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在教育中的作用大全(15篇)

时间:2024-05-02 17:56:06 作者:曼珠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多样化的写作思路,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启示。

布贴画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布贴画的制作过程要求孩子在进行构图布局时,不但进行基本的色彩搭配,而且要对布料的质地、花纹、色泽进行比较、参考,最后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不但使幼儿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而且提高了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搭配的能力。

幼儿启蒙教育是当代教育的起点,其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以及性情品格的养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的不断进步,对幼儿教育更加注重。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造型生动活泼、构图和谐美妙、色彩清新明丽,对于孩子富有很强的诱惑力,其中包含的欢快韵律感,诙谐有趣、夸张拟人的措辞也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绘本中与生活体验息息相关的唯美图画容易同幼儿的情绪产生共鸣。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借用绘本工具,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经过对绘本的形象解说,让幼儿自觉地加入到听故事和说故事的进程中,直接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的投入与专注,学会与人分享自己创作的故事并把真实的生活经验融入故事中,绘本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

绘本中有趣的图画、丰富的故事情节,蕴含了多样和生动的想象,绘本教学既满足幼儿的生活经验又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通过多样化的绘本教学过程,幼儿更加便于在头脑中储存更广泛的表象材料,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孩子的想象积蓄丰厚的素材,从而推动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在绘本教学中,幼儿通过欣赏场景,激发潜在的想象,自由地展开联想,从而挖掘画面中蕴藏的情节,进入有趣的故事世界,促进幼儿的理解和想象。这是一个由观到想再到思的过程,利用绘本进行教学,能触发孩子自由飞扬的想象世界,幼儿往往会根据大人的语言描述,在头脑中产生画面形象,使文字包含的场景得以充分展现,在这个反复融合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就会得以锻炼和发展[2]。低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情感的把握往往趋于表面,教师在绘本教学时,要注重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幼儿摆脱日常状态,进入绘本欣赏境地,美国凯迪克金奖得主艾伦·赛迪说过:“好的故事会改变孩子的思维、情感、心灵和看待事物的眼光。”好的绘本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孩子在观画和品读中陶冶心灵与情操,进而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品读经典绘本《月亮的味道》《野兽园》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画面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绘本教学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绘本教学与传统的幼教形式显著的不同,就是把单调无趣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富有童趣的图画和文字,其很大程度提高了孩子对故事内涵的兴致。绘本教学精美生动的图画就能完美地吸引孩子阅读学习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对幼儿科学的启发与指导,孩子学习的效果就会快速提高。绘本不受时间、空间、地区所制约,这不是无理由的,绘本的制作者必须在有限的画面里将一个文学作品讲解得既生动又有趣。这就需求画家在限定的空间里描绘出众多的信息,而生动的画面就会产生文字所达不到的效果,一本好的绘本书,会让一个不认字的幼儿只看图画也能“读”出个大概。传统灌输式的文本阅读是一种僵化了的阅读方式,不符合低龄儿童的思维特点,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低龄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且偏向表象的思维,而画家往往是注重了孩子的思维特点和接受程度才进行创作的,所以绘本虽然字数少,但画面丰富、有趣,通过画面讲述故事,充满童真童趣,比平常纯文本越发会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幼儿喜欢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阅读不同于成人阅读,它的核心不是让孩子通过读书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础的阅读本领。

绘本一般是由著名的绘画大师、熟悉幼儿内心情感的画家创作的作品,他们完美地利用美术技能,运用美妙的画面来讲述活泼有趣的故事,使绘本不但富有颜色、形象、结构的美,又有语言、节奏和内容的美。绘本书的'内容应有尽有,但凡天文、历史、人文、地理、自然、社会、科学等各种知识都有描绘,对于经历很少,体验受限的幼儿来说,它如同百科全书一样,展现各类观察、思考与感受的认知学习体验。绘本中的画面直观生动,故事浅显易懂,符合幼儿注意力的特点,为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提供条件,是引发、调动幼儿注意力的良好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幼儿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努力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的推进。优质绘本的图画包含了大量值得观察和探求的积极因素,幼儿可以长时间体会每幅图画蕴含的意义。

1.巧用绘本移情体验。兴趣是孩子绘画的动力源泉,幼儿对任何一种美术技能技巧的认识和学习,都与他的兴趣以及经验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常用简单几何图形来表现事物。例如用三角形表现山峰、圆形表现人的头部,如此不能引导孩子的生活经验,教授起来略感枯燥。而如果结合绘本教学的形式,例如绘本《失落的一角》以缺了一角的图形圆为主角,描述了他寻觅丢失一角的事情经过,这个圆形不停寻觅和历经种种情况,体验着各种情感。这样的教学,让幼儿把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到这些超越时间、空间的神奇世界里,让幼儿对形象产生奇妙体验,绘画时便不再是抽象、无生命的图解了,绘画的主观意识也就自然萌生了,便在兴趣的推动下,自然而然地拿起画笔创作了。

2.善用绘本学习技能,表现童趣世界。幼儿对外界的认知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无法表现形象的内在情感,不能形神兼备。例如表现快乐的表情,运用上弯的弧线表现嘴的形状,发怒的表情,往往是瞪圆的眼睛,画的动物是一般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简笔形象,这样千篇一律的描绘,使幼儿无法产生表现的信心与欲望,从而不愿持续参与到美术活动中,而绘本很多都是画家和大师的作品,那一幅幅生动活泼传神的画面,表达着深刻寓意的同时,给予幼儿感官上的享受与艺术熏陶,让幼儿沉浸在画面所营造的美好、启发的氛围之中,促进幼儿个性的表达,所画动物题材往往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穿上人类的衣服,有着人类的喜怒哀乐,会说话。人类的表现更丰富,例如绘本《我的爸爸》,所绘的爸爸有很多种形象,勇敢时可以吓跑大灰狼,变成拳击手,参加运动会并获得第一名,吃饭时变成马,游泳时变成鱼,快乐时变成笑眯眯的河马……绘本的这种暗喻、连类比物的表现方法使空洞的观念变得清晰化、日常化、生动化,容易被幼儿领悟与接受。启发幼儿只要把角色所包含的特性与神态同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某种动物结合在一起,便可以鲜活地画出形象的“神似”。

3.开拓思维,感受多种表现手法。目前,幼儿园绘本教学应用的内容很多,有生动的图画和手工粘贴的形式,表现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者是益智的玩教具,应有尽有,从而使幼儿单一的绘画方式变得丰富多彩。例如,铅笔画、水彩画、油画棒、水墨画、纸贴画、剪纸、布贴画等等,绘本有了美妙的外观,多样的艺术形式也变成幼儿感受各种美术风格的资源宝库,让幼兒有了多样化的艺术展现技能。例如《风中的树叶》绘本可以启发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树叶粘贴成漂亮的树叶粘贴画。

我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多达56个民族,有闻名世界的儒道智慧和数不尽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育要从幼儿期间抓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实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时期,亦是优秀品格养成的最佳时间。我国有着良好的道德规范,如敬老爱幼、节约勤俭、诚信孝顺、谦虚礼让等等。在古代这些传统美德是人们行为举止的标准,然而当代社会出现了一些对传统美德弱化与漠视的现象,以至于当代社会中缺乏诚信、不讲道德的情形仍然普遍存在。幼儿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出发点,在幼儿时期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非常关键。例如,众所周知的我国古代故事孔融让梨、岳母刺字、卧冰求鲤、悬梁刺股等,这些经典文学绘本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启蒙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幼儿教育是现代教育的起点,是孩子思想品德、逻辑思维、行为举止形成的主要时期,对孩子未来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用绘本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而且对幼儿教育启蒙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阅读能力关系到个人能力,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绘本教学要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要从娃娃抓起。

教育中的十大作用心得体会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十大作用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大学的三年,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对教育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我对教育中的十大作用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能够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教育所要培养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人格的完善。我在学校中的课程中尤其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文学、哲学等科目。学习这些学科能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让人们在永无止境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

其次,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财富和价值。因此,我非常注重课堂学习和科研实践,通过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学习并掌握一些软、硬技能,在专业学习中获得技能的提升。

其三,教育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有更高的人才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全面发展,提升身体和心里健康状态,培养优秀的人品和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成功。

其四,教育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社会现实。教育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让我们更加认清自身的位置和责任。在大学的学习中,我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实际需要,同时也向社会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五,教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长久以来都处于社交环境中,因此培养交流能力非常重要。大学教育能够提高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从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成长。

其六,教育可以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一个拥有高素质的公民群体,能够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发挥重要作用。教育的提升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其七,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可以使人的个人修养得到提高,引导人们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给我们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

其八,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教育方法的丰富多样,创新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掘自身潜能的过程,通过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教育方法,让我们在学习中获得创新。

其九,教育可以使人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积极引导我们进行测试、论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能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为我们的思考和做决策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我们能够分享我们的理解和见解,更是我们能够理解别人。这让我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和相互理解,更好地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

总之,教育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当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教育,多思考,多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让自己能够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而教育者也要用心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断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给予学生更为全面、更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教育。

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体现幼儿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儿舞蹈有利于孩子身体机能的培养

幼儿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动作,通过幼儿的舞蹈动作,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态度、情感等。幼儿舞蹈是结合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创作而成的。孩子经常参与这种舞蹈课程的训练不仅对于增强他们的体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还有利于孩子的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身体机能的发育。舞蹈训练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孩子的肌肉发育,舞蹈训练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各关节之间的协调性。从小学习舞蹈,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呼吸会自然而然地加快,心脏跳跃的速度也会加快,同时肠胃的运动也会加快,在这个系统中还有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幼儿阶段,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大脑皮层对于刺激的反应也不是规律性的,一般规律是兴奋是大多数的,这就表现出孩子非常好动,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肢体不能协调发展,这样的具体表现是犯困。针对于这些身体机能的变化,幼儿舞蹈多能相应地发挥作用,同时还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起到保护作用。

幼儿舞蹈是建立在心理和生理之上而创造出来的,它是根据人体的肢体比如说头、肩、手、脚、胸、跨等的相互配合而排练出来的,对于舞蹈中的动作对肢体的训练经过专家的鉴定都是安全的,都是有帮助的。由于幼儿时期孩子各方面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如果锻炼不到位或者训练不够,就会出现肌肉无力、动作失去协调等不利于身心发展的现象。

从以上的论证可以看出:幼儿的舞蹈对于发展幼儿的机能健康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舞蹈还可以培养幼儿肢体的节奏感和协调感。

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时的,当然,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慢慢塑造而成的。性格的形成过程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虽然,先天因素、生理条件、神经系统等于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由于人们对于幼儿舞蹈的重视,现在幼儿园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教育,通过让孩子感受音乐来促进他们身体的运动,同时使他们在轻松、愉悦、活泼、大方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的性格,在他们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舞蹈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舞蹈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有利于孩子活泼、大方、热情、开朗的性格的培养。所以,教育同行们发现,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幼儿舞蹈。

舞蹈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模仿,运营这种方式可以完整地保留舞蹈的全套动作,对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非常有帮助。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对于舞蹈的表现能力。同时,不得不说的是,幼儿舞蹈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学习、排练和表演这几个阶段。在这整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舞姿、绚丽的景象和美丽的服装,这样的一切都能够引起孩子足够的兴趣,把孩子的视觉和听觉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在他们领略艺术的熏陶的同时又能够培养他们协调生活的能力。

表现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的本能,孩子的表现欲望不亚于成年人。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来给亲人、朋友和认识的人展示自己那点仅有的才华。通过这种行为还表现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舞蹈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是多种多样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进行观摩、排练、表演等过程,是自己的想象力、记忆力和观察力等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于音乐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比如说:让孩子学习舞蹈动作“马跑”的时候,在刚刚接触这一个过程的时候,老师会一遍一遍给学生示范,学生在学习过程想象到自己的身上,想到自己做这个动作的情况,然后自己不断地锻炼,从基本的开始做起,在基础之上不断地发挥,不断地去创新动作,这样来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发展。

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是舞蹈,舞蹈可以增强孩子的食欲,促进孩子消化系统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孩子骨骼、身心等的发育。驼背等不良习惯可以利用舞蹈的训练来纠正。从观看孩子的外形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是否接受过舞蹈教育,因为经过舞蹈训练的孩子举止都非常的.端庄和大方。有这样的优点,孩子的自我感觉就会非常好,这样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就会表现得非常阳光,充满自信和朝气,为他们以后的为人处世做准备。根据调查分析,拥有良好的形体的孩子,生活总是乐观的,身体中透露出一种非同寻常的气质,这样的人在哪都可以成为焦点,大家都愿意和这种人交流。

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将受教育者的知识转化成一种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劳动的成果,这种成果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只不过他们表现的方式是通过舞蹈动作,这样的舞蹈贴近生活,这样的舞蹈更符合实际。这样的舞蹈可以使孩子们对日常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比如说,用舞蹈动作表现孩子在幼儿园里打扫卫生;用舞蹈表现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做好人好事;用舞蹈动作去表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现实生活运用舞蹈来展现,这就是发现美的过程,这就是优秀品格的培养。幼儿舞蹈通过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孩子对于美的创造,去完善自己。

总的来说,人的心理发展、生理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幼儿期。在幼儿期,孩子通过舞蹈可以获得很多快乐。由于这个时期非常重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倾向于幼儿教育。特别是关注幼儿的教学活动,比如说舞蹈教育。因为舞蹈教育有利于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身体机能的发展。舞蹈教育对孩子的想象力、审美力、认识力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舞蹈教育是发展幼儿德智体的重点。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教育中的十大作用心得体会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节,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中,有许多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更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下是我对教育中十大作用的一些体会。

第一,教育能够开拓人们的思维。学习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同时,教育也能够开发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们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第二,教育能够培养正直的品格。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品德。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和参与活动,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对错之分,更加懂得如何为人处事。

第三,教育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高效率和有成效。同时,教育也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

第四,教育能够提高社会和经济水平。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较高的教育水平可以有更多的人才服务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创建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一些发达国家都将教育纳入到重要的战略中,从而推动了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

第五,教育能够创造和传承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可以使他们逐渐了解和传承文化精神及其内涵,同时也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人力和知识库。

第六,教育可以促进全球交流和合作。教育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对文化、语言等多方面的了解和交流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借助教育平台,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联系,开展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等。

第七,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教育不仅使人们具备了较高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金钱,提升生活质量。以及,教育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广泛的认识和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命和命运。

第八,教育可以缓解社会矛盾。教育可以帮助人们逐渐懂得如何冷静、理性地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和防止社会矛盾的抬头。

第九,教育可以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多希望。教育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儿童和青年的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为未来走向更加美好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教育可以培养公民意识。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提升社会公民素质。公民意识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社会的运转和规则,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总之,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教育成为了一个核心的推动力量,它能够塑造未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挖掘其中的价值,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父亲在孩子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家庭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很少参与管教孩子,常听见有母亲抱怨,责怪孩子的父亲很少管教孩子。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着许多父亲,觉得管教孩子应当是女人家的事。使他们没能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特别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有多么重大。除了父亲们自己,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也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一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了。

(1)父亲与母亲是不同的。

父亲在本质上是不同于母亲的,这不仅仅是指生理上,还有性别社会化上的差异。男性和女性会持不同目标、不同价值观、不同风格来处理为人父母的事情。

我们勾画母亲与父亲之间的不同之处,不再只是强调体力上的悬殊。男性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有一些独特的特征,这对于父母角色是很有好处的。诸如在解决问题、幽默感、嬉戏和承受风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男性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方式可以使孩子在精神上和身体上有所扩展的发展;父亲促使孩子去应付母子纽带之外的世界,孩子们随之发展了一套复杂的相互影响的感情沟通技巧;父亲还能鼓励孩子从家庭中独立,尤其能帮助他们发展自律能力。父亲也在学会更多地心领神会、更好地表达情感、更加感性的同时使自身受益。当他们感受到因为其给家庭带来力量而受到尊敬时,他们更能注意到这些问题。

(2)父亲是必不可少的。

父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其他男性角色模式无法替代的。孩子从父亲特有的风格和他们性格中的男性力量投入中获得益处。父亲的真正重要性更多地可能是在于他们与母亲的不同之处,而不是对一个好妈妈的克隆。

(3)父亲角色的变化。

传统教育观念下,人们支持采用惯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即母亲担负大部分的教育责任。今天,人们期望更多的男女平等,女性也希望男性能全面参与对孩子的管教。由于现在许多女性都有了职业,所以父亲参与对孩子的管教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因此,父亲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一些现代父亲可能感到来自那些更传统的妻子的压力。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女性在维护她们的“领地”,掌管着属于男性的一些家务活动和照看孩子的活动,这使男性感到不适。惯常的父亲角色让男性感到了压力和紧张,从而愿意改变他们做父亲的方式,接受更现代的方式。

一些媒体、教育者和社会学家描绘和倡导,应更关注养育活动中的父亲角色。这一观点仍存在着争议:一些人认为,男性不应总是扮演一个作为家庭支柱的距离遥远又严厉的父亲形象,而应更多地重视与孩子一同玩耍、一起交谈、关心孩子,以及对孩子的养育。他们将这个观点看作是崭新的、更好的、更独特的父亲角色定位;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父亲角色的女性化或至少是使作父亲的更加表现得与女性没什么两样的观点。父亲是重要的,但试图实现父亲功能的女性化及性别的无差异化则是不恰当的。

父亲和母亲可以学习和掌握很多工作。然而,早期的社会化、文化的相关群体预期影响了对擅长和“什么是该做的”这些问题的认识。而现代的父亲们,如果妻子期望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家务管理和养育孩子中,他们是愿意做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关注。专家经过比较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孩子体格发展速度的影响。

和孩子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或游戏。同时,还爱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带有一定技术和需要一定体力的家务劳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给孩子的影响却相当大。

(2)对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作用。

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父亲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文尼曾做过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另一些研究者还报告说,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他们大多焦虑、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并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成人以后会有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3)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

父亲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对北京、山东、江苏、广西和新疆5个省市区的2100多名在校中小学性格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分析后发现,“父亲的文化素质对子女的自制力、思维灵活性产生影响。”一些研究还发现,父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对男孩子的影响大。如果一个男孩子在童年失去父亲,则很容易使他智商低、认知模式女性化,这些不足将一直影响到这个男孩子上大学以后。相反,那些和父亲相处时间较长的孩子,容易从父亲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等。

(4)对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影响。

父亲是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家庭是孩子学习角色观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角色行为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人性别社会化的第一源泉。子女最初是在家庭中模仿父母,进而模仿其他男女角色。父亲提供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作是将来发展自己的男性特征最现实的“楷模”,女孩子则从父亲如何对待母亲的过程中了解到男人应该如何对待女人,这对女孩子成人以后的性别行为和婚姻关系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缺乏父爱,男孩子容易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甚至出现男孩女性化的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而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则常常表现出焦虑、羞怯和无所适从。

(5)其它。

另外,父亲的仪表风范也将影响着孩子,因为孩子往往是在生活中向父亲学习的。还有一些父亲喜欢带孩子做具有冒险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母亲很少做的活动,如跑步、爬山、滑冰等,这弥补了母亲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父亲参与教育子女,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男人的世界。父亲必须意识到他对孩子的重要性,并要慎重对待。

教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教具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如图片、模型、玩具、自制教具、录音,光盘等,其中实物是最能让幼儿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幼儿通过真实物品的看、摸、尝等,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定能使他们记忆深刻,对所写内容吸收得更加迅速和牢固。

例如:在上周的亲子英语课上,我讲的内容是水果,其中设计了神秘袋,用小锤击打水果图片等环节,因幼儿年龄较小,没上过幼儿园,更不知道英语课时什么。所以个别幼儿早已脱离课堂,拉着妈妈去玩玩具了。当到了“边尝边猜”的环节,我便拿出这几种真实的水果,先摸,又闻、在吃,而且边吃边做出享受美味的陶醉模样,简直是调出了孩子的胃口。孩子们立刻集中精神,迫不及待的回到课堂,而且在真实水果的美味引诱下,大声说出单词。

再如上“光滑于粗糙”的课上,光用图片等手段,不能充分让幼儿理解他们的特点和区别,于是我便拿来真实的丝绸和毛巾等,让孩子一次感受一下并用英语说出感受之后的感觉,幼儿不但积极性高,也很快掌握了所学内容。

所以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实物教具,会让教师和幼儿都受益匪浅!

论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合唱艺术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合唱是寻求共性的演唱形式,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和表现方式,赋予了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教育功能,合唱在高职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多种教育功能,其中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有着多方面的补充功能.

作者:吴磊作者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刊名:北方音乐英文刊名:northernmusic年,卷(期):2010“”(5)分类号:关键词: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对于师范生来说,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培养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因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经师”,而且要学会育人,加强师德修养,成为合格的“人师”。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师范学校中,教育学科的开设,虽然就其内容来说,往往见仁见智,但就其地位来说,却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从开始设师范学校一直到教育学始终是师范学校的一门主要学科。

在我国近代,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就明确规定了有关教育学科开设的要求:

“先讲教育史。当讲明中国外国教育之源流,及中国教育家之绪论,外国著名纯正教育家之传记,使识其取义立法之要略。但外国历代教育家立说亦颇不同,如有持论偏谬易滋流弊者,万万不可涉及。

次讲教育原理。当讲明心理学之大要,及中国现在教育之宗旨,及德育智育之要义,并讲辨学(日本名论理学)及教授法之大要。

次讲教育法令及学校管理法,当据现定之教育法令规则,讲学校建置、编制、管理、卫生、筹集经费等事,宜兼讲关系地方治理之大要。

次则实事授业。当使该师范生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盖初级师范学堂,在解说小学教育之理法不可过驰高远,以实能应用为主。其在附属小学堂实事授业,则以次使师范学生教授幼童;而师范各科教员及附属小学堂之堂长与教员,务须会同督率师范生,监视其授业,品评其当否,且时自教授之,以示模范。”

在其所附的课表中,对教育学科的开设,在五年中作了具体规定:第一年,教育史;第二年,教育原理;第三年,教授法;第四年,教育法令,学校管理,实事授业;第五年,同第四学年。

综上所述,本章程有以下内容值得肯定。

1.对教育学科的开设,在五年中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史、教授法、教育管理以及实事授业(即教育实习)等。教育学科的学习比较全面,并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在“教育原理”一科中,包括了心理学和论理学(即逻辑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对教育之宗旨及德育、智育的学习尤为重视。

3.对教育法令和学校管理的规定,也颇为详尽,同时提出要兼讲有关地方治理之大要。

4.在教育实习的问题中,其规定也颇为详细,要求能结合实际、“以实能应用为主”;对实习法、指导实习的教师以及实习学校的教员和校领导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加强实习的指导。

这一章程虽然是以日本为蓝本的,但在当时来说,有这样的具体规定,实属难得,直到今天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内容摘要:作为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呈现出下降趋势。因为现在的学生入学前大多只经过美术补习班、考前强化班等短、平、快的专业培训。不过,我们现在不必用传统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从整体情况看,学生的素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发挥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美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培养造型能力,打好专业基础。

培养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是美术院校的基本功能,也是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

近几年美术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原因源于多方面。其中一个是入学动机因素。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报考美术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美术,而是由于文化课欠佳或是迫于家长的选择,这也影响到他们入学后的学习心态。另一个因素是学生在入学前的基础训练是一种应试的训练,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因此在教学上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当前美术院校的教师对基础教学的认识有两种大的倾向:一种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无论什么专业,只有素描、色彩等基础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搞好创作;另一种是新的教学主张,认为基础教学应与国际接轨,应强调个性化教学,有些专业甚至可以取消素描课。

笔者认为,前一种看法是对基本功的片面理解,认为学生在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只是素描、色彩等基础的训练,只有到高年级才有必要去进行创作、研究,去寻找自己的个性。于是在基础教学中按相同的模式和套路进行单一的基础训练,忽视专业的特点与区别,造成基础教学与各专业的创作相互脱节,违背了基础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后一种看法则不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盲目模仿国外的教学模式,过早地强调结合专业,过分地强调艺术个性在基础阶段的张扬,忽视了基础教学的功能,从而削弱了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

在当今高等美术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美术院校本科阶段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必须从本科基础教学质量抓起。现在的基础教学既不应该是只强调素描、色彩等单一、狭隘的基础训练,而忽视基础与专业的衔接,也不应该因过分强调艺术个性的张扬而削弱必需的基本功的训练。不同学科、专业对基础有不同的要求,但造型艺术有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就要求基础教学应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协调和渗透,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增加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即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找出基础教学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学生拥有的专业基础知识适应不同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学生在掌握造型基本技能的同时,又具备了宽泛的专业基础。

2.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基础教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艺术审美能力是指对艺术美的感受、想象和鉴赏能力。这里的“美”是指广义的“美”。诸如静物的有机组合、人物动态的生动自然、色彩关系的合理表达、造型语言的个性化表现等等都是“美”的内容。艺术造型是一个感受生命、感受形式、感受画面和感受意境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既要注重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又要注重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对艺术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艺术表现规律的理解。

“人们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艺术发展历史,具有欣赏艺术的趣味和评价艺术的洞察力。”[1]低年级学生除了学习造型技法,还应该全面了解艺术史。基础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但有技能、艺术思维方面的,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如果在基础教学中将艺术史与专业基础课紧密结合,让艺术史生动起来,让艺术史成为活的参照,就会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科学地思考。

3.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美术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适应社会需求,为整个社会的建设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基础教学中就要把握好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基础训练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严格、科学的基础训练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良性开发。所以基础教学既要突出其实用性与针对性,又要倡导基础与创作的衔接,促进基础与创作的互动。这样,基础教学就不再停留在过去简单、狭隘的层面上,不再死板、不再教条。经过严格和科学的基础训练,学生在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后,逐步提高其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灵活运用和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通常所说的人的素质包括几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因为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素质教育就是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德、智、体、美几方面能协调一致发展。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与整个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对美术人才需求的增加、美术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美术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换。高等美术院校本科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的专门美术人才。美术院校的专业应该面向整个社会,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

要使素质教育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要将素质教育真正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中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基础教学是美术院校本科阶段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本科教育的基础,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基础教学的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打好专业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基础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基础教学在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把素质教育深入到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方面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合在一起、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美术人才,也就真正体现了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宋献春、伍桂红译《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2][3]浩全《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第1期。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的作用尤其明显,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1增强的健康体质,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2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体育课件制作等,有利于促进学生记乙力、想象力、创造意识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2.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全身心的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切、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在其他学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4期。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关爱还是错误地采用了体罚,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关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而主动地、顺利地按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体罚使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错误,从而使学生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有人称,体罚是在关爱无效的基础上的另一种选择。我却认为,如果对学生满怀爱心,总会在关爱的基础上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式。这可能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若鲁莽地采取了体罚这一方式,则是被动的、无能的教育。我主张舍“体罚”取“关爱”。

一、体罚弊端种种。

(1)体罚会造成学生厌学。

体罚学生往往是由于学生做错了事和没完成作业两种情况。犯错的学生本身就处于恐慌和不安之中,教师对他们的打骂或讽刺、挖苦除了使他们无地自容就是使他们感到得不到关心而绝望,进而不愿见到老师和同学,旷课和逃学是当然的并发症。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原本就心虚,另外由于知识掌握得不牢而自卑。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深知英语学习当中背单词和背课文是一大难关。没有背下来的同学,往往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怀疑自己比别人笨。讽刺、挖苦、罚写只能进一步使学生丧失信心,从而讨厌学习英语。于是我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减轻压力,使他们逐渐完成任务,学习英语兴趣大了,自信心也更足了,这恐怕是单纯的罚写所无法实现的。

(2)体罚会恶化师生关系。

由于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面对教师的体罚,学生除了害怕就是厌恶教师,甚至产生憎恨心理。新闻媒体的多次有关因体罚学生而与学生对簿公堂的报道,难道不足以说明体罚有百害而无一利吗?这样的师生关系能融洽吗?学生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吗?失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我们的教学计划、教育目标就只能统统免谈。

(3)体罚学生会给今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被体罚的学生对学校、对老师都心存余悸,对老师的教导和正确的批评不能正确对待,甚至产生怀疑,难道这不是教育的最大悲哀吗?不信任老师,不愿听从老师教导,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缺乏辨别是非的学生更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负担。挽救这类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更大的困难。

二、关爱益处多多。

(1)关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爱心来滋润学生的心田,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努力寻找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爱”宇,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必是心服口服。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学生屡教不改。如我班一男生经常迟到、吸烟、时常去网吧,几次批评、帮助效果不大。但是我坚信以爱感化他,于是我找他谈话,指出他的优点。最初,以天为单位来约束自己,然后是一周、一个月。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他真的改掉了恶习,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并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进入理想大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始终信任他,信任他能说到做到,从而使他重新树立了做一个好学生和克服恶习的信心。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鼓励,一句话一个微笑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因此,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帮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挫折,增强自信。

(2)关爱,能融洽师生关系,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师满怀爱心,帮助和教育学生,必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犯了错误,遇到挫折,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教。拥有了学生的信任,对学生的教育自然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3)关爱,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学生的顺利成才打好基础。

总之,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要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一种方法对所有学生都适用。这就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来寻找许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而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武断、打骂、讽刺。体罚不是关爱的有效补充,体罚是破坏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爱心浇灌的树苗才会长得最壮,我们的关爱必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深爱自己的学生。

因此,无论面对学生的什么情况,无论我们多么生气、无奈,都放弃体罚选择关爱吧。“梅花香自苦寒来”,爱心浇灌,必会桃李满园。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对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是在原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进行改进和提高后的一种产物。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也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在我国教育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长期被忽视,这就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并不理想。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

一、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先天潜能和后天的个性培养得到明显的提升,并全面的系统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后培养出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在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进后并参照当前国际教育的改革潮流进行的,这一教育理论的提出意义深远:素质教育既有助于贯彻全面教育的方针也能够达到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同时还会弥补教育理论的不足。因此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后,更加向着人本位迈出的一大步。

二、身体素质与体育教育。

在体育教育的概念中身体素质就是指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广义的身体素质还应该包括人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但是无论怎么说身体素质都是人们本身的基本生命条件,在教育这一方面来说身体素质是接受教育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有有了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去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在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就缺少对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视,普遍存在的一个观点就是科学文化素质是重要的,而身体素质的教育都是相对不太重要的,尤其是在进入现代化和机械化时代的今天,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很多的人力劳动都被机械化取代,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也进一步的导致了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更为不重视。

同时也因为当前素质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机制使得学生家长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主要的.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使得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处于严重的改革滞后的现象,体育教育无法考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枯燥,对体育的考试还存在着理论考核方式。在这种忽略学生身体素质、忽略体育教育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同时也因为没有进行较好的体育教育会导致学生的集体体育活动减少进而带来学生的团体观念薄弱,影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同时,体育活动的减少也相应的导致学生缺少阳刚之气、缺少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造成男性学生的“女性化”等严重后果。

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和忽视体育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使我们必须要正视体育教育,伴随着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是提高体育教育地位的机会。在现行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要让学生具有基本的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要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时间,不得对体育活动场所和体育课程进行挤占。在如此有利的前提下我们要抓住机会,将体育教育进行合理的改革,使体育教育能够更好的契合素质教育,并努力提高体育教育的地位。

首先,在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也是一个关键点,体育教育就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体育教育是现阶段使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最为有效、最为简单、最为积极的手段,同时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也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所以体育教育是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学生能够保证健康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条件。

其次,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将会是学生终身体育的起点,是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社会阶段,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现在有人权组织认为体育教育也属于人权范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将会推动学生和人民能够形成较好的健康习惯和较为健全的人格品质。体育教育也能够是国家和青少年多一点阳刚之气,培养出自立、自强的新一代。

再次,体育教育中将会教会给学生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体育的灵魂就是竞争。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智力比拼最后取得相应的成功。在体育教育中这种精神会使得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去精神得到相应的培养。

最后,体育教育会使得人的脑部发育受到推动作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调节中枢神经改善神经机能推动学生们的智力发育。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和发展。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中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同时进行体育教育也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格增加学生的阳刚之气,这些作用都使得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没有体育教育给学生带来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身体健康科学文化教育就无从谈起。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摘要:教育不仅是传递学科性知识的工具,教育更要追求人的发展和内在和谐,体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期望真正的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注重其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美国教育家、素质教育倡导者詹姆斯·多姆生认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真理、诚实正直的学生同仅仅是学业突出的百分学生相比,前者更有利于社会。因而,我们的教育当下更要注重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价值、学会互补技能、正视竞争、尊重原则以及学生体魄健康等方面,我们需要更多的快乐而健康的、能够从事各项工作的普通人,而不是病态的天才。社会发展趋势证明:一切发展只有建立在人的发展之上,才是有意义的,才是符合”人性“的。人的发展是与环境协调一致、与人和谐相处、情感丰满的和谐过程。所以,教育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摆脱片面素质追求的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均衡、和谐的发展。完整的素质教育在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应变能力、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竞争能力及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情感对于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想象、思维、创造力等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功能,也已为现代心理学,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发展所证实。

据美国《时代》周刊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只有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并做出成绩。有关研究也表明,孩子未来成功20%取决于孩子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有情商。据此,笔者认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优化。而非智力因素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全部功能,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情感的发展是个体成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征,情感智力是决定其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忽视或低估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想和行为,都难免会给教育实践带来极大的妨害。

关于情感教学就有如下一些研究结论:。

(3)教学活动需要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学习活动不仅促进人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人的情感发展;教学不仅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也是享乐和愉快的发现。

(4)情感不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人的情感发展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

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情感教育不仅是一个辐射教育活动全域、全程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而且情感影响每个个体身心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的精神、个人的经验世界,不能发挥大脑的完整功能,不能保持道德的追求,也不能反映人类的人文文化世界。

当今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价值重估与重塑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正经受着全方位、深层次的震荡,)人们必须做出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适应生存方式的急剧嬗变。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必然冲击到各方面都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据调查,目前在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经常受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严重的还发展成为心理障碍。20xx年9月1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国家有关机构公布的数字另人触目惊心: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青少年自杀人数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尤其中国青少年女性的自杀率已为世界之冠。更令人担心的是,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呈逐年增长之势。由于素质教育在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分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不能不令人担忧。

教育不仅是传递学科性知识的工具,教育也要追求人的发展与内在和谐,体现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期望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但能使人去充实、愉快地生活,而且还能使人充满激情地领略生活的乐趣。期望学生通过素质教育,学会一种健全、丰富、自主的生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我们期待“情感教育”能被更多的地方所重视,更期望“情感教育”能被列入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战略,这将给一代又一代的受教育者带来心灵的启蒙。

参考文献:

[1]宋学成,胡愈乔:论情感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摘要: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在阐述素质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钢琴教育的特点,重点分析探讨了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课题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使其更好地辅助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时期为全面培养素质人才,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一种广泛实行的教育方式,更是国民教育中的一项核心政策。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质颇有益处,而钢琴教育又在音乐教育中拥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钢琴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言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其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想象能力的教学目的,还是其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亦或是需要五官与心灵默契配合的美妙教育方法,都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最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尊重人主体特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以通过开发人的智力潜质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以性格作为基础。在情感的基础上,素质教育依赖于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能力的支撑,并且以认知、实践、共处、生存作为倡导的基本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具有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多种特质,比如思维创造性、主体实践性以及立体空间性等等,它主张在教育中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习者独立自主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给他们。

钢琴教育的一个首要特点是实践性,这种实践体现在钢琴学习的音乐基础、技能训练、器乐教学以及曲目赏析的等各个方面;其次是形象性,从本质上来讲,钢琴教育是提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从目的上来讲,钢琴教育旨在表现音乐的魅力形象中引起受众共鸣;此外钢琴教育还有一个特性是情感性,音乐的灵性在于情感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传达,任何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都蕴含了其美妙或复杂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无关逻辑与理论的.十分纯碎的心灵的交流体验。

(一)钢琴教育可以开发智力、挖掘潜能。

钢琴演奏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了手指的灵活调动能力,也充分反映着大脑的反映以及协调能力。我们知道,人的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音乐脑,左右脑的明确分工与默契配合才能保证学习者的高效学习。而钢琴演奏行为在培养了左脑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右脑的管理反映能力,通过刺激其神经达到使大脑兴奋的效果,从这一角度来讲,钢琴对于整合与协调左右脑的思维活动具有显著的作用。从挖掘潜能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是诸如记忆、想象、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或者心理过程综合作用的体现,这个过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提升智力活动的效率。钢琴教育培养的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立体思维三者之间的结合与协调,可以在开发学习者智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其各项潜能。

(二)钢琴教育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培养情操。

高雅品格的形成是在无形之中进行的,比如人们在钢琴学习中感受大师名曲艺术魅力的过程便是一个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意识的一个过程,这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一种极佳的方式,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正是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多重成效的理念。钢琴教育对于塑造人们的人格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技巧的学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欣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人格品质的提升以及自身修养内涵的增长,使其散发由内而外的个人魅力与雅致气质。在钢琴教育中实行素质教育其实是一个自然渗透的过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最终效果。

(三)钢琴教育可以提高情商、增强控制能力。

情商可以衡量人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情感、艺术天赋以及审美感知力等都会被挖掘,在音乐的世界中身心都得到放松,获得与外界协调融合的内心情感世界,情商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发展,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钢琴学习还可以帮助学习者缓解压力,增强对自身消极情绪的调整控制能力,培养人们良好的自我意识,满足其对释放精神情感与生活压了的需求,这种情商的提升与情感的调节反过来也可以使人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能够使其获得更好地演奏学习效果。

(四)钢琴教育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育中学习者要实现自己的演奏与音乐情感的交融,不仅仅要练习双手手指的灵活以获得精湛的琴艺,还要重点培养想象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即从这一角度来看,钢琴教育既包含基本技艺的教学,同时还是一门审美教育,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习者的精神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钢琴教育还可以运用到素质教育里面理解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中,通过细节分析与反复琢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钢琴教育复杂、灵活又多变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不论是从思维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这都说明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基本而且必要的职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育对于学习者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广泛地推广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提高钢琴教育的教育质量与水平能够使更多的受教育者满足社会需求,钢琴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云思.素质教育下钢琴教育改革策略浅析[j].艺术科技,(8).

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摘要:美在每时每刻都是存在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美,只有真正揭示美包含的深刻内涵,美的存在才有真正意义,才能使学生对美的观察细致化,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纯净的心态,以积极的精神面对美的世界。让学生的心田始终洋溢美的旋律,充满美的感受,享受时时刻刻的美,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人才。美感是进入美的桥梁,美感的获得是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有序、科学的教育方法完成的,所以审美素质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美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只有细心、努力才能发现美。审美能力是每个人的良好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学生用美的心灵看待事物,用美去美化人们的情感、趣味的灵感世界,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立作用。“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教师对素质教育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美的教育更加要深入人心,让学生心中充满美,进行审美教育的重点是进行大量的具体感性的审美欣赏活动,进而上升到美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审美体验提升到理性认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美的感受。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能感受美的是人的眼睛及耳朵;而眼是最直接、最感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美、挖掘美,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着重进行审美的感受力教育,进行审美判断能力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美具有生动的形象,它决定人们的审美观感,能用形象思维去感受它、领悟它。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审美感受力的表现。首先让学生直接感知周围美的存在,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观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学生都会觉得陌生而又新鲜,而一草一木是能用感观、色彩、声音和动作描述的,可以用美体验出来。因此,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环境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学校的花草树木,假山石笋,画廊楼阁,处处洋溢着美的气息,学生在其中感受着校园的美。美术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美,指导学生观察审美的对象,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在观察和联想的进程中获得美感。让学生在审美的观察中,展开想象、联想,让美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这样丰富了美的内涵与美的享受,加强了学生对美的理解、美的联想,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感受力。

首先,审美在素质教育中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美,因此审美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音乐、美术之中,美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起到作用。不是石破天惊的,而是起到点滴、柔和的作用,有其明显的潜在性,迟早将发挥其应有作用。其次,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通过观察、训练才能养成的,是通过日渐积累的实践形成的。美的形成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思想水平等差异,而使不同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不同。

三、审美教育与文化教育相互作用。

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包括智力教育、文化素养及学习习惯、技能等的培养。审美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有利于智力教育任务的愉快完成,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利于结构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智力教育是一种认知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摄取、加工、储存大量信息,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提出很高要求。现代心理学揭示了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而痛苦、惧怕和愤怒等情绪不利于该活动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为智力活动提供最佳情绪背景。审美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这种美感必然有利于他们的感知,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时,美感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诱因,它强化着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和活动,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为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另外,美育要求教师用美的手段把知识“装扮”起来,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审美化。这样的教学美同样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它消除了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增添了教学情趣,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持心理平衡,而这一切就能保证智力教育的任务愉快完成。

四、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对于审美教育,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及创造力。审美观的形成,首先表现于文学艺术领域,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高尔基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劳动创造了美”,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总是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产品,美的生活,美的世界。技能技巧的运用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完成美的创造的一种实际能力,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审美观离不开具体情感,审美观中也渗透着理性。因为审美活动不仅靠感觉效果,而且靠想象及美好形象的引导。审美理解力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审美评价上,归根结底是由人们的世界观、审美观决定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时,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善于辨别美和丑的能力,使广大学生能自觉地摒弃和反对丑恶的东西,热爱并接受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