不仅从感性出发而且能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欲望通过审美获得熏陶和理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形成感性和理性意识的交融与和谐,从而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二、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幼儿美育在促进智育、德育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忽视美育的重要性。

由于应试教育制度和思想的恶劣影响,加之“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的盛行,幼儿教育的单纯知识化现象也开始流行。不少幼儿园过分偏重于对儿童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幼儿的美育。

2.错误理解美育的内涵。

美育涵盖内容宽泛包括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因此,对幼儿的美育自然不能只侧重一点或某一方面,当前部分学校或教师错误地认为美育就是教教孩子画画,这种对美育片面的理解很容易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伤害。

三、幼儿美育的实施策略。

根据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幼儿美育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进幼儿美育。

1.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幼儿普遍存在着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组织孩子参加具体、形象、生动、愉快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美的教育。如安排孩子当“演员”或者让孩子组织小游戏,老师参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感受美。

2.在教学中实施美育。

在教学活动要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如,春天来了,就让孩子到室外去观看花儿的美丽,春风的轻抚,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绘画课上让儿童把看到的花儿按自己的印象画下来,并讲讲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对自然之美有了进一步感受。通过让幼儿观察、画画、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3.在生活中实施美育。

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5]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不乱写乱画,讲究卫生等,这些能使他们感受到什么是行为美。教育孩子要学着自己穿衣服,午睡时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使幼儿知道这就是仪表美.要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吃完水果,果皮要放在塑料口袋里,培养幼儿不乱扔果皮等杂物的好习惯。老师要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美化环境,见到别人有困难要尽力给予帮助.教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可以用“小红花”的形式加以赞扬、鼓励,从而培养幼儿具有美的心灵。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6]因此,在对孩子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平时的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并能用自己整洁端庄的仪表、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形象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高尚伟大的人格去影响孩子。

总之,幼儿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幼儿美育的水平。

美术论文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很自然的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要响应同志所倡导的“以德治国”的原则,教育就应该以德治校,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

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

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

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如欣赏《秦始王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美术新课改论文。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

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

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

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

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

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

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美术论文

摘要:新课程要追求的理念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创造并且发现到其中的美,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这样,在美术课堂中把趣味性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美术课必然会活起来,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会更浓。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习方法引导;注重教法。

美术是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的目的正是为培养学生以一种独特的审美的艺术眼光来观察美、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那么,如何通过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之具有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发现美、创造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

美术课首先应注重培养对美术的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受兴趣的支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成为轻松、愉快的乐园,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开发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趣味教学尤为重要。

有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美术。

趣味犹如磁石,紧紧吸附着学生们的心,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显得轻松、活泼、兴趣盎然。

美术课上除了教师讲授知识外,课后举办一些作业展示,以一个组为展区,每次同时将两个组的学生作业展示出来,相互比较,以“重在参与”作为美术作业展示的宗旨,创设愉快轻松的美术环境。

学生的作品虽还不完美,却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在自由自在的作画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中的一切教育目的无非是为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打下牢靠的基础。

而运用情趣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最终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其创造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不能太偏重于技法训练,过高要求“画得像”的作法,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降低他们的趣味性。

因此,让学生自由自在作画,用画画表现自己的情感,并随时表扬作业中发挥得好进步显著的学生,以作业讲评和举办小小优秀作品展来增强他们的信心。

另一方面使知识和技法慢慢地渗透给学生,培养了其观察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

生活赋予我们许多灵感。

学生们作品与其创造时时启发着我进一步的升华。

我上“布贴画”这一课是因为上了“树叶拼贴画”之后,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华,趣味性强,创作余地大,学生的兴趣仍有得以延伸的需要。

于是我就先让学生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功,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快感,激起学生学习,再学习的愿望。

这样有的学生拼贴人物,有的贴风景,或是静物等,无一雷同,尽管有的是离奇的,但充满幻想,有自己的个性,不失天真之美,具有一种成年人望尘莫及的魅力。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注重教法,更应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克服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如上中学美术欣赏课时,应向学生讲明欣赏课的学习重点是:学会观察,着重分析,多看,多想。

面对一幅美术作品,要求学生首先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阅读并研究,分析作品的形式特征、作画背景等,从而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做出归纳总结。

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从中学会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包括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强指导。

通过独特的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自寻欣赏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情感,同时也增添了教学魅力。

例如在国画欣赏课中,教师设疑:“如何认识一个人?”学生答:“内在品质及外表。

”教师引导:“观画如观人。

”学生在赏析过几幅作品后总结出国画内在神韵与外在笔墨的欣赏品评标准。

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巧妙地留出教学中的“空白”,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达到了不教之教之目的。

四、鼓励异想天开,给予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说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对新的知识往往从片面的、肤浅的认识到全面、理性的认识。

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入手,引导他们发现新知,鼓励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也要肯定其合理、正确的一面,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新灵感,从而认真地学习。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并且给予学生艺术表现的空间。

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

没有一门学科能像美术这样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的激发。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是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把教与学融于一体,只有采取创新意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春生,辜敏.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康军平.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j].青年时代,(22):209.

[4]孙冰艳.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艺术[j].陕西教育(教育),2016(11):64.

美术心得体会题目

在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了我的美术学习之路。从最开始的仿写,到后来的自由创作,我在美术上的成长始终伴随着我。在学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美术对我的帮助,我认为这种帮助不仅限于技艺上的提升,还包括从美术中获得的情感、认知、思考等方面。因此,我想在此分享一下我对美术心得的体会与感悟。

第一段:美术的启蒙。

小时候,我经常跟随妈妈去看景点、博物馆,偶然间注意到一些画作、雕塑,但并未对它们有过深入的思考。直到我开始接触美术,才发现原来这些艺术品是如此的美丽、独特、富有意义。美术课程中,老师会为我们讲解作品的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等,这些详细的讲解使我开始了解艺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二段:美术的技艺。

在美术课中,我们要有很多的绘画训练,如线描、素描、水粉画等。这些技艺的训练,让我觉得自己的绘画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在积累技巧的过程中,我对于绘画材料的理解也变得更深刻。从画笔、颜料到不同的纸张、画布,它们都是可以被运用得出色的工具,而通过对于材料的学习,我渐渐地理解了这些工具的使用与效果,使我的创作更为丰富与自由。

第三段:美术的思维。

美术所教授的不仅限于绘画技艺的训练,还包括了情感、文化、思考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在素描练习中,我们要注意角度、光影等因素,这要求我们对于物象的表达也会更为深刻。此外,美术还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总结、归纳,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地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第四段:美术的观察。

美术教会我们如何去观察,以及如何从观察中获得灵感。为了表现一个主题,艺术家们会寻找大自然中的灵感,或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而这些灵感都源于观察。观察的对象大多是小至生活中的一点颜色、光影、形状等,再到大到统观历史人文、社会民族等等。这种观察能够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洞察力,让我们更好地把握真实性和生命力,给我们更多的创作空间。

第五段:美术的美好。

美术教会了我欣赏美和发现美的态度,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践行美,从而达到“美好”的生活境界。美是多元的,美术作品的美可以是形式之美,也可以是内涵之美,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美好的启示。通过欣赏、感悟作品,我从中获取到感性和理性并重的思想,让美有了更加深刻和宽广的内涵。

结尾:

回顾美术教给我的思考方式、观察能力、审美观和创造能力,我深感美术已经在我的生命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我相信它也会对我的未来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为它正是一个可以不断探索、不断挑战的领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开拓视野,不断地感知与积累,让心灵充满慷慨和热情,去发现、追求和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美术论文

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都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它们一致追求和谐与真、善、美的统一,但由于地域、文化、观念等的影响,在长期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明显区别的各自传统,成为中西两大绘画体系,影响着世界画坛的发展。

本文将以这两大体系的代表画种“中国画”和“油画”位论点,对这两大体系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以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论文关键词:中西方;绘画;区别;联系。

画由人为,画的不同,即是人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也是环境文化的不同。

这又离不开人所处的特定的环境和时代。

马克思认为:对艺术的思潮,流派或艺术家,只有从历史的发展中才能认识它产生的原因,判断它的社会价值,从而便于我们批判的借鉴。

通过中西方绘画性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一、中国绘画艺术特点。

植根于儒道文化的中国传统绘画,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影响下,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中国画是“人化了的自然”之审美理想的心印,是笔墨概念根与自然发于心源,而又超越自然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线的结合,是情质并发的思想感受。

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实在的,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往往借助山水、花鸟、虫鱼等抒发个人的情怀,“情景交融”,并将自然物象尽收笔墨之下。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中国画家对待被描绘的自然态度不是被动的、对立的,而是主客观统一的,正如唐朝张b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强调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体验,感受大自然之灵气,吸取其生命之精华,融入自己的心灵与感情,并将自己的感情与精神注入大自然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达到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地步。

这样作画时,便是画家发自心得的感受,有了然于心中之意象,在达到自由地表现自然的富有生命的神韵的同时,也抒发了个人的情怀,表现了画家的心灵、人格与精神风韵。

这就是中国画的“天人合一”、“心物合一”、“形神统一”的创作观念,即形式与内蕴统一的传统艺术思想。

在这种创作观念的影响下的中国绘画,是自由的、写意的,是以笔墨造型的,所以构成的艺术世界是意象的、表情的、意境的。

同时,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

是将作者所见所感综合组织于一体的绘画。

中国画还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中国山水画,是将作者游览山水的所见所感的田野之平阔、山间树木重重之幽深、登上路途之盘曲、仰视主峰之高耸等,综合组织于一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中国花鸟画还可以将四季之花画在一起等。

中国画的构图,是以立意、气韵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重视情势,讲究画面物象内在联系上脉通气贯;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环环相扣,节节相连,从内外两个方面形成一种起伏而又连贯的情感节奏。

二、西方绘画艺术特点。

西方哲学观念主张将事物一分为二,将认识分为感性与理性,将世界分为主观与客观,将社会分为人与上帝,其概念和范畴都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古希腊哲学家和艺术家共同的理论就是“模仿自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艺术起源于人们善于模仿的天性,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按照真理的指引去创造那些合情合理并给人快感的东西,实现该目标的方式就是模仿事物,“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模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欧洲的创作观念是将人摆在与所描绘的客观对象相对立的位置上,作者面对客观对象进行写生,正如达芬奇所说:如同是镜中之像的真实再现。

这种创作观念的绘画,是科学的肖似再现,构成的艺术世界是镜像的、理性的。

西洋画里的景物,非常注重物体上的光和其色彩因受到光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要求描绘的肖似,重视形似,与真实景物一般无二,并且在一幅画面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视点,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

在空间处理上是定点观察、定点写生。

为了再现人的视觉经验如同“镜像”般的真实,以色彩和明暗造型,画面不留空白,理智的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表达近大远小的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西方这种再现性艺术传统,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不同风格的大幅度变化及延续,其创作观念直至东方绘画思想传入并影响了塞尚、凡高、高更等一批画家,才开始出现大的变化。

三、中西绘画的区别与联系。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其共同的特征。

从绘画内容方面来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历史,其发展的初期,都注重人物画,并且都曾为宗教服务过,构成所谓宗教画。

中国古代长期是封建制度,在帝王、贵族、地主的统治下,绘画要为他们服务。

绘画多宣扬封建礼教和宣扬宗教及其出世思想。

其目的都是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巩固其政权的手段。

西方绘画也有相似的情况,就是西欧各国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其文化完全为基督教神学所笼罩,科学、教育、文学、艺术都带有宗教性质,西洋画也没有例外,是为宗教服务的。

从绘画表征来看,绘画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

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

从绘画内涵来看,中西绘画,虽然面貌有很大区别,但它们都是追求和谐与真、善、美的统一。

四、结语。

总结来看,尽管中西美术家的着眼点和创作方式不尽相同,但在探究真善美方面,在挖掘人类共同情感方面,在维系社会责任方面,又存在着众多相同之处。

相互比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建设,重要的是不断寻找中西方艺术结合的契合点,做到既保持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又在吸收西方艺术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术论文

毫无疑问,艺术家创作任何一件作品都必须有一个灵感来源。美术是现代艺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美术绘画更是为人们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觉享受,更加直观地接触到文化艺术内涵。

美术绘画类论文范文一:美术绘画创作的干扰元素。

一、我国美术绘画创作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文化艺术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不断加深,我国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吸收了西方美术绘画艺术创作中的优秀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美术绘画创作事业的发展。

然而,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艺术家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对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艺术家对有关艺术的形式、背景生活以及素材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美术绘画创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同时,很多艺术家美术绘画创作有关灵感来源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问题。

毫无疑问,艺术家创作任何一件作品都必须有一个灵感来源。

很多人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都经常为想不出更好的创意而苦恼,这就导致很多人在绘画时往往是跟着别人的创作方式进行模仿。

然而,对别人的模仿就必然毫无新意,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必然是千篇一律。

也就是说,缺乏创新和新意的作品不可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对别人创作方式模仿的作品也必然没有艺术价值。

因此,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灵感来源问题是艺术家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二)对创作规范的再理解问题。

人们常说,观察是创作的前提,观察的前提是客观,要注意排除一切“先人之见”。

然而,这种说法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条,即:创作与观察都是有规则的,而且都是有规则在先的。

部分艺术家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他们想摆脱规则。

因此,很多人在创作过程中对异域风情进行盲目崇拜,一部分人则认为怪诞就是胆识,涂鸦就是奔放,却往往是用自己最生疏的规则限制了自己的创作。

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画家要严格遵循美术绘画创作规则,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因为个别艺术家的创新也可能会成为艺术创作范围内被多数人遵循的规则之一。

(三)对形式的再认识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东西被称作什么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这个称呼上争来争去对艺术创作也没有什么积极作用。

但是,定名为形式,实在太偏了,也把话说太死了。

在美术绘画创作中,造型、构图、色彩等都不过是形式,那么与项目的内容就一定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再套上“内容决定形式”这一共识,那么色彩、造型和构图就变成为题材服务的了,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绘画语言变得苍白软弱。

(四)对素材的再剖析问题。

画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他们绘画创作过程中的“素材”。

然而,从简单的素材到有神有色的绘画语言,这中间却需要一个质变的过程。

从生活素材到绘画语言之间的转变是必须要经过画家内心的熔冶才能完成的。

如果生活素材不经过画家的锤炼,那么素材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绘画语言。

那些长年生活在第一线的人,毫无疑问他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素材,也积累了大量的细节和道具环境等相关知识。

然而,没有经过熔冶的素材仍然是素材,这个画家的绘画语言还是空洞的。

三、美术绘画创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造型能力。

在美术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自己的创作思想而抄袭别人的,一种是自己具备独特思想却不具备表达能力的。

绘画就是通过准确真实的形象塑造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看法的,因此,造型能力是对艺术家的根本要求,如果不具备造型能力,那么其他问题就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具备一定造型能力的画家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作者,但是想要创作出一件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

例如,著名艺术家达芬奇能够用素描表现物体的突兀之感,并能够使人觉得用双手可以把这些物体抓住,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有才能。

同时,如果画家想要提高造型能力,就要经过各种各样短期或者长期作业的训练。

美术绘画创作必须依赖于画家的绘画技能,但这种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要花费多年甚至一生的时间。

(二)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对优秀作品的理解。

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前任优秀作品的理解和临摹能够提高和培养画家的造型能力,画家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对创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很难再找到像拉斐尔、达芬奇一眼的巨匠和大师了,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对他们作品的理解和临摹,才能从中学习他们对形体的处理和表现方式,并可以借鉴这些大师们走过的艺术道路,培养自己的艺术内涵。

毫无疑问,对优秀作品的理解与写生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因为我们可以在伟大画家的作品中发现他们的师承关系。

中国画往往都是很看重师承关系的,通过大量的临摹,后学者可以学习古人是如何运用笔墨来表现对象的,在临摹的.基础上,有领悟能力的学习者还能融会贯通,并通过笔墨把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传达出来。

在创作过程中,有些大艺术家的这种临摹行为甚至是伴随其一生的。

对以前优秀艺术家的学习和临摹能够渐渐提高画家的审美能力。

同时,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优秀绘画理论,尤其是在创作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加以正确的指导,是很难再进一步提高的。

(三)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的道德态度因素。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但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更是具有美和惩恶扬善的功能的。

有些艺术作品往往是通过打碎或者塑造某些美的东西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和震颤的。

例如,世界闻名的雕塑家罗丹所创作的《欧米埃尔》就是通过塑造一个丑陋的裸体老妪让参观者感到震撼的,同时,多数参观者都会引发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再如法国著名画家雷诺阿所创作的《提着水罐的小女孩》就通过对细腻情感的刻画的塑造讴歌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女孩身上多体现出来的那种气质,这种气质与生活在社会上层的那些贵妇人是不一样的,她们特有的美是纯洁的,是朴实的。

尽管那个女孩衣衫褴褛,但是她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从神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小天使。

这些世界闻名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对社会的控诉或者是对纯真少女美的歌颂,都是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道德因素息息相关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画家要时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要注意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一定的思想或者哲理,引起参观者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

(四)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要寻找鲜活的素材。

美术绘画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绘画创作的历史也是非常久远的,几乎是从人类诞生之时起,艺术创作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因此,现在几乎所有题材都被画家反复表现过,画家很难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找到新的素材,更难从那些新奇和时髦中找到新的出路。

因此,画家在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材料和生活经验中去寻找鲜活的素材,并通过绘画语言将这些素材表现出来,这种创作过程就是画家的创新。

例如,在中国有很多画家都曾以黄山为素材进行创作,但是多数作品都没有李可染的作品表现得那么神秘,那么新颖和那么亲切,尤其是在表现逆光下的山林景致和带雾气的雨后时,李可染带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但又面貌全新的感觉。

如果想要发现鲜活的素材,画家就要对生活有一定的认识,要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更要注意把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自己的敏感点以及兴趣结合起来,还应该具备超于常人的想象力。

只有这样,画家才能在那些已经被前人表现和创作过的素材中发现新的东西,还要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只有来自人们内心的东西才是最优价值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论文

近年来随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各大高校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主观能动性,这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精神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一个我们不能忽视的突出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在我国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分离,具体来讲就是,在现如今的.美术教学中,它的整体形式是与现代美术教学改革要求一致的,可其本质其实是教学内容与形式不协调的。

2.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

从我国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效果来说,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使得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其实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东西,我国的绝大部分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而这些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贯穿并根深蒂固的存在在我国的整个美术教学中,它不仅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却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老师一定要以教学改革内容为标准,并结合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改变教学理念,解放学生的思想,进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创新思维得到提高。

(2)加强教学思路设计。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的基础,也是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教学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情况,而老师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重视教学思路的设计,不可马虎了之。详细说起来,就是教学设计要以课本为标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熟知课本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化时代进步,各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将课题制教学模式引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老师还应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给予他们表现自我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调整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应该是形成性评价,而不是解决具体问题,得到正确结果。它应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过程及成长历程,及时调节和反馈学生在动态教学中的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3.结束语。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日益彰显了美术教育的重要地位,但传统教育的弊端日益显露,所以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顺应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独立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德育论文题目

6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建设研究

1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的研究与探索

2学校德育与家长学校发展研究

3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5学校,家庭,社会青春期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学校德育方法,途径,评价研究

1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2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4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7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四学生教育工作研究

1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型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型学生,心理状态失衡型学生,留守子女学生,外来工学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

2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教育期性健康教育等研究与探索

五班主任工作及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及培训工作的路径研究与尝试

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

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

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1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4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5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七网络德育研究

1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2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3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