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涣散村的农村发展现状(优秀23篇)

时间:2024-02-23 09:57:07 作者:碧墨

范本的作用在于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和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让大家对写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与思考

11.48%,“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不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立“到201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这项政策完全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基层政府、村民组织定位不明、施行不当、宣传不力等原因,新农合的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深入的调查研究,参阅文献及统计资料,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当前新农合推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完善此项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的全国部分地区的试点,到2017年的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17年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据统计,到现在全国范围内,新农合的参合率已达到90%以上,甚至有的地区已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疾病的就诊比例,缓解了“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但是,也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农村资金投入较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

在现阶段的我国财政支出中,卫生支出所占比例不到2%。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医疗费用的70%用在城市,投入农村的仅30%。而我国农村人口占70%,即是70%的农民只用了30%的卫生资源。目前,我国城镇与农村医疗体系结构与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上存在着不可小视的差距,缺位的卫生资金只能由当地政府自行解决。就现阶段的广大农村而言,自农业税废除以后,乡镇政府财政资金大幅减少,对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实在是难以实现。

2.农村卫生资源配臵不合理、不公平。

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医疗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医务人员素质较低,难以提供有效地医疗服务。经过调研,笔者所在的大河镇村级卫生室,虽然镇级医院监管,但都是私人开办的,虽然医务人员有资格认证,但是其医疗水平极其有限,只能治疗感冒、咳嗽等一些小病,并且没有医疗费用补助,卫生室药品有限,关键的重要的药品缺乏,难以解决村民较大的困难需求。而县级医院的设备和技术相对较好、完备,农民一旦得了什么病症,就要上县级以上的医院,住院费、陪护费、往返路费等,往往占据了治疗费中的一定比例。有的急诊,甚至因为路途远,治疗不及时而贻误治疗时机,由此造成农民负担加重。

(二)目前,新医疗制度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引导、规范,有待对该制度进行法律方面的建设和完善。

我国关于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甚

至在许多方面仍属空白。其中,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法规还没有颁布。正因为法律制度的缺失,致使新农合制度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如合作对象不明确、补偿标准不统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不力,造成广大农民对这一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信心不足等。

(三)医保报销制度不够完善,报销程序过于繁琐,保障水平较低,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因病致贫”的现状。

在当前实施过程中,报销制度还不够完善。首先表现在报销需在指定的医院进行就诊,报销有具体的特定的范围,某些药品没有划入报销的范围,某些治疗也不作为报销的对象。特别是很多检查费及住院费等都不纳入报销范畴,而这些费用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报销的比例也是个大的问题,乡镇医院报销比例是60-70%,县级医院是50%,市级以上医院只有30-40%,而且各地标准不一。本来说越往高级的医院的花费越高,但是其报销的比例却越低,这并不是很合理,使得农民自己觉得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

其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登记程序过于繁琐,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用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医疗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有的村庄离报账中心很远,来回的车费都很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xx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19.8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o.2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xx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近10万美元:20xx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近30万美元。

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xx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工作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1.38亿公斤,销售额1.11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xx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xx年的6.3:3.8调整为20xx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xx年的24%提高到20xx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xx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村中的专业农协,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供应良种鸡苗、统一提高配方饲料、统一销售禽蛋产品、统一防疫和同意技术指导。其中鸡苗供应价格低于市面价格5%;“二分”,即分户饲养管理、分户经营核算;“一扶持”,即场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在供给会员鸡苗时,将鸡在一个生产期内需要的饲料一次性预付给会员户,会员见到收益时再回收饲料款。此项措施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因市场波动及其它原因受到影响,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迈入了靠养殖致富的行列,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现在林汇养鸡场存栏蛋种鸡1万只,商品蛋鸡2万只,拥有电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鸡200万只,商品蛋30吨,年利润32万左右,辐射带动了3000多户养鸡专业户。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砀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砀山县水果协会拥有会员30万人,各乡镇、部分村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会,带动砀山的果业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实力却较弱,很多服务都是无偿的,限制了协会的发展。

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政府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民群众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自愿联合,互助合作的创新精神,认清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在现行体制下,单靠农民自己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正确引导,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自办经济服务实体免征所得税;由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设等。

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契约机制,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好利益调解关系,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确保农民及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充满活力。

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当作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选拔一批能力强,同时又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加以培养,使他们带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帮助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来。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依据重庆市农村地区当前经济环境,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供给现状为出发点,浅析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农民贷款门槛较高和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等,同时借鉴我国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比如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明确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等,归纳提出了解决制约重庆市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需求;涉农金融机构。

一是改革和重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原重庆农村信用社通过“三步重组”战略,于20年底成功转制为重庆农商行,并于年底赴香港h股主板成功上市,期间,填充了资本金,提高了服务“三农”水平。二是改革和试点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农行重庆分行于1979年恢复成立,它是中国第一批“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试点单位,秉持“服务城乡、面向“三农”的经营发展理念,积极支持重庆城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力推进“五个重庆”建设,期间,中国农行重庆分行通过健全事业部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积极落实“六个单独管理”制度,致使“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不断提升。三是正式挂牌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于宣布成立,坚持服务“三农”、扶持社区和发展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并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业务形式多样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期间,积极执行市政府所下达的任务,如支持重庆两江新区的建设、推进“五个重庆”的构建和扶持“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这一系列工作为重庆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约为千亿元的资金支持,经过不断深化和改革,它已逐步成为服务重庆“三农”的主力军之一。四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年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继建立起33家,其中村镇银行占有31家,基本覆盖了81.01%的区县。农村资金互助社占有2家,例如,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诚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它主要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提供存贷款和结算代理业务。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已成为重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一股茁壮成长的新兴力量。

二、发展重庆市农村金融的问题。

1.涉农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单一。分散的农村金融市场,较高的服务成本,不利的交通网络,使得相关的涉农金融机构不愿意参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对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方式的积极性也不高,再加上区县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都属于非法人机构,它们没有贷款审批权和业务信贷产品创新自主权,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涉农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多样化的涉农服务方式。2.财政支农投入不足。政府缺乏对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的`激励机制,区县政府的激励机制只针对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总规模,而涉农贷款增量的财政奖励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导致金融支农的激励力度较弱,当前各家涉农金融机构的涉农信贷主要热衷于投放期限短、回收期限快且主要满足农户种植养殖业所需的信贷产品,而缺乏中长期限的信贷产品,如农村通信建设、抗洪抗灾、购置大型农用机器设备和大型农用机器设备保险等所需的3-5年的中长期涉农信贷。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20,重庆市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农行这三家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出于经营成本、风险防范和盈利情况等多方面的平衡,共撤并机构网点约为303家,这些涉农金融网点的退出使得农村金融发展缓慢,金融服务质量低下,金融服务环境变差,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乡镇仅有农商行或者邮政储蓄银行继续保持经营,有些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区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农商行巫山支行为例,该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打造惠民银行,例如,发放300万元支农资金,用于支持曲尺乡纽荷儿、李子等水果产业发展,发放1000余万元烤烟贷款,重点辅助官阳、笃坪、骡坪等乡镇烤烟种植户增产增收,同时,强化服务渠道创新,提高atm机覆盖面,仅年,大昌、官渡、骡坪等6个乡镇的分理处新增atm机13台,其次,加强推进农村便民自助服务终端建设并累计投放100余万元,这些都切实满足了当地农户的金融需求。2.加大对“三农”服务的财税政策支持。在重庆市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重庆市积极探索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截至2013年年底,重庆市累计争取到中央财政支农定向费用补贴资金7357万元,安排市级专项资金8000万元。其次,建立起“三权”抵押风险分担机制,主要用于一定比例的经济补偿对于“三权”抵押贷款中的本息损失,运用市级专项资金万元,建立起涉农企业贷款贴息机制、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机制、贷款损失风险补偿机制等。3.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以农商行巫山支行为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服务环境上,新增饮水机、添置绿色盆景、放置报刊架等用具,从服务方式上,新增vip服务窗口、增设1万元以下存取款快速通道、添加多台atm机,合理功能分区,切实营造了一种氛围和谐、服务高效和设施齐全的人文环境,使每一位客户都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重庆市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出色成绩,表现在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信贷资产质量的不断增强,涉农贷款规模的稳步增长,金融抗风险能力的不断加强,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因此,在重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在农民的金融意识不断提高下,重庆农村金融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

参考文献:

[1]杨子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j].农村金融时报,2012(05)。

重庆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即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在网上提供相关的咨询、销售、购买等服务的过程。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重庆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据2015年年底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社科院与市商委联合发布了《重庆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83.3%的调查对象尝试或者具有网购生鲜农产品的稳定习惯。各区县都建设农产品触网,如荣昌区农产品占出售的65%以上;武隆县有9个品牌48个农特产品;巫溪县销售农产品品种300个以上等。截至15年底,重庆触网销售有500多类农产品;淘宝等10家全国性平台在售的重庆农产品达33000多件,本地48家电商在售的近3000件;在淘宝平台销售重庆农产品的店铺有4576家,注册地在重庆的1848家。现有农村电商平台已超过100个,包括淘宝、苏宁、京东、亿农加、香满园、天农八部等平台,市内市外并存、综合专业互补、民营国有共生、大中小并存的多元格局。初步构建起了“主城区一级分拨中心-区县电商物流配送中心-末端公共取送点”的三级物流区域布局体系,在全市各区(县)街道乡镇布点建设了300多个“快递下乡”网点,并形成冷链物流四级节点,拥有冷藏车619辆,冷库166座,培育冷链物流企业176家。

1.总量小,品类少等问题。《报告》显示,全市农村电商交易量占全市农产品交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农村电商交易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5%左右。

2.质量标准欠缺和规模小。在各区县,一些名特农产品在线下本身就供不应求,根本不用线上卖。如淘宝因一次需求量太大,酉阳县无法提供,只能放弃。很多产品由于缺乏产品标准,生产、包装和质量等“参差不一”,即使卖出,也纠纷不断。

3.除农产品本身影响力有限外,本地电商企业知名度偏低、访问量偏低以致盈利水平偏低。《报告》抽取的相关网站近三月日均访问量显示,本地涉农电商平台仅有世纪购和太极养身馆两家电商的日均访问量达到万次,商小妹购、奇易网重庆站等六家平台的日均访问量为千次,很多平台几乎无人光顾。《报告》显示仅有3家企业盈利,1家企业微盈利,2家企业持平,有5家企业亏损,亏损企业多于盈利企业。

1.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对电子商务认识欠差。近年来,重庆市加强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培育了一大批新型农业主体,切实提高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水平,有效改变了传统农业“低、小、散”的问题,极大地便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但从实际成效看,重庆市农业企业电商化进程迟缓,企业对发展电商认识不足,仍遵循传统销售模式,时常出现“滞销”现象, “电商意识”亟需强化。

2.农产品丰富,但产业标准化水平距离电商要求有差距。“触网”农产品主要有区域地方名特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总体来看,重庆市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种类偏少,这与高标准、高品质的电商经营趋势尚有差距,国家级龙头企业产品依旧过少。

3.服务体系建设、功能性配套不完善。重庆市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依然单薄,表现在:a、服务体系不健全,平台的构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单一、有限。b、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触角延伸不够,冷链配送尤其欠缺,保鲜、储存、配送等能力不足,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成本与损耗成本过高。c、本地知名领军农村电商缺乏,带动本地农特产品开展全国网营销,提升地方农特产品在网络品牌影响力的电商领军企业偏少。

4.专业人才缺乏。重庆市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依旧极度缺乏。做电子商务不仅要有货真价实的产品,还要有营销手段,如网店美工、农产品摄影、农产品介绍、供需信息采集、在线客服、促销活动策划等,都需要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人才,当前此类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1.完善发展规划,加大政府宣传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科学布局农村电商发展区域,建立行业管理和服务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强化诚信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对农业特色产业、农村青年创业、企业成功经验、基地运营模式等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支持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电商产业基地、村、社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及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电商创业园、仓储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等建设用地。 充分发挥创业园的孵化功能,对有发展潜力的'农村电商进行重点孵化,培育一批扎根农村的本地龙头电子商务企业。

2.加快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建设。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鼓励大型电商企业与农产品、工业品生产企业联盟销售。在中心场镇及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人口集聚村社建设电商平台服务点,提供电商末端服务;推动鼓励知名电商在乡镇、村建立电商平台服务点,开展农村服务网点建设,与商业企业利用现有网络体系优势,增加电商服务功能;支持乡镇超市和涉农经纪人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代购、代卖、农产品信息采集、取送货等服务功能。

3.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区、县、乡镇、村社级物流配送体系,在产业区设立分类中心,引入大中型物流企业入驻,优化传统物流体系;重新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社以及各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经销商,在区县级层面建立物流资源统筹调度平台,在乡镇建设二级物流中心,完善到村到社物流的集体配送模式;培育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到产地,鼓励大型超市零售企业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物流仓储设施。

4.积极开展农网对接活动。积极引导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网上“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订, 举办网商采购大会等对接活动,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向电子商务化转型升级。促进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利用现代信息为企业和农户进行分析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农产品按需定制化生产。同时,整合各类涉农信息,建立大数据概括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统一、规范、共享的网络信息体系,促进整个信息共享。

5.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设地方性电商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建立责任追溯和赔付制度,培育农村电商协会,探索“农户+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检测认定部门+网商”的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协会对供货方的统一标准、采购、仓储、配送、物流、包装等服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6.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支持各类院校开设电商专业,把电子商务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阳光培训内容,动员和组织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农场主、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利用电商推销产品;创办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基地,通过政府资金、政策激励等措施,引导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转业转岗农民开展电商创业,实施大学生村官“农村火种计划”, 提高他们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开展针对知识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普及幼儿教育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而为之,单靠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规划纲要》中指出: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应将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农村幼教普及步伐。应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教育成本的投入与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对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地区,中央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政府办园为主、财政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推进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争取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和带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的物质环境还是内在的心理氛围,其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

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如果能充分地加以利用,挖掘农村幼儿教育的优势,将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幼儿园的的物质环境更需要硬件设施的投入,电子教学设备、体育活动器械等,在农村幼儿园还相当匮乏,“老师讲,孩子听”的教育模式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首先需要建立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我镇的幼儿园教师都是由小学临退休的教师担任,专业的幼儿教师只占很小的比例。近年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虽然具有了较专业的幼教知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由于再培训的机会少,教师所掌握的理论实践知识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观念新、有活力、具有高学历层次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都很差的农村幼儿园就如凤毛麟角,因此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定期参加各种幼教专业技能素养的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要加快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步伐,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构建科学高效的教研网络,强化对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指导。县(市)幼儿教育教研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带有普及性的(如新的教改信息、新课程实施)讲座,鼓励和指导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之间的“手拉手”的支教和经验交流活动,形成互动、互帮、互学的格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江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在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农村电商将是2017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这必将推动农村电商向纵深方向发展。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江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江苏省的决策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江苏在农村信息化方面的领先之姿: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的农村“三通”目标的基础上,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村宽带全覆盖,全省行政村家庭互联网固定用户数达到700多万,家庭带宽接入能力达到12m,光纤入户覆盖率35%,平均接入带宽超过6m,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超过85%。同时,江苏省在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示范引领等多方面对农村信息化及电商发展给予支持,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新格局。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省级、市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建设,江宁、张家港、常熟、武进等100多个县市区建成县级统一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县级平台已覆盖2万多个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市场,既致富了农民,也推动着农村发展。”江苏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引领着一场乡村经济形态的变革,点燃了农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盐城的农村电商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在大丰三龙镇电子商务中心二楼大厅内,近百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忙碌着。“泥螺、麻虾酱、蟹钳、虾米、杂粮、香肠……我们丰龙网电商平台汇集了本镇及周边乡镇的众多土特产,质优价廉,自去年筹建运营至今,不少产品通过丰龙网远销全国各地。”电商中心负责人咸正华介绍,该镇通过自建“丰龙网”和第三方平台并轨运行,着力推动全镇经济转型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而在2015年1月,华东地区首家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也在大丰电商产业园正式启动。当天,该项目的县级服务中心以及首批6个村级服务站、农村电商o2o恒北村实验田同步开业。通过“农村淘宝”,村民不仅可买到更便宜、更优质的商品,而且能把自产的绿色生态农副产品销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在江苏,各种业态、模式的农村电商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商业生态”,正悄然改变着农村面貌:有农民自发触网,从简易拼装板式家具网售起步,如今已形成完备的家具产业链,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致富;也有政府主导,村干部牵头开办家具加工厂,全部通过网络销售,网络经营户300多家,销售额超过2亿元;也有平台推动,依靠淘宝、京东等平台,建立特色平台销售产品。

由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众多中小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电商集群,由于具有完整成熟的传统实体产业链,使得网店发展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可以利用,中小企业由传统线下业务较平稳拓展到线上业务。

典型代表:南通川姜镇的家纺产业

川姜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部,覆盖三合口村、义成村、老南村和塘坊村4个电商村,主营家纺用品,2016年川姜镇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50亿元。为扶持和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川姜镇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川姜镇开始围绕中国南通家纺城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致力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家纺产业电商园区。南通家纺城电商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0万平方米,一期使用面积1.5万平方米,已有淘宝大学等近80家电商企业入驻,实现电商交易额约20亿元。南通家纺城微供市场目前有各类专业微供经营商近300家,年内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村民自发利用网络销售商品,在获取互联网流量和商机以后,再在线下发展自己的产业链用来支持线上的销售,从简单的网络销售演变到生产+网络销售,并带动了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发展。

典型代表:徐州沙集镇的家具产业

沙集镇位于徐州市睢宁县,近年来从当地村民在网上销售简易拼装家具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集群。2006年,村里的年轻人孙寒开起了第一家网店,从事简易拼装家具的网络销售,后来大家纷纷效仿。迄今,睢宁电商直接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2万人。沙集镇从传统的空心化农村,逐渐转变成一个具有巨大就业吸引力的新兴城镇,并进入“沙集模式”2.0时代,创成了“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服务业集聚区”等,探索出贫困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

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村村民走网络创业的道路,促进本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起步发展,并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典型代表:宿迁大众村的家具产业

宿迁市耿车镇大众村2006年以前,是塑料加工的代名词,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大众村的发展亟须转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到外地考察学习后,召集村干部开会,动员大家带头在网上开店。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大众村已初步形成了以淘宝家具为主体,家具配套产业、特色农业、塑料制品精深加工、三产服务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目前,全村拥有158家家具加工企业,其中,年产值千万以上的家具企业21家,全村在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共有689家网店,催生了板材加工销售、木工机械、五金配套、家具配件、雕刻印花、泡沫纸箱、珍珠棉包装用品等50余个家具配套产业。2015年,全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600元。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

这一发展路径依赖于一定的地域性资源。其发展动力主要源于销售渠道拓展,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典型代表:苏州消泾村的水产产业

苏州市阳澄湖镇消泾村是传统的.大闸蟹养殖专业村,村民靠着养殖大闸蟹谋生。随着网络的兴起,从2008年开始,消泾村开始在网上交易大闸蟹,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就此,村民们纷纷开起淘宝店做起了电商,想要分一杯羹。2014年,消泾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电商,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大闸蟹。如今,消泾村拥有劳动力人口1595人,其中从事大闸蟹电子商务、大闸蟹养殖共有1436人。全村拥有100多家电商企业,淘宝店超千家,成为首批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之一。2016年消泾村被江苏省商务厅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村,网上交易额突破5亿,全省排名第二。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集群。近年来,江苏省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互联网+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电商集群。宿迁市充分利用农产品特色优势,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围绕“优质水产、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绿色果蔬”四大板块分类实施产业标准化改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徐州沙集镇的东风村、兴国村、宿迁的大众村围绕家具产品,形成了家具产业集群;宿迁沭阳的周圈村、解桥村、新槐村和堰下村,在传统花木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网店千万家和花木产业集群。扬州、连云港和南通依托毛绒玩具、水晶和家纺产业,分别形成了网络交易规模庞大的电商集群。

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对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促进作用明显。部分农村地区采取政策扶持、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举措,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村村民从事网络经营,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底,江苏省内共有淘宝村201个。仅沭阳县的淘宝村,从2015年的22个已经增长到32个,是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之一。

网络购物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消费市场潜力逐步显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支付百强县江苏有26个,显示出江苏农村地区强大的网络支付和消费能力。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网络卖家较多的农村地区,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地区。

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触角下沉,纷纷抢占农村市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将农村市场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引擎,纷纷抢占农村市场。有力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了大量农民从事网络销售,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各种商品。

物流体系方面。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催生并带动了物流业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乡镇,汇聚了国内外各大快递和物流企业。以沙集镇为例,目前已形成了以沙集东风村快递一条街为主、其他各点快递为辅的农村快递和物流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地方自建物流仓储业逐步开始起步发展。宿迁、徐州、南通等部分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乡镇开始逐步探索自建物流和仓储体系,以助推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金融服务方面。调研发现,目前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主要通过引进金融服务公司为村民融资贷款等提供便利。从融资渠道看,农村网店经营主体融资渠道逐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既有通过农村合作社、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也有依靠民间借贷进行融资,同时通过阿里小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呈现逐步发展的趋势。

技术和培训服务方面。针对农村网商网络应用和营销技能相对缺乏的现象,基层政府的引导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在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基层政府扶持引导、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组织开展培训、农村居民自发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技术培训服务体系。目前,部分基层政府已开始有组织地开展集中培训,包括开展课程培训、下发指导材料、邀请专家讲座和外地参观考察等。宿迁、徐州等部分乡镇还设立了网络创业办公室或指导中心,直接为农民网络创业提供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引导村民从事电子商务。此外,省内半数以上的淘宝村已经出现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如宿迁的淘助理、徐州沙集的淘宝店诊所等,为网店店主提供广告策划、网店维护和诊断、课程培训等专业化的服务。

提高地方特色产品和农产品质量、打造地方生产和销售品牌是农村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引导鼓励农村网商增强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要引导个体网商开展商标、专利等申请注册;引导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或基层组织申请集体商标、地理标志等,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农村电商经济的品牌。同时,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农村电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村网商大户和龙头企业不断丰富商品和服务种类,推动产业链延伸,通过“网络销售”推动“实体制造”的发展,从而加快农村传统产品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建议在推进建设“宽带江苏”“无线江苏”等工程的框架下,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接入的普及率,加快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等建设,通过强化网络基础、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通过设立农村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电商创业服务中心等形式,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为农村市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营提供便利化通道。

由于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单位分散,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配送需求属多点次,因此对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要求较高。建议要研究提升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副产品的配送能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现代化的包装、仓储、物流和配送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和农村地区的流通成本,使农产品可以便捷、安全、快速、低成本地流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资源,利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等大型网络交易平台的配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县乡级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的建设;借助中通、申通、顺丰和邮政等大型物流快递公司的力量,完善提升农村物流效率,要把农村电子商务的服务内容建设纳入到新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通过法律讲堂、现场宣讲、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村网商的法制意识,促进守法经营。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借力省内院校、企业培训平台和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电商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电商应用技能和网络基础知识等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网商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逐步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匮乏问题。三是规范网络市场秩序。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执法,打击通过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切实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网络市场秩序,推动江苏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网商活跃程度相对偏低,总体规模偏小。目前江苏的农村电子商务大部分仍处于家庭作坊式的初级经营阶段,许多农村网店创业者仅靠一台电脑和一条宽带就当起了网商。同时,有大量的农村网店处于“休眠”状态,很多店铺商品长期不出新,网页宣传画面更新不及时,部分网商年交易额几乎为零。实际上,目前江苏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靠部分活跃的经营大户在支撑,农村网商整体的活跃程度偏低、规模偏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商品尚处于粗加工阶段,同质化竞争严重。调研发现,农村网店经营的商品大部分属于粗加工产品,商品质量不够好,商品附加值空间较小。此外,部分淘宝村还处于商品同质化、低价格竞争的阶段,同一村镇内的农村网店大多经营种类和品质相似的商品,由于缺乏良性互动和差异化经营,一定程度上导致恶性的同质化竞争,降低经营利润。

产业链不够完整,配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传统产业、特色农副产品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也需要网络通信、金融贷款、网店设计、物流配送等相关配套支撑服务体系的完善。目前,电子商务交易集中的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融资服务、摄影服务、网店设计制作、餐饮服务、技术培训、网络通信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的规划引导。

品牌意识相对薄弱,持续盈利能力有待提升。近几年来,虽然陆续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网商开始注册公司、申请商标、设计原创产品,但大部分网商仍然处在低水平的模仿阶段,缺少自主品牌。由于知识结构和成长经验所限,许多农村网商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部分网商存在复制他人网店中商品图片、宣传介绍和抄袭他人产品设计等现象,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侵犯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等行为,在品牌意识、商标申请、商品营销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提升。

电商专业知识积累不够,技术与管理人才相对匮乏。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网商都是通过低门槛模仿开店发展起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网店运营经验,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相对高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网店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相对缺乏,导致网店的持续运营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妇女创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宁海县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现状调查与思考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的结合,越来越多农村妇女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农村女性不再只是家庭中的贤妻良母,也逐渐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但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多数的农村女性在教育方面非常缺乏。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较城市女性也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有前期教育不到位和后期培训不及时等原因。因此,笔者就农村妇女的教育现状和培训需求做了调查,通过分析总结,以及对农村妇女的总体素质提高有所帮助。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宁海的四位农村妇女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份,回收4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涉及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接受教育培训状况、教育培训与学习需求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学历低的人群占据一部分,业余时间学习少、有教育需求但实际生活存在困难等问题,通过问卷,这4位调查对象的具体状况客观的呈现了出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方面存在差异。从上表可见,4人介于31-36之间,占100%。在职业分配上,企业管理人员1人,酒店管理1人,普通职工1人,在家1人,相应的职工工资明显低于企业及酒店管理人员,一人为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一人为企业管理人员,工资在5000-6000之间,相应的家庭收入相对高于职工。

以上结果表明: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别和工作经验的相对缺乏,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相差也较悬殊,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对于提高家庭经济的收入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员,农村妇女的自身素质提高是迎接时代挑战必须的一个环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途径。

(二)接受教育培训的状况。

四位女性普遍感受到自己的学历与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从事管理的三位女性深刻的感受到自己解决工作问题的知识与能力还需提高,另一位由于工作相对简单感觉还好。单位教育培训还不够,即使有也是偶尔的。因为都是农村妇女,社区培训更是无从谈起。当然,不管学历高低,她们都有教育培训的意向,尤其一位学历低的农民工这种要求更强烈。但到目前为止,她们都是心动却怯于行动,主要由于工作、生活、主观意向强烈度诸多因素的影响。两位学历相对高的调查者认为,目前现状基本满意,再加上工学矛盾、学习地点不便利以及培训费用难以负担等原因,所以即使有培训意向,也不愿在此花费太多时间和金钱。而另一位农村妇女则认为自己的文化层次较低,难以接受新事物,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比较迷茫。如果要教育培训,经费都要自己解决,这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事,毕竟她们收入不高。当然,四人都认为,如果单位提供无偿培训的机会,那再好不过,但内容上应有所差别。如两位学历高的认为,她们应着重于礼仪、形象与魅力方面的培训,而另外两位则认为应着重于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

(三)教育培训与学习需求。

学历的要求,更希望的是得到短期培训的机会。由上表也不难得知培训机构的选择主要有三个:电大,妇联和当地政府。而50%的人更愿意接受妇联所组织的培训。对于培训的内容上,缘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她们考虑更多的是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内容。其中外出打工技能的培训是首选,大多数外来打工女性认为,作为一个务工者,她们要比当地的务工者多一些能力,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与当地人沟通的能力,尽快学会切适应当地生活的能力……因此,她们迫切希望能提供关于这方面的培训。当然,由于自身条件和学历的不同,她们也有一些不同的要求,如两位大专学历的女性就认为,应该多提供管理能力提升内容的培训,以便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提高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另外,所有的女性也注重如何教育子女,因为孩子是家庭最大的投资。从当前对象的选择来看,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需求,农村妇女对于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女性对自身利益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注重。通过调查显示,四位调查对象中最关心的问题主要都是农村妇女的就业和就业培训,农村医疗保障以及子女的就业问题。

(五)希望和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调查者普遍认为培训机构能够能注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人培训。为增加就业机会,希望能够多开展一些技能方面的培训,而且培训技能实用,符合社会需求,同时希望培训的时间安排上比较合理。因为大家都是在职员工或在家带孩子的,最好能让她们工学两不误。还要求对于大龄的`农村妇女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存在问题。

全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在家庭生活和就业发生冲突时,缘于能力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了。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社会机构和单位能多关注农村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便提高她们的工作能力,从而改善她们的生活。

(二)通过一些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的学习积极性。

(三)企业能更多地关注农村妇女的知识储备和工作需求之间的协调更新,在农村妇女的培训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为她们提供更加合适的免费学习的机会,丰富她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她们的竞争力,给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五、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对农村妇女的教育现状和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调查的过程中也熟悉了调查的步骤和手法,受益匪浅。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也大有帮助,提升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妇女创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

为真正了解掌握**市农村妇女创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开展妇女创业工作,近期,市妇联就“**市农村妇女创业发展现状”课题展开了一周的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我们走访了97位农村创业女性代表,发放调查问卷97份,问卷回收率100%。据统计,97位创业女性初创业时平均年龄33岁,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51人占52.6%,高中23人占23.7%。,大专21人占21.6%,大学2人占2%。其中从事加工业34人占35.3%,农产品营销23人、种养殖23人、各占23.5%,服务业15人占15.5%,现代工业制造业2人占2.1%。97位创业女性辐射带动近4万名妇女就业,人均带动就业在400人以上。

通过对此次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将从现状、成效、问题、建议四个方面对我市农村妇女创业总体状况作一分析。

一是在企业类型上: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女性创业大多采用粗放型、传统型的生产方式,依靠科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不多,科技含量的偏低,导致了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能力的降低。从事加工业的34人中有6人从事电子产品加工行业,其中仅有2家企业具有一定的自我研发能力,其余均为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型企业和传统服务业。

二是在创业领域上:资源依赖型企业多、现代工业服务业少。女性选择资源型创业比较突出。97位女性中从事种养殖、农产品加工、营销等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占到82.4%。服务业和现代工业制造业仅占17.6%。

三是在资金来源上:自筹资金比例多、银行信贷比例少。97人中仅有17人在初创业时得到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且都是在党委政府领导支持并出面协调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即使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如果在社会上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想得到贷款也不容易。

四是在运作方式上:单枪匹马多、合作经营少。**市**镇**村妇代会主任说:“女人也要有野心,野心是金”。但在实际上,传统观念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决定了女性创业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支持,更谈不上合作。根深蒂固的女主内、男主外的思想意识在农村,尤其是农村家庭中“当家作主”的男性头脑中还是普遍存在,女性创业的外部压力和阻碍仍不容忽视。在调研中,有3位创业女性谈到创业贷款时,颇有感触地说,贷款时找女人担保很难办成,同样的事换成找男人作担保就有可能成功。

五是创业者知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科技含量成正比。在被调查的97人中,选择在印刷、建材、纺织、玻璃纤维、机械等现代工业制造业、电器电子行业创业的女性86%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而从事种养殖、农产品和资源加工、营销、传统服务业的女性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者占90%多。

六是夫妻携手创业时间的长短与企业发展速度规模成正比。创业得到丈夫理解和支持,夫妻携手并肩共同奋斗,不仅在精神上激发了创业女性,而且夫妻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有利于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97名女性中在初创业时就得到丈夫理解,夫妻共同创业的,其现有企业规模均在100人以上,年纯收入均在3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万元,在企业规模和效益上相对来说较大。而承受着各方面的阻力,仅靠个人打拼的女性创业,不仅要自己一人承担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而且还要背负应尽的家庭责任和义务,这无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多为家庭作坊式企业。

一是女性创业意识增强。经过几年强势的创业宣传,广大农村妇女创业意识明显增强。走访调查的97名创业女性普遍认为,她们选择自主创业大多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不甘于现状,渴望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捷足先登的创业意识,她们均赞同“自主创业”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改变生活状况的一条途径。

二是女性创业意志坚定。女性一旦下定决心,选择创业这条路,往往表现出超常的毅力和非凡的魄力,即使遇到阻力也不放弃,面对困难也不回头。被调查的97位女性创业时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到家人的反对、朋友的不理解和周围人的议论,但都坚持了下来,从不轻言放弃。坝头村,经过2019年摸索,拥有了占地10余亩的种鸡养殖场。为节约成本,她想自己再建一个苗鸡繁育基地。她的这一想法,不但乡邻们不信,还说“炕孵不是女人做的事”,而且连曾经搞过炕孵的公公也给泼冷水。但敢闯敢试,只身到盐城学习炕孵技术后,2019年投资10多万元建起占地12亩的种鸡养殖场,从南京引进8000只良种鸡,建成育种—产蛋—炕孵一条龙生产线,新建鸡舍60余间,使孵化、育雏和种鸡饲养三级分离,实行生态养殖。2019年饲养种鸡2万多套,孵化销售苗鸡150多万羽,不但在本地畅销,沐阳、宿迁和鲁南等地养鸡户也纷纷上门订购,苗鸡供不应求。

三是女性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97位创业女性辐射带动近4万名妇女就业,人均带动就业在400人以上。现任沛县华豪玻璃纤维厂总经理王素英,47岁时开始涉足玻璃纤维生产,先后建成华英和华豪两个玻璃纤维厂,拥有资产上千万元,共安排女工450多人,月工资均在1000元以上。

四是基层妇女干部的“双带”作用增强。**县仅村级妇代会主任创办的企业就有50多个。**镇**村妇代会主任充分发挥村妇代会作用,带动全村180户妇女编扎苕帚、养兔、贴画等,年人均收入4000余元。同时她还与人共同投资兴建了纺织厂,年利税100多万元,吸纳本地劳动力76人。**市**镇由村妇代会主任牵头创办的妇女创业示范基地有4个,带动发展有机蔬菜、水产养殖、珍禽饲养、柳编、刺绣地毯等六大特色产业,涌现出像、等一大批创业致富能手。由**村妇代会主任带头创办的巾帼蔬菜营销合作社,主动与市**公司联合,发展3000亩有机农场,以农场为示范基地向广大妇女传授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妇女种植有机蔬菜,目前,已带动全镇发展有机蔬菜10000多亩,亩均1000多元。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800多人,兴办了再生塑料厂、蚕茧收购站等实体,年收入200多万元。

五是返乡女性自主创业方兴未艾。97名创业女性中有21人有打工经历,属于返乡创业。邳州市碾庄镇刘庄村女青年王艳,打工有了一定积蓄后回到家乡,创办了“舒尔美”服装技校,开展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跟踪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几年来,学校培训农村女青年3000多人,其中2800多人被送到浙江、上海、深圳、无锡、常熟等地打工,60多人跨出国门,前往美国、日本、阿联酋、毛里求斯务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总收入达到2250万元,200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目前,**市**镇坝头、房场、堰头等村,由回乡务工妇女兴办的服装制鞋、制梳、地毯、电子、串珠等项目13个。

三、创业女性进一步发展壮大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难”

一是招工难。我市女性创业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和管理经营机制。由于一些企业的“先天缺陷”,当本地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时就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多数愿意进厂打工,**市陈圩村柳编厂长年从事柳编的人员大多是60岁左右的老人,柳编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但加工人员已成严重不足状态,甚至处于人员萎缩状态。

二是贷款难。女性创业缺乏有效的启动资金来源和措施保障。从调查情况看,女性在创业初期,申请创业贷款很难实现,大多都是依靠亲戚、朋友的借款来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女性企业多为资金积累较慢的种养殖业和加工业,即使在创业过程中,想要进一步扩大生产,也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撑。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由于知名度不高、规模不大,也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如**县、沛县等,老百姓手里比较富裕,能够借到资金,而经济发展较慢的如、等,有的女性很难借到创办企业所需的启动资金,有的不得不借非正规渠道的农村的“高利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运营风险。创业女性普遍认为企业经营中最主要的困难是“资金缺乏”和缺乏良好的银行贷款保障机制。

三是用地难。我市女性创办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些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手工作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想进一步扩大规模苦于无场地,由于国家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土地紧张,企业发展面临用地困难,土地问题难以落实。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为女性创业营造氛围。由于女性创业难度更大、遭遇的矛盾更多,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政策上、工作上、资金投入上给予更多的扶持与引导。建议将**市妇女发展规划中女性创业的各项目标列入**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解为各相关部门工作指标,明确措施,逐年推进。针对女性创办企业普遍碰到的困难,由政府推进建立妇女创业基金,为女性创业人员提供降息、贴息、无息创业贷款;为发展前景好、信誉度高的女个体私营业主、女企业家发展经营生产规模提供贷款担保,解决融资困难。新闻媒体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非公经济领域中的优秀女企业家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为艰苦创业者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强化能力培训,为女性创业增强本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女性很想创业,但缺乏相关知识技能,盲目投资难免遭遇失败。建议由劳动部门牵头,联合妇联和工商、财税等部门,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通过培训,激励女性自强自立,创造新岗位、创造新生活、创造新业绩;提高女性的创业技能,面向市场找准投资方向,发挥一技之长,力求成功业绩。同时要创造条件,启动与培训项目相配套的小额贷款措施,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的新模式。

三是强化典型宣传,为女性创业搭建平台。要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创业精神,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妇女创业热情,激励妇女自主创业、勇创大业。要发挥现有创业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结对创业,带动更多的妇女自主创业。要采取多种措施,扶持现有的女企业家做大做强。要通过对创业典型的强力宣传,给创业女性造势,为成功女性喝彩,为女性创业推波助澜,真正做到让想创业的有机会、会创业的有舞台、创大业的有地位,为又好又快实现“两个率先”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四是强化协调服务,为女性创业创造条件。建议有关部门为女性创业提供全方位的贷款、信息服务和创业指导,使女性能理智选择创业项目,提高成功概率。妇联组织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部门,将发挥联系妇女群众的天然优势,大张旗鼓地树立、培养、宣传、表彰创业女性,引领更多的女性走创业之路;从生活和事业上关心创业女性,组织专家学者为她们提供学习帮助,信息指导,通过牵线搭桥促进女个体私营业主、女企业家成立协会组织,为创业女性扩大联谊、互通信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搭建平台。

农村妇女创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作为2011广州车展策划一部分,和讯汽车联合数字100调查机构进行了街头调查,整体来看,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仍缺乏核心技术,且与合资品牌差距仍较大。参与者普遍认为新能源是自主品牌新的机遇。

调查技术说明: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日-2011年11月15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选择方法:街头随机采访。

一、参与者背景调查:

受访者男女比例适中,年龄分布上以21-30岁青年为主,31-40岁中年为辅,整体是汽车消费主流的年龄层。个人(家庭)月收入以3000-10000为主,属于中等收入家庭。地域分布上,以广州、上海、北京为主,综合占比重为35%,其他地域为省会城市。

二、自主品牌认知调查: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场的评判,受访者意见分歧较大。认为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进程加速的受访者占33%,与之相对的认为与进口合资品牌差距明显的受访者占32%。但认为自主品牌起步阶段,不成熟的受访者仅10%,说明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自主品牌已经突破了初期的起步阶段进入了半成熟期。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论文从对零售业物流内涵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并借鉴美国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物流配送;对策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物流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第三利润源泉”,特别对零售业企业的发展影响更大。由于当前是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环境,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个性化,使得新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以较大优势占领市场,物流对零售业企业在当前的激烈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零售业物流的内涵。

关于物流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通常可以理解为实体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流通过程。零售业的物流是随着零售业产生的,承担着商品从生产者或批发业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功能,消除生产地或批发地与消费地的空间间隔,弥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并由部分的商品的简单加工。现代零售业物流是零售商在其购、存、销业务活动中,商品从供应商经零售商向消费者移动的物理过程,包括商品输送、搬运、保管、包装、配置和陈列、简单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功能要素,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及商品的部分形质改变效果。

二、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流对零售业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企业对现代物流高度重视,并认识到物流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球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的物流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成本高。

据统计,国内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到社会总成本的20%以上,这个比率在国外是高得不可想象的。一件普通的商品其物流成本大概占成本价的30%至50%,一些对时间、空间要求苛刻的商品的物流成本都达到成本价的70%至90%,因此,国内零售商物流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的高成本。

2、物流规模有一定局限。

12月我国零售市场已对外开放,外国零售商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统一的高效采购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在华扩张。我国的零售企业很多,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但没有实现全国性的经营,因此物流规模还有一定局限。

三、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对策研究。

1、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大多数企业惊异于物流成本在商品成本中的比例之高,并想方设法来深刻理解如何降低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流作业被高度集成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够对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要降低物流的总成本,就要加强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即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自身所有的外部资源,就能在强大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市场优势。

2、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对于国内的一些零售企业如“人人乐”,要能更有效得加强物流管理,就要实现物流信息化,条形码技术应为更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是在现代化生产和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的数据输入技术,条形码功能强大,输入方式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可靠性强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便利店、超市、商品流通等领域。之后,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成为物流自动识别领域一亮点。沃尔玛公司采用条形码技术、自动补发货系统和激光识别技术,也为沃尔玛节省了很多成本。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尽可能的将这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零售业物流领域,将大大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3、改变物流观念,加强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第三方物流,即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具体含义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指在整合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增强其竞争力,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实现冷链物流业务,促进零售业物流发展。

我国零售业市场中,肉制品、乳制品、农产品、速冻食品占有相当大比例,而对于这类特殊商品,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业务逐渐被实现,冷链物流是基于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由于一些企业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也没有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冷链物流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显然不适合他们。这些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进而促进零售业物流的发展。

四、结论。

总之,零售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加强其物流管理,只有采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措施,结合现代物流技术,借鉴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经验,改变物流观念,开拓新的物流模式,才能够使我国零售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占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2]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5。

[3]黎继子,杨卫丰.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0。

[6]donaldox,david,bixby.supplychainlogisticsmanagement[m].mcgraw-hill,york:。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大家好!下面我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在省委党校的学习研讨和党性锻炼,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这个专题,对照《党章》,以“清正廉洁、遵规守纪”为主题,进行个人党性分析。

一、学习收获。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xxxxx形象地称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加强党员队伍党性教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确保了初心永续、保持了党的宗旨本色。这已成为党的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和治本之策,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活水源头。“心学”的精粹和核心是知行合一。我理解,共产党人“心学”讲的知,指的是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章党纪党规和党作出的决策部署。共产党人“心学”讲的行,指的是坚定理想信念,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其意义就在于,在党长期执政情况下,实现党性修养从“组织自觉”到“个体自觉”的升华转型,既强调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进行集体“修炼”,又注重学习借鉴“心学”的思路办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从内心深处自觉提纯党性、锤炼德行、塑造人格,真正把党性原则内化为情感意志和自觉行动,强化党性修养内动力,开辟党性修养新路径。

两个月来,通过省委党校安排的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青年干部培训启发式导读、案例教学、访谈式教学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学习研讨等,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是树牢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通过学习,自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是把握贯穿其中的坚定理想信念、强烈责任担当、真挚为民情怀、鲜明问题导向和科学思想方法。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加强学习,对党绝对忠诚,做到“五个过硬”,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开阔了工作视野,更新了发展理念。通过学习,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论断有了新的理解,对甘肃省情、粮情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对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了新的理解,对用改革的办法推动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等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对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了新的思考,提高了运用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解决企业工作的能力。

三是强化了纪律观念,筑牢了廉洁防线。通过学习新修订的《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重温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传统,以及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严肃处理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党要治党、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纪律作风建设的现实紧迫性,从内心深处进一步增强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了慎独慎微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拒腐定力,进一步筑牢了清正廉洁、遵规守纪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自我剖析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深入系统。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强,大多数时候以看手机、看报纸、传达学习文件代替原著学习,对一些新理论、新知识、新思维,缺乏深入系统地学习思考,存在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以学促知、以知促行,推动解决实践工作的能力还不强。

二是党性锻炼不够经常。对照“三严三实”“四讲四有”“五个过硬”等要求,在党性锻炼方面还存在以事务工作代替党性锻炼的现象,党性标准不高,敏锐性不强,有时对社会上的一些错误思想、消极言论,自觉抵制不够。

三是宗旨意识有待加强。xxxxx从15岁时就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总书记回忆起梁家河7年往事时,曾经深情地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总书记还说:“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读了《xxx的七年知青岁月》,听了高振普将军访谈报告会,内心很受感动和教育,联系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更加珍惜和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把理论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xx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聚焦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时刻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要牢记初心使命。xxxxx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企业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全体职工共享;就是要始终不忘组织的重托和职工的信任,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不懈奋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努力改善职工生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不断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要清正廉洁干事。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党性锻炼的重要考验,自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对党忠诚、言行一致,不做“两面人”;自觉对标“六大纪律”,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做到守纪合格;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

元和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日,全国上下连续发生了几起幼儿园校车重大安全事故,为了切实做好幼儿园安保工作,进一步摸清农村幼儿教育现状,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宣传办结合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中的实地调研课题,特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9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我镇现有私立幼儿园9所,其中镇区3所,农村6所,除其中2所外,其余7所幼儿园均为无证无照经营。

2、我镇现有3—5岁幼儿1131人,其中在园幼儿有1492(361名外来幼儿)人,其中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有142人。

3、9所幼儿园现共有教职工61人,其中老师42人,职工19人。所有工资及其他待遇均由幼儿园自筹自支,幼儿园园舍大型改造、设备添臵及更新均由幼儿园自行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私立幼儿园纷纷出现,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减少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但问题不少。

一是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较多。所有私立幼儿园没有办园许可证,往往是园主一家老少齐上阵,既是教师又是司机,既是保姆又是厨师,孩子的学习、安全和健康成长无法保障。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幼儿园(班)园长、教师、保育员准入制度把关不严。目前一无幼师资格证,二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上岗的园长、幼师、保育员仍然存在。私立幼儿园教师中具有教师资格证或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比例不高,教学随意性大,要么是“保姆式”哄孩子,吃饱玩好不出事就行,要么是“拔苗式”超前教育,灌输小学知识,忽略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是学生安全难以保证。私立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远远赶不上公立中小学;绝大部分私立幼儿园无证无照经营;绝大部分幼儿园基础设施跟不上、办学条件差,校舍简陋、陈旧,有的校舍已成危房,如姚贾幼儿园、中心幼儿园、徐园幼儿园等;有的防护栏低矮;有的校园操场上堆放危险物品,如董口幼儿园教室门前堆放木材;有的无活动场所,如乌庙幼儿园等,教室面积不足30平方米,学生达60人,1也没有宿舍,学生睡午觉均趴在低矮的课桌上。有的无封闭条件,如涂园幼儿园院墙低矮且有缺口,不法分子能轻易进入;安保设施条件差,所有幼儿园都无专门治安岗亭及专业保安。

四是校车安全隐患大。私立幼儿园为了能多收学生,多创效益,往往都有校车接送学生。但大多数校车车况很差,有的甚至使用麻木车托运小孩。此外,校车超载现象严重,双语幼儿园一辆核载7至9人的面包车,硬塞进十几、二十几个孩子。

五是食堂卫生状况差。部分私立幼儿园生熟食不分开,幼儿餐具混用,对蚊蝇、老鼠灭杀不到位,炊事人员无定期体检,极易引发传染性疾病。

三、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农村私立幼儿园多,无公办幼儿园,不能较好利用国家政策。国务院、省、市幼儿教育改革与指导意见精神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幼儿教育专项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的开展、支持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安排公办幼儿园的发展经费,用于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教职工工资、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等方面”。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但是没有公办幼儿园,乡镇政府想要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也爱莫能助。政府对幼儿教育及中心园几乎没入任何投入,目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难以更好地起到乡镇幼儿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由此建立一所大规模的公办幼儿园已迫在眉捷。

二是扶持政策不完善。国家虽然明确鼓励企业和个人创办幼儿园,但都没有具体的政策,如许多园所在扩大规模时,难以得到贷款,幼儿园的收费大多较低,我镇农村幼儿月平均收费在150元左右(含中餐费),但由于农村幼儿分散,相当一部分幼儿园人数不多,达不到规模效益,导致不少幼儿园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幼教收费较高,少数老百姓在其子弟就读一年级之前只送去上一年学前班,严重影响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二是园所条件参差不齐,条件好的能达到幼儿园设臵标准,差的场地窄小,硬件条件落后,安全隐患突出,没有任何幼儿保健设备,也未按要求配臵保健室、隔离室及消防设施,毛巾、餐巾、口杯共用,厨房与寝室只有一门之隔,炉灶、开水锅、菜刀等用具没有任何防护,甚至个别幼儿园连幼儿午休床都没有。

(三)人员配臵上师生比例过大。

大多数幼儿园(班)为追求赢利,未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实行每班两教一保,部分幼儿园三个班百余名幼儿的幼儿园只有园长、教师、保育员共计5人,师生比1:20,严重超标。

(四)幼儿教育保教质量不高。

由于对幼儿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够,重视不够,导致农村幼儿园(班)保教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是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大多数幼儿园(班)只考虑办园效益,尽可能少花钱,没考虑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质与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影响保教质量提升。二是保健水平低。为了招揽生源,幼儿园竞相压低学费,导致绝大部分园所收费偏低,为了确保赚钱,许多办园者不按国家规定和要求,一味减少保育员的人数,大多数幼儿园二至三个班只配一名保育员,且幼儿的伙食费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不按代量食谱开餐,伙食还不到规定的标准。

四、思考及建议。

(一)切实提高认识,不断强化政府责任。

1、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构,建立以政府领导统筹,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加大对无证办园和办园中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

(二)改革办园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均衡发展。

1、坚持国家办学为主的思路,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规范幼儿园。建立顺畅有序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全镇有7所幼儿园属于无证办学,师资配备、设备配臵、办园思路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园所之间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整体保教质量的提高,成为制约农村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们建议将幼儿园办学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坚持政府办学、规模办学、规范管理,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确保幼教资金的投入。建议每个乡镇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各级政府应保证将幼教经费开支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幼教经费的投入比例逐年增大,管理体制的改变,有利于综合考虑教育资源合理配臵问题,有利于对中心园业务的统一指导,提高办学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能较好地发挥出了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2、严把民办学校准入关,确保农村片区幼儿园保教资质。一要抓住当前小学布局调整的契机,按照各乡镇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继续推行联村办园的思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按规划程序完善审批制度,清理整顿关闭非法办园,确保幼儿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二要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素质,稳定师资队伍。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及配套规章,做好幼儿教师的资格过渡及认定工作。切实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健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对尚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教师,应采取措施限期使其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具备教师资格的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专家。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农村软弱涣散个人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所在的农村地区发展迅速,物质条件的改善给人们带来了福祉,然而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软弱涣散的现象。在这个背景下,我从个人角度出发,深入农村调研、学习,积极思考和实践,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软弱涣散现象在农村的根源是文化教育程度低下。农村居民普遍教育水平较低,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一些社会事务的认识和思考都较为片面和浅薄。他们缺乏全面思维的能力,容易对声音较响亮、言辞较激烈的人或事物产生盲目崇拜和听从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修养,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问题。

其次,农村软弱涣散的个人意识缺失是造成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社会文化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群体至上的观念,个体的发展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个人对于自身权利的追求和价值的认知不足,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些利益分配的问题时容易被动钦佩、被动让步。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居民的法制观念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对待个人权益的认识,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再次,农村软弱涣散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缺乏组织和凝聚力的问题。在农村地区,由于群众的相互疏离和信息沟通不畅,很多时候,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相比之下,城市社区的组织和凝聚力更强,人们更乐意通过社团、协会等组织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农村居民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的职责和能力,提高农民的自我救助和自我发展能力。

最后,解决农村软弱涣散问题还需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当前,农村地区的治理体系不健全,行政化的思维导致了政府过于依赖和管理,而法治观念相对薄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决策的过程要更加公开透明,严肃追究失职行为,确保政府的行为合法、公正,给农民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农村软弱涣散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要培养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对个人权益的意识;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提供更多服务;同时,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健全农村的法治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农村软弱涣散的局面,推动农村发展持续、健康、整体提升。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摘要:目前,龙潭镇的旅游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有待开发的领域。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规划和设计上,基本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但龙潭镇资源比较齐全,其开发潜力很大,笔者希望通过以少数民族村镇和当地特有资源为突破口,进行产品设计,并对岫岩县龙潭镇旅游现状进行说明,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龙潭镇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村镇;旅游;满族文化。

旅游集镇,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特征的集镇,它具有以区域为单位的小型化、集中化优势,往往比大区域的旅游业建设与事业化发展更具具体性与操作性。岫岩龙潭镇属于贫困村镇,其经济发展状况不良,因此该地区完全可以依赖自身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进行旅游开发。

(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

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591.8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

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

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000人。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

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

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一)旅游开发缺乏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

虽然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最终不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不能很好地为地区经济贡献力量。

(二)旅游发展的规模小,分布不均,知名度低。

目前龙潭镇的旅游发展属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够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尚属空白区域,与岫岩其他许多知名景区相比,除了龙潭湾具有知名度以外,外界对其具有很少的认知。

(三)旅游配套设施匮乏。

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另外,缺少能够容纳游客的食宿和娱乐设施,到龙潭镇的相关景区旅游只能够在镇上进行补给,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

(四)资金缺乏。

龙潭镇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旅游开发需要资金来支撑。而龙潭镇的旅游优势又不是十分的突出,不具备吸引核心外资的能力和条件。

(一)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

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旅游重构。对于龙潭镇的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差,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健全。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不失为一个良策,首先,政府是区别于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机构。政府对资金的筹集,政策的制定,资源的分配,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这是其它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另外,让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大家致富的热情,带动当地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二)资金的筹集。

第一,要借助旅游发展的政策,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旅游局的支持,申请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和贫困扶持资金。第二,实行开放性的资金运行机制,龙潭镇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政策优势,吸引省内外民间的资金投入。虽然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和设施条件差,对于任何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企业,都会尽力避免不利条件,但是依靠外来资金发展,这是旅游开发当中不能避免的趋势。第三,向海内外的民族同胞发出号召,争取海内外有志之士的帮助,以此来发展当地的民族旅游。第四,由政府主导,村民自行筹集资金开发,成立专门的旅游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

(三)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此来满足旅游产品竞争的需要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挖掘满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此,龙潭镇可以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四)丰富的民俗活动。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源泉,若无民族文化,民族旅游资源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地旅游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熟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兼顾地方特色,让人容易识别。同时在市场环境中,民俗旅游能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需求,激发不少人的旅游动机。因此,在龙潭镇的旅游开发中,既要适度又要深度,可以充分利用满族的文化优势,如可以举办虫王节、颁金节等。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婚丧嫁娶、习俗、艺术等进行开发。

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农家乐。岫岩龙潭镇极具乡野气息,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树木、农田、河流,草地等自然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城市的混凝土形成对比,这种乡镇气息成为游客观赏和旅游的关键因素。针对龙潭镇经济基础差,设施不完善等主要制约因素,龙潭镇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开发方式,实行农家乐,在本镇先开发基础条件好的村镇作为自己的门户村镇,为游客提供惬意的场地,作为试点地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并做好资金积累和科学规划。同时做好已有游客的维护,在开发时树立全局的旅游观念,将欣赏自然风光和参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活动等结合,并在景区当中辅以垂钓、采摘、品尝、栽培、畜牧等互动娱乐性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灵活性。让游客能够深刻的体验到农家的乐趣。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纵然能使人们摆脱贫困,但是一些文化十分的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进行恢复。开发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的繁荣和对满族文化的保护。因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面对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们需要摈弃。一个国家的事物需要政策来引导,民族旅游的发展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对此,政府部门应该作为文化保护主体,从政策方面加以领导和扶持。从上至下学习保护文化的重要性,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相互统一。另外,旅游企业作为一些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也是保护的重要主体,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诚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但企业主体不能只图经济利益,而丢弃社会责任。旅游企业想要谋得长期的发展,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才是其发展之路。最后,个人也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敬畏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辉煌遗产,并努力用新时代的意义去诠释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有希望。

沈阳地区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代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农村经济信息化就是在农村经济领域广泛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以达到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村经济整体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区域综合实力,进而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作者:王政宇肖凌曹新珠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经贸学院,110161;全国农村经济计划管理信息网沈阳工作站刊名:农业经济pku英文刊名:agriculturaleconomy年,卷(期):“”(10)分类号:f3关键词:

元和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也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纵观当前幼儿教育现状,比较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形势严峻,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反差较大,显失教育公平。为了全面掌握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我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们对镇幼儿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共有幼儿园3所,省优质园1所,市优质园2所。全镇幼儿教师共68人,其中公办教师12人,代聘教师56人。全镇入园幼儿总数为779人。物价局审批的各类幼儿园收费项目仅保育费一项,市优质园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230元;省优质园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299元。

二、取得成绩。

(一)学校管理日趋优化。

各园能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办园思想,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大力发扬“落实、求实、务实、显特色”的工作作风,发挥整体的协调作用,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协调高效的工作方式,坚持校长例会和行政办公会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和交待会制度,“集众思、众参与”,学校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征求教工代表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保证决策的导向科学、正确、合理。管理工作迈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各园能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认真制定周活动计划,注重保教结合,坚持游戏为幼儿一日活动基本内容,注重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

各园都能把安全卫生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对幼儿实施全面保育,不断加强保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坚持开展预案演练活动,注重师生自我防范能力的培养。无一所幼儿园发生安全责任事故,都被评为市“最安全学校”。各园在抓好日常卫生保健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和自理能力,定期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分析和评估,认真做好幼儿体检工作,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二)保教质量日益提高。

各幼儿园能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安排幼儿园工作,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重常规管理,坚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三个并重”,构建全方位培养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各园能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把特色建设作为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之本,注重内涵的提升,保教质量稳步提升。

(三)家园联系日善和谐。

各园都非常重视家园联系工作,能通过幼儿园网站、家长学校网络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与家长沟通。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家教讲座、亲子游戏、教育活动展示等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各园都能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开辟了专门的活动室,定期为本服务区的婴幼儿家长做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家园联系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有效促进了学校、家庭、社区的和谐共育,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办园条件不优。

1.占地面积少。幼儿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和户外活动场地面积极其匮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规范要求。

2.活动用房不标准。园和园布局不尽合理、办学条件简陋。由于建筑陈旧,无法实施改造,对照《省优质园评估标准》,两所园无一间标准的活动室和幼儿专用活动室。幼儿园虽然经过后期改造,但是因为前期建筑限制,各活动室使用面积离省优质园标准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园分为前后两个教学区,且教室与盥洗室有一定的距离,给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3.保教设备不足。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增置了部分教育教学设备。但是因为赠送有限,幼儿园经费又严重紧张,大部分设备年久未能得到及时更新,相对破损、陈旧,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需要。特别是邓庄园由于资金的不足,办园条件非常简陋,玩教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均不够。

4.安全隐患较大。一是上放学隐患。园、园地处交通要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园两个教学区相距300米,且是交通要道相隔,幼儿上放学期间有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为经费限制,三所幼儿园都没有条件聘请保安,仅靠内部管理是无法彻底解决交通安全隐患的。二是基础设施隐患。南幼园内幼儿多,地方狭小,主教学楼仅有一个楼梯口。几百名幼儿上放学、下课都要经过这一楼梯口。园、园的教学楼均未经过专业质量检测部门的验收,邓庄园近乎危房,且电路使用年久老化,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

5.办园经费紧缺。随着适龄幼儿人数逐年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农村幼儿园生源越来越少,幼儿园经费收入也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当前已经无法支付正常的公用开支。在自负盈亏的办园体制背景下,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自力更生,几次的改造创建也早让幼儿园负债累累。目前镇三所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经费已经严重紧缺,发展举步维艰。维持正常运转都有困难,更谈不上投入发展了,长期以往,镇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将严重失衡。

(二)师资队伍不稳。

1.师资力量缺失。镇已经9年没有分配到正规的幼师。幼儿教师队伍是以非公办教师为主体,随着公办教师到龄退休,无公办教师及时补充这一现象的延续,导致这一比重逐渐增加。由于工资待遇的影响,镇已经出现教师大量流失。今年暑期,2名公办教师和4名优秀非公办教师外流和辞职,给原来整体素质不高的幼儿教师队伍造成了新的“创伤”。

几乎很少。教师专业发展的缓慢也给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3.倦怠现象渐显。幼儿园公办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性质是一样的,但编制保障和工资待遇却不一样。绩效工资到现在还得不到落实,导致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都出现了差距。公办教师对自身的将来十分担忧,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伤。而非公办教师人员的工资待遇更低,虽然缴纳了五保,但目前的工资在800元/月,扣除自己应该缴纳的保险费部分,每月拿到手的只有600元。这样的待遇,却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甚至远远不如服装厂工人的工资收入,更不谈什么住房公积金和绩效工资。教师每天上午7:00上班,下午最早17:30下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担负着保教工作任务。再加上五花八门的文案,教师们往往弄得疲惫不堪,超负荷的工作量,致使幼儿教师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对非公办教师而言,公办教师同样的工作量,待遇上几倍的差距,严重影响着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开始出现工作不思进取,缺乏斗志的现象,并形成了保教队伍流动性强、极不稳定的局势。给幼儿园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主要建议。

幼儿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建议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幼儿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一)改变办园体制。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福利性的事业。政府对幼教事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应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幼儿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依法将幼儿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自身的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之中,研究制定加快镇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规划与意见。财政应该在教育经费中设立幼教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幼教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评估表彰等,从而保障幼儿园的发展。建议改变幼儿园经营体制,将目前的公有民营改为公营,最好能纳入义务教育行列,政府增加对幼儿教育事业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幼儿园收费标准,减轻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贫困幼儿家庭,将幼儿教育转变为民生工程。

(二)改善办园条件。

建议政府领导能拟订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动员并组织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拨出专用资金,加强硬件建设,逐步改善各园的办园条件。添置设施设备,使功能室日益齐全,消除安全隐患,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环境。特别是园的异地重建和园迁址工程应尽快解决,真正让幼儿快乐,家长满意、社会放心。

(三)推进队伍建设。

在改变办园体制的前提下,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对公办教师的编制、绩效工资、保险,以及非公办教师的工资、五保、住房公积金等各类待遇做出具体明确规定。例如: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发放或增加班主任津贴等。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非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并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优奖惩等方面与公办教师“一视同仁”,切实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激情。同时本着对幼儿教师身心健康负责的态度,建议科学合理地确定幼儿园编制,增配公办园的保教人员,保证班级合理的师幼比例,分化现行过重的工作负担,缓解工作压力,有效稳定教职工队伍。

建立师资培训长效机制,设立专项培训基金,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措施培养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特别是加大对非公办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自培和他培相结合的办法,使之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园本教研制度,逐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幼儿园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沈阳地区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开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重大的战略问题。新建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地理气候环境,在建筑节能方面有独特情况,面对这种现状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疆,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几个方面的能耗,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中能源的散失,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新疆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

新疆在我国的版图上处于高纬度地区,是我国的最寒冷地区之一,全省严寒范围地区所占比例非常大,全疆所有县都是采暖区,每年采暖时间最长可达180天。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少,日照时间长。北疆的年平均气温低于-10℃,南疆的年平均气温为10~l3℃,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吐鲁番高达48.9℃,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在富蕴县境内曾达-51.5℃。针对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情况,新疆开展建筑节能任务,应该以冬季的防寒为主,兼顾夏季的隔热。

1.1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的管理部门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使得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缓慢,同时在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上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某些地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不高,中小城市和村镇工程的建筑节能工作薄弱,一些地市还未建立系统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

1.2在建筑节能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过少。

第一,部分地区节能工作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比较松散,因而建筑节能工作无法系统进行。

第二,由于资金短缺,进行供热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无法收集到位,很多研究开发项目都处于停滞状态,如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项目的落实缺少有效手段,难以实现。

1.3建筑节能产品、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

一些成熟的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一是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可选择性不足,一些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中没有形成竞争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二是新型节能材料虽然性能优良,但价格偏高,难以推广。

1.4供热体制改革的进度制约建筑节能的工作推动。

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分户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有些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差,科学统一的分户计量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各部门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落实困难,不适应建筑节能工作的要求。使得我区的供热体制的改革至今进展缓慢,影响了建筑节能作的整体进度。

1.5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不足。

新疆有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虽然已开始逐步利用,但在利用的程度和水平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使得这些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2.发展建筑节能的措施及建议。

2.1提高建筑节能意识,加快建筑节能体系建设。

(1)加快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

第一,加快建筑节能相关法规建设,制定出台节能改造工程的相关实施计划和办法,推进建筑供热体制改革,使法规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建筑节能的进行。

第二,加紧制定新建节能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节能建筑配套等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技术规程,在建筑行业推行准入制度。

第三,积极研究制定与建筑节能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加紧制定新建节能建筑的墙改基金返还、税收减免,以及既有建筑改造的财政补贴和贴息贷款等政策措施。

(2)做好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

第一,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实际的与供热体制改革相关的计价、收费等配套政策,解决节能不节钱的问题,充分调动消费者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快做好采暖区内热环境差或能耗大的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调动居民节能建筑改造积极性,实现早节能早受益的目标。

(3)做好建筑节能的技术储备,做好节能培训工作。

第一,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整理,编制新疆建筑节能技术目录。

第二,加强和完善对节能建筑检测和验收等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节能标准、节能技术的能力。

第三,将节能情况作为工程评优的重要内容。

2.2鼓励对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大力推行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转换,既节约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可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例如:鼓励太阳能充足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房、太阳能发电等。

2..3确保节能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建筑节能是一项新的工作,建筑节能技术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能否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新的保温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居住建筑的寿命最低都要达到50年,但目前的外保温材料究竟能保证多少年,在新疆还没有实践。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监控,以保证节能效果和使用寿命。

(1)严格检测保温体系,加强对保温体系的技术鉴定及监控。

(2)加强对保温材料质量的监控,完善保温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检制度。

(3)重视门窗的选型、配套及其质量,使其能达到综合节能的效果。

(4)加强对监理、施工、监督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之充分了解新的保温体系、保温材料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5)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及验收要点,严把质量关。

(6)要抓住外墙外保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如:与墙体和各层间容易出现的空鼓问题;找平层、保护层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夕饰面层与基层的牢固连接问题;易撞部位的加强和保护问题;门窗洞口保温层的施工问题等。这些都必须认真研究,引起重视,并加以严格的控制。

3.结论。

我国的建筑节能对象主要是居住工程,涉及的是广大住户。广大居民用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钱买套房子,希望质量是好的、环境是舒适的,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和影响环境、影响保温效果,即使技术再先进,材料性能再好,只要不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都是要被淘汰的。因此,确保节能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徐强.上海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上海节能,,(03).

郑娟尔,吴次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潜力与政策设计研究——一个基于控制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软科学,,(05).

李峥嵘,于雅泽,黄俊鹏.浅析建筑节能政策[j]制冷技术,,(02)。

谢浩.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的启示[j]住宅科技,,(01).

农村经纪人和涉农经纪组织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市农村经纪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经纪人规模较小,带动作用有限,农村经纪人大多数自发形成,整体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农村经纪人与涉农经纪组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显不足。

二是农村经纪人活动资金,发展后劲不足,虽然农村经纪人运作的成本较低,但仍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从事经纪业务,而目前我市农村经济人带有很强的季节性,自身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自身没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是农村经纪人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农村纪经人互相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诚信度不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不利于农村经纪人自身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四是农村经纪人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农村经纪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特别是多数农村经纪人精明不开明,目光短浅,服务意识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纪人的发展。

五、引导和规范农村经纪人发展的措施。

(一)抓样板,要加快农村经纪人的发展,首先要树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一是加大典型培育力度,要选择1——2个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产业,培育涉农经纪组织典型,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典型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扩大影响,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目的,使全市的农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壮大。三是加大典型推广力度。要汇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典型样板的收集整理,总结农村经纪人和涉农经纪组织的典型经验,以带动经纪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经纪人的扶持力度,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农村发展动态,善于发展农民的合作意愿,发展可以作为经纪人发展基础的产业,发展有眼光、有奉献精神、有组织才能的农村经纪人,实行分类指导,使其成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经纪人队伍。

(三)抓规范。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和管理,要扶持具有市场潜力,发展后劲的产业的农村经纪人成员涉农经纪组织,扩大影响力,增强农村经纪人的整体实力,提高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对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规范运作的涉农经纪组织要分类指导,加大扶持,逐步规范,同时指导农村经纪人及涉农经纪组织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经济共同体,使农村经纪人在推动农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抓培训。要结合实际,采取以会代训,技术讲座,法律知识培育等方式对农村经纪人开展市场营销,技术、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农村经纪人更快更好发展。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平均人口计算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体的增加和扩张,也意味着其质变,即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现代化的农业道路还没用完全的普及,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还占主导。因此,对于发展农业经济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同时,中央推出了很多的惠农政策,大力扶植农业的发展。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指日可待。

1.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承待解决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皮鞋果冻等有毒食品陆续被人们所熟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食品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消费者的神经。由于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国内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相关加工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深受其害,在某些领域信任危机已影响到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当下的国产奶粉的消费遇冷就是很好的例子,问题亟需解决。

2.农业生产主要经营模式落后我国农业主要经营模式以农户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有余,经济不足,其主要缺点表现在:规模分散,高投入低产出,竞争力弱,产品品质差异较大,不利于产业化经营管理。

3.农业科技成果创新领域有限且转化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仍较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发展水平。此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过于狭小,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领域,对于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药用作物的科技投入偏少,这也是国产大豆不敌洋大豆的重要原因之一。

1.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农村金融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和进一步创新,为破除农村经济社会的附属地位提供制度支持,因此,改革农村金融经营管理方式是当务之急。首先,创新金融观念,提高农村的金融意识,把金融制度的完善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此基础上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加新的金融网点,努力扩大金融业务量与支农资金供给量,扩大金融资产规模,调节资金余缺,从而增加农村信用社综合资金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正视和承认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和创新主体,为非正规金融提供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适度发展,并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监控,把其负面效应减至最低。

2.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彻底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从“产、经、销”供应链着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消费环节产生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而要做到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程监控,离不开建立一个完整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职能部门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档案内容应涵盖: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三个环节,并且三个环节之间要协同进行,形成一个完备的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系统,农产品档案信息面向社会公开,使消费者能在消费环节够辨识真伪,从而彻底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3.完善现有的农业组织形式。为适应现代化农业要求,产业化经营仍需要对农村市场取向改革中业已形成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不断地进行整合,才能使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要通过创新农业组织形式,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和农户抗御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的能力。具体而言,要重点扶持农业领域的行业协会、行业组织等中介组织的建立,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和指导,进行行业管理,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的指导能够直接提高农户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在技术方面向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农户有接受技术进步的主动性,其效果远比政府提供的无偿技术帮助好得多。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初期可以是区域性的,其后可以是跨区域的,农民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同时加入多个合作经济组织。

4.整合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应侧重对农业资源的整合,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鼓励发展集体经济,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普及科学技术。在搞好“产、经、销”的同时,着重发展两个结合,即“农工结合、农科结合”,以村镇为单位逐步发展规模化集体经济,通过生产资料的股份化,合作营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的区域化、产业化,彻底改善农业经济生产效能低下的局面。

5.深化农业科研机构公司化改革,加大对公司研发能力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研产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一线的生产部门涉入者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国农业科研存在着“产学脱节”,高校和科研院所所研究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当下农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而大笔的科研资金浪费在与生产脱钩不能转换为经济效益的项目上。要解决上述问题,实行“研产一体化”是唯一途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科研院所公司化的改革力度,在保障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市场,科学配置不同农业科研项目所占经费的比重,把好钢用在刃上,切实提高农业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同时应加大对一线生产企业的科研扶持力度,通过税收、财政收支两条线,鼓励把科研实力投放到公司生产第一线,鼓励企业生产、科研并重,实现产学结合、产研结合,利用企业生产优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6.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为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要求,应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保障体系的要求,使农村劳动者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这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去努力。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以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农民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去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这就需要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使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同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或政策,必须加紧制定我国的社会保障基本法,尽快改变社会保障立法滞后的现状,这是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7.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须由市场、政府、农户三方协调完成,在该机制运行过程中,应做到“以市场为先导、以农户为根本、以政府为后盾”,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提升政府机构对农产品投放市场时间、规模的有效预期,及时发布农产品预期价格,为农户生产提供依据,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地域特点筹建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储备库,各级各地储备库要逐步实现全国联动,信息共享,以稳定农产品价格合理波动为最终目标,保护农户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与此同时,不能忽略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动态监测、发布制度,防止出现人为价格波动,保持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8.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是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因此,建立并逐步完善现有的土地制度,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总得来说,完善农地制度要从农民的立场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这是深化土地改革的基本方针。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并得到认可。集体的优越性与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农产品产量稳步上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农业产品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农产品出现剩余,开始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开放农产品市场,市场机制开始配置农业资源。

1、深化改革受到阻碍。

由于思想和理解的偏差,在对待深化农村改革的问题上,必然存在着认识上的模糊或者错误。其表现总结为三点,一是不必改。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技术落后,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深化改革上。二是不愿改。改革势必会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而不愿改。三是不敢改。害怕改革会破坏农村出现的稳定局面。

2、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也有中央宏观上的政策作指导,但各地在如何进行调整的具体措施上却产生了问题。有的地方不知从何下手,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有的地方盲目仿效别人的做法,致使地区间产业、产品结构产生了新的趋同。这次农业结构调整不同于以往,它不仅涉及农业本身,而且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对其要求更高,因而难度更大。

1)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村广大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激励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低,没有取得较高的成就。

3)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干部管理呈现反金字塔形,呈头重脚轻之势,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朽现象严重。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这样便加了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水、电、通讯网络是农村农民生活的物质保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道路交通的不完善。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刑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5.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1)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2)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具有强大的潜在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3)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农村民营企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实现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只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低。

4)农村市场不规范。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场所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商品流通量低。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仍不健全。

5)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此况,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1、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一是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我国农民在土地投入方面就出现物质、劳动投入显著递减,重近期效益轻远期效益,重局部投入轻整体改造,重经验轻科技等问题。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常常做出不利于土地持续利用的事情,如增施农药、化肥和增加灌溉面积一般都会提高土地的短期产出,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造成土壤板结和污染或土壤侵蚀和盐碱化等损害土地长期生产力的现象。另外,由于农民承包集体所有制的耕地,只享有使用权。有人担心政策改变,出现了粗放经营和掠夺经营的情况。这样必将造成土地抗灾能力下降,土地效益越来越低。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隐性撂荒和显性撂荒2种。隐性撂荒突出表现为减少生产投入、降低复种指数、不求致富但求自足等粗放耕作现象抬头;显性撂荒则主要表现为劳弱户、举家外出户、土地承包纠纷及前些年的“开发区热”、“基础投资热”、“房地产热”带来的积弊,“包而不种、代而不耕、占而不用”等显性撂荒现象不断出现。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安排禁锢了农村资源的有效流动,它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在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关系是非市场化的,不是靠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自愿形成的结合,而是靠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与行政隶属关系强行结合在一起,农民没有退出的权利,限制了土地的流动,土地流转始终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成为具有明确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现行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经济组织往往与村委会在组织上和功能上相重叠,追求获取经济利益、发展公益事业、安排就业等多重目标,具有明显的“政社合一”的复合性特征。由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这些弊端,导致农民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没有自我防御能力,在与强势征地主体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土地等资源流失严重。同时土地流转制度还缺乏创新,致使愿意种地人不能取得种地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不愿种地的人则将土地撂荒,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户籍制度的制约作用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使农民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如农民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福利,不能享受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成果;严格限制了农民的就业选择空间,限制了农民既有的人力资本价值充分实现的可能性;阻碍农民素质的提高,导致其“能力”或人力资本的贫困;阻碍农民进城创业;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既阻碍农村人口流人现有城市,又不能在现有的农村建造新的城市,使已经存在的人i=1流动的积极作用被抑制,出现农民“离土不离乡”的状态114j,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出台虽然在法律上肯定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地位,但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权的三权分离使得其流转而产生的利益分配并不能处于平等互利状态。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用益物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但是农村土地市场发育并不健全,相应的价格机制并不完善,农民进城并不一定能够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并未建立,另外有些地方虽然逐步开展保险活动,但是其保险人员并不是建立在农民自愿买保险的基础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感。

浅析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中国约有13.75亿人口,吃穿住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有13亿人口,再大的问题除以13亿都是小问题。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后,实现了农民向市民转变。没有了“农民”这个名词,这不意味着城市能容纳所有的流入人口。流入人口的急速增长,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教育资源压力。原本压力大的城市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城市的生活压力远比农村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远比农村快,城市的生活成本远比农村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不意味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征地后失去土地的农民有了市民的待遇,同时需要承受市民的压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容易造成摩擦性或结构性失业。农村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生存环境使人堪忧。合理的人员流动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属于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养活了约13.75亿人口,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最近受关注的经济作物备受人们青睐,经过检疫检验合格后的经济作物远销海内外。近几年开发的农家乐更是给市场经济增添新的活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项目。传统农业产品销售只能通过政府采购。脱贫致富之后,村里修建了出村的公路,架设了电网,搭建了电商平台,增设了技术支持站。在政府的帮扶下,农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市场实现了多种经济制共存。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还能促进社会稳定。农业经济发展关键在人。农村人口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不稳定且经济收入不高。农村治安问题一直是受关注的问题。农村经济的繁荣可以解决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后农村土地的荒废,农村劳动力缺少的问题。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惠农”项目。合理的人员流动促进社会稳定。近年国家实行惠农政策,在资金方面给予了农村发展支持,在技术方面给予了农民技术支持。农民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只有农民收入稳定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素质提高了,农村治安问题才得到妥善解决。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农村教育资源不够、质量不高是农村教育工作者一直考虑的问题。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是一直困扰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吸引大学生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而且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古语云:“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农村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好经济发展的脉,才能留的住人才。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和儿童健康成长。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缓解城市压力,还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教育基础差、底子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每年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提供实现个人理想的工作,而且能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引进来、走出去”项目。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实现更多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实现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教育上解决农村教育差、底子薄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还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农村经济条件差,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儿童的饮食环境和饮食条件。农业经济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饮食条件,改善农村饮食环境,实现更多的儿童吃上和城市儿童一样经过检疫检验合格的、营养的、卫生的、健康的一日三餐。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希望工程”项目,能够实现更多的农村儿童健康成长。健康从娃娃抓起,从饮食上解决农村儿童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的问题,提高农村儿童体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吃的好不好,吃的健不健康等等,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中医强调“民以食为天,药补不如食补”。食物中蕴含着各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居民在健康方面不注意,缺少营养均衡的意识,不能做到合理膳食。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而且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1.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合理膳食。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农村人口大部分收入不稳定且收入不高,每年的收入仅够维持生计,一日三餐不能保证。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降低物价。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扶贫”项目,能够实现增加农民收入,能够实现农村人口每人都能保证一人三餐,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促进居民合理膳食。只有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合理膳食,才能做到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实现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目标。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居民营养均衡。农业经济发展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居民营养均衡。大部分农村人口饮食结构不合理,没有做到荤素搭配,缺乏专业的营养师指导。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居民营养均衡,而且能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农业发展实现了“中国好谷物”项目,能够实现居民营养均衡,做到荤素搭配,指导居民饮食结构合理,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农业不同于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经济怎样又快又好的发展,怎样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怎样促进现代化文明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发展方向上选择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作者:罗琼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农村经济及农村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受到一个农村经济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构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且农村社会及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受到农村经济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的影响,还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基础利益,反应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阶段的代理会计人员主要是多个村子一个代理会计的现象,会计人员只核算最后的账目,未能对前期工作做过多的了解,前期统计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后期核算出现差错,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团队尚未完全完善,存在着职位空缺的现象,经常是一人身兼多职,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监督力度不到位导致漏洞现象的出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漏洞也未能很好的解决,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较低:未能采用完善的制度及调流约束及规范经济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且涉及面较广,农村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导致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出现。

(一)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影响。1、优化农村经济管理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农村经济灌流过程中为了促进农民的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首先应制定相应的农民收入提高的计划及方案,针对现阶段农民的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解决,为农民提供商机,良好的控制及管理农村经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完善及发展自身的农村经济管理方式。2、在农村实施经济管理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农民收入增加是促使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方式,对于农村农民来说增加农民收入是经济管理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管理规范使得人们销售质量及销售水平的提升,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生活需求,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提高农村的经济管理水平属于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标准之一,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完善能最大程度上改变农民群众现阶段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水平。3、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促进新农村及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与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的重要政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就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的生产力,加强农村经济的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二)农村经济管理的优化政策及方式。为了优化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及管理方式,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应组织相关的经济管理人员培训、学习,针对一些相关人员进行管理知识的普及,开展相应的三下乡活动或交流会,普及农村经济管理相关知识。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经管理团队的基础建设,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组织相关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将自身的专业修养及道德修养提高,做到认真负责,管理有效;此外,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及体系,农村经济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实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监督及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减少财务混乱现象的出现,不定期抽查财务工作的审计及监督工作,减少违纪违法行为的出现。

农村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及影响,农村经济管理不仅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农村实施经济管理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新农村及现代化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及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2]孙士保.雁鸣湖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j].新经济,2016,08(15):34.

摘要: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问题,同时也开始引起我国的充分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通过各类可行的方式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先阐述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转变,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在充分探析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最后从立足于农业产业化核心推动经济发展、全方位贯彻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保证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结合区域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变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内部构架五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产业化水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理念已经在我国各个城市地区得到了全面的贯彻。但农村经济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敏感性还存在显著不足,使得我国很多农村在当前社会环境中都很难实现自身产业的创新调整与发展,必须要在后续时间里进行相应的转变。事实上,当前我国各个农村地区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自身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存在利益机构多元化与复杂化的情况。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环境现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传统行业都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同时也给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格局。在这些因素影响下,我国各个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同时城镇化建设进程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些情况都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地区产生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很多农村青年劳动力都不再停留在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城市转移的现象,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立足于信息化技术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各个农村能够抓住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机遇,那么就能够给农村发展带来较多的助力。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很多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失非常严重,现代留在农村地区的人员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甚至部分农村已经成为了空巢村。这些情况都使得农村经济很难发展壮大。第二,当前我国农民群体的收入都不算太高。很多农民都会通过出售自己所种植的农产品获取收入。但当前我国很多农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自身产品的价格不高。在农业种植收益不高的情况下,很多青年人都不会待在农村地区,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了恶性循环。第三,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农业种植为主。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真正确立精品农业、绿色农业等各类发展模式。不仅如此,订单农业等新发展路径在我国农村地区也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必须要在后续发展中进行相应的调整。综合来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应该立足于各类可行途径来进行专项提升。

(一)農业发展产业化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还停留在家庭小作坊的模式,使得农业种植主体呈现出一种散乱化的整体态势。这种情况也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很难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而在当前我国社会市场环境中,散乱的农业种植个体户很难掌握较多的市场资源,同时也不符合订单农业等各类新模式的要求。这样整个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就会一直处于较低的层次,很难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经济现代化水平不高。

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强调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全面贯彻。但从当前我国各个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化农业体系的贯彻程度还显著不足。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最多在农作物种植与收获的时候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其他生产环节并没有真正融入现代化技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部门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很难促进各类新型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全面推广。

(三)农村区域生产要素流通不畅。

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生力军也显著变少,部分农田已经处于荒芜或者无人种植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都应积极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实现农村地区连片耕田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这些土地资源的价值。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战略举措还不到位,使得耕地资源浪费。不仅如此,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也比较落后,很难给新型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

(四)农村地区产业模式相对单一。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产业模式占据主流。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风险,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因此仅依靠农业经济是很难真正支撑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在后续发展中,各农村地区也应该考虑改变这种情况,积极融入旅游、餐饮等各类第三产业元素,才能够真正突破农村地区产业模式单一的情况。

(五)农村治理主体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化。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中,民主化管理的相关理念还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贯彻。这也使得区域农民群体的自身诉求无法真正表达出来,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缺乏一批适合当前新时代背景的新型干部成员,使得农村经济管理模式比较陈旧,无法给农民群体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无法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立足于农业产业化核心,推动经济发展。

鉴于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因此在后续发展中应该进行专项的调整与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地区一定要充分重视农业产业化战略的规划与贯彻,并将其当成振兴农业经济的关键内容。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各个农村地区应该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等各类战略内容,同时还要以区域均衡发展为主要目标,实现农村区域统一化发展。除此之外,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一项长远的大工程,不仅需要长期投入相应精力,同时还应该引入多元化主体。这也需要各农村地区能够结合自身农业发展现状,贯彻龙头企业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可以较好连接农业生产与行业市场,实现规模化与系统化的农业生产。除此之外,各农村地区也可以深度剖析合作社等各类其他产业化途径,使得农业产业化模式能够真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全方位贯彻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系中,农业发展依然占主流。因此想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应该转变当前农业生产格局,并结合区域情况实现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并能够及时派遣技术专员前往农村地区进行新技术的推广,逐步提高农村的现代化农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应该注意进行新型农民群体的培育。由于当前我国很多农民群体都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并且平时也会使用微信、抖音等各类软件。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或者抖音账号中发布一些农业技术类短视频,同时还要通过这些软件跟农民群体进行沟通,解答农民群体在现代化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样,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有利于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全面贯彻实施。

(三)保证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现代农业体系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地区还应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各农村地区也应该构建全面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农村土地流动的灵活性,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全面贯彻。除了土地要素之外,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都还存在资金要素的流通受阻。针对于这种情况,我国一方面应该加快农业支持专项资金的审批与发放,积极改善农村地区小额贷款的渠道环境。另一方面,我国还应该构建全面的农业保险体系,真正解决农业种植与现代化生产的后顾之忧。这样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要素流通就会变得更加合理,同时也能够给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

(四)结合区域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仅依靠农业产业具有局限性,因此还需要结合区域资源现状,发展合适的第三产业,这里也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介绍一些可行的第三产业模式。第一、旅游类第三产业。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来说,生态环境都比较良好。如果能够适度开发一些生态资源,就能够形成生态旅游等项目。为了提高旅游项目的体验性,可以结合民俗文化开展一些文化旅游或者民俗体验旅游等内容,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第二、餐饮品牌类产业。我国有一部分农村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特色飲食产品。如果能够针对性开发这些饮食产品,并形成区域品牌,就能在农村经济环境中引入第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五)转变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内部构架。

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转变专项专治管理模式,将农民群体引入管理体系中,不仅能够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是政治民主的重要体现。这也需要农村地区构建全面的民主监督制度,并且还要贯彻农民参与制度体系,激发农民群体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农村地区还应该注意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干部队伍,最好能够招收一些至少本科毕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构建完备的人员流动方案。这样以后,农村地区就能够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岗位上的人员都具有真才实学,同时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

综合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算高,跟城市地区相比,还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我国农村地区应该明确自身产业发展现状,同时积极融入各类现代化技术,构建新型农业发展的综合体。而对于区域政府来说,也应该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着力于优化农村经济管理构架与格局,使得各个农民群体能够真正融入到管理层中,做自己的主人。除此之外,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融入民俗餐饮、生态旅游等各个要素,打破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变革发展。

参考文献:

[2]杨晓丽,马晓晨,刘亚楠,曲艺.烟台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7(29).

[3]唐上策,范稚莲,莫良玉.探索蔗糖加工业发展途径打造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以上思县蔗糖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为例[j].吉林农业,2017(06).

元和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建设,根据县政协xxxx年工作安排及主席会议确定,县政协成立了以xxxx副主席为组长,零佩英副主席为副组长,县政协提案法制委员会及部分县政协委员组成的调研组,于6月17日至25日对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听取县教育局相关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分别到桃城、宝圩、雷平、昌明、福隆、硕龙、榄圩等乡镇深入调查了解,并深入实地察看了部分幼儿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基本情况。

(一)在园幼儿情况。目前,我县适龄幼儿有12259人,在园(校)幼儿共8016人(县直机关幼儿园1025人,民办幼儿园5430人,小学附设幼儿班1561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65.4%。全县有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71所,小学附设幼儿班36个。其中县城幼儿园12所,乡镇幼儿园21所,村屯幼儿园39所。

(二)师资情况。全县有幼儿园老师341人,教辅人员117人,其中公办教师84人,民办教师257人。民办教师中专中师以上学历195人,合格率76%。全县有45个幼儿园园长经过培训,执有幼儿园园长资格证11人。

我县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大多数幼儿园办园方向比较明确;园务管理比较到位;办园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秩序逐步规范。所有幼儿园均按照要求征订使用教材,多数幼儿园制定了比较科学的教育工作计划、月教学重点和周教学安排等,幼儿一日室内学习、户外活动、游戏娱乐等安排比较科学合理,统筹幼儿体、智、德全面发展,教育效果较好。大多数幼儿园建立了食品采购、门卫值班、幼儿接送等制度,制订了食物中毒等应急处理预案,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相关部门还加强了以幼儿园接送车为重点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幼儿人身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县的幼儿教育工作近几年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幼教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县乡政府对幼儿教育工作投入不足。相对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来说,由于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我县投入幼儿教育工作的资金较少。一是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中政府应投入的经费未得到有效落实,文件中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幼儿教育专项管理经费,主要用于师资培训、教研活动的开展、支持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要安排公办幼儿园的发展经费,用于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教职工工资、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等方面”。而我县公办的县直机关幼儿园除了教师工资和办公电话费是财政全额拨款外,其余费用如聘用教师工资和教学、生活设备的添置更新几乎全部依赖于幼儿园的收费收入,幼儿园不但要承担扩大事业规模、改善办园条件的经费,还要支付人员经费、公务费等,幼儿园的经费难以确保良性运作。民办幼儿园的运行经费都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大多数幼儿园在支付校舍租金后能保证正常运转都已经感到步履艰难,幼儿数在50名以下的幼儿园运转更为困难,由于经费来源单一,增加教职工工资、改善办学条件显得力不从心,许多幼儿园只能通过克扣幼儿伙食费、代收交通费及紧缩教职工人员编制、降低工资标准等不规范操作手段,使幼儿园得以勉强运转;二是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但我县14个乡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立中心幼儿园,多数乡镇只有中心校有附设幼儿班,教室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难以更好地起到乡镇幼儿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其余均为私立幼儿园,由于私立幼儿园是以营利为目的,与辖区其他幼儿园存在利益冲突,彼此存在着竞争关系,业务指导、经验交流很难开展。(二)办园条件较差,独立的幼教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园的园舍设备、工作人员、卫生保健、教育工作、经费管理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对照标准,我县多数幼儿园在各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二是保教工作欠规范,部分幼儿园办园质量堪忧。包括县直幼儿园在内的各园班额超编现象严重,与此相反,相应的保教人员却严重不足,大多数幼儿园每班仅有1名教师,1名保育员,有些幼儿园甚至两个班才配1名保育员,没有达到两教一保的要求,甚至一教一保的要求也达不到。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认知规律,要么“重教轻保”,采用小学化教学方式;要么“重保轻教”,实行“保姆式”管理,缺乏科学施教方法,幼儿智能得不到有效发展,预期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三是幼儿园卫生、饮食质量令人担忧。部分民办幼儿园厕所简陋不卫生,流动水龙头设置数量不够,有些对幼儿也无饭前便后洗手的要求。厨房卫生条件差,许多民办幼儿园食堂生、熟食不分区摆放,没有配餐间,“三防”设置陈旧,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伙食品种单一,营养较差。有些食堂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卫生知识培训,有的干脆就是办园者的家属担任,无健康证上岗,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四是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还存在缺失,行政执法方面软弱无力。全县72所幼儿园,36个小学附设幼儿班只配备一名幼教专干,难以应付各项管理工作,对于非法办园者无可奈何。如在新民农场有一原代课老师占用原农场小学内的一间破教室外搭一间厨房收有农场内职工的小孩23人,每人每天收费4元(其中2元是工资、2元是小孩的伙食费),23个小孩吃、住、学都在一间危房中。教育局已经下发了停办通知,但办园者说她不是办幼儿园,而是家长们自愿让她帮带小孩,拒绝签收停办通知书,许多老幼儿园对幼教专干指出的整改意见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全县幼儿教育还没有象高中、初中和小学一样形成政府部门上下联动的教育管理体制。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县直幼儿园在园幼儿1025人,按照常规至少编成30个班,教职工按两教一保的标准应配备110人,但目前县直幼儿园有教职工75人,公办教职工只有47人,聘请员工28人。由于近几年没有招聘名额,教师严重缺编,在县政府没有额外拨款的情况下,只靠本校的收费用于聘用人员开支,导致聘请教职工待遇偏低,难于聘到幼儿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构成幼教队伍主体力量的非公办教师,大多是原来的小学或初中代课教师,有些只有高中和中师文凭,没有经过幼教培训就上岗,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技能。加之绝大多数就职于民办幼儿园,缺少学习交流的机会,缺乏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必要条件,素质很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不高,月工资在600元至750元之间,聘用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普遍没有解决。幼儿教师对其职业缺乏认同感,造成好教师留不住,优秀幼师毕业生不愿应聘的局面。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的参差不齐,不利于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保教质量。县直机关幼儿园教师集资筹建的宿舍楼于xxxx6年将要竣工投入使用时,因种种原因被通知停建,四年来,该园多次书面向县政府请示恢复重建却一直没有得到答复,教师的后顾之忧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在幼儿园布局不够科学,各乡镇的村屯闲置教学点因生源不足等原因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民办幼儿园多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如硕龙镇除了中心小有一个附设幼儿班外,只有1所私立幼儿园,辖区内的多数适龄幼儿集中到这所幼儿园上学,现有幼儿160名,教职工14名,边远村屯幼儿上学主要靠三辆面包车接送,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岩应村距离硕龙镇有8公里且路经十九峺,山高路险,有时多达20名幼儿挤在一辆核定座位只有十座的接送车上,一旦发生交通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偏远地区农村幼儿入托难,加之群众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意识淡薄,因此少数群众在幼儿就读一年级之前只送去上一年学前班或直接上小学一年级,严重影响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

三、加快我县幼儿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整体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幼儿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县委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重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幼儿教育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认真的谋划。

要增强行政主管意识,加强领导和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建议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构,建立以政府领导统筹,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权限,逐步形成“政府负责、分级办园、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加大对无证办园和办园中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幼教管理力量,建立幼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社区设立幼教专干,形成幼教管理网络。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统筹幼教事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议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一是将幼儿园规划纳入我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根据居民区人口密度和辐射半径规划建设配套幼儿园,从而使城区幼儿园布局趋于合理。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教事业。建议财政投资,扩大县直机关幼儿园办学规模,在城区筹建第二所县直幼儿园,使公办幼儿园切实起到全县幼儿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乡镇要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创建和常年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起到骨干、示范性幼儿园作用。

三是进一步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各乡镇要抓住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契机,按照各乡镇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创建中心幼儿园。建议各乡镇充分利用中学闲置校舍,把小学六年级学生转移到中学,腾出小学校舍创办中心幼儿园。目前全县闲置的教学点有104个,可推行联村办园的思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教学点办园,这样既解决农村幼儿入托难的问题,又减少了幼儿接送车的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幼儿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建议政府给予民办幼儿园政策支持,增加幼儿教育资源供给。鼓励引导硬件设施好、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兼并条件较差、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对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民办幼儿园(如昌明乡新民村的新星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扶持,支持其做大做强,优胜劣汰、特色发展、整体推进,使我县幼教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三)依法保障师资待遇,保障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建议公办幼儿园实行通过考试选拔、竞争上岗,对从事幼教一线多年的教师给予转正或职称评定等相应待遇;按幼儿园入园人数和班额限制,逐年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以达到《纲要》两教一保的要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聘任和录用尽量在教育部门注册合格的教师中选用,逐步解决聘用教师良莠不齐问题;定期进行有效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支持与监督,使公办、民办幼儿教育沿着合法、科学、规范的轨道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素质。一是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及配套规章,做好幼儿教师的资格过渡及认定工作。切实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健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二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评优、晋级、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要研究制定保证他们的工资和待遇的实施办法,如监督民办幼儿园聘任教师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对尚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教师,应采取措施限期使其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具备教师资格的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要有计划地逐步使大专以上学历占一定比例。

(五)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督促各幼儿园认真贯彻《规程》、《纲要》,积极推行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制止“小学化”的教育方法,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关注个体差异,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切实使全县幼儿园教育步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

(六)成立民办教育管理机构,规范民办教育行为。建议县教育局成立民办(含幼教)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全县幼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管服务,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制定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等级标准,严格幼儿园审批程序,对个别不具备资格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整顿;实行相应专业学历的幼儿教师注册登记制度;建立申报等级评估制度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实行分等定级,按级收费,坚决遏制不良竞争和恶性竞争;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在环境设施、师资业务、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督导检查,规范办园行为。

农村软弱涣散个人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就业观念的改变,农村的软弱涣散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名农村背景的大学生,我深感这一问题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参与,我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下面将从认识问题、原因分析、影响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建设以及展望未来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农村软弱涣散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农村地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人们对农村发展的认识薄弱。同时,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对自身的要求和追求较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更重要的是,盲目追求城市生活,农村地区进一步失去了能干人才,进一步加剧了软弱涣散问题。

其次,深入分析农村软弱涣散问题形成的原因。首先,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学设施和教材也相对匮乏,造成了农村孩子们教育资源的匮乏。其次,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也难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再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地区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观,农民对共同利益的认同感降低,导致农村群众对农村建设的参与度不高。

农村软弱涣散问题对农村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首先,农村软弱涣散现象使得农民缺乏组织纪律意识,无法形成集体合作的动力,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农村地区缺乏优秀的人才,缺乏高素质人力资源对农村改革和发展造成了阻碍。由此可见,农村软弱涣散问题不仅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空间,也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针对农村软弱涣散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其次,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益。同时,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后,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传播正能量,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

展望未来,我对农村软弱涣散问题仍抱有希望。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农村地区的软弱涣散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将逐渐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农村软弱涣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生,我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农村建设中,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农村地区的软弱涣散问题必将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发展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报告是一种正式文件格式,具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择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知道的人数分别占36.59%、17.07%和46.34%,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知道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5.1%、14.9%和7.3%。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确,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择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1人勾选“不清楚”,4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只有5人。可是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26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占全市被调查人数的78.7%。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95.12%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大多数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政府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习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入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党的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党的全会和省委**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县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20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