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的趋势分析(热门23篇)

时间:2024-03-06 21:14:02 作者:LZ文人

调研报告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学习这些调研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调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县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县上下按照“围绕五县思路、实施五主方略、强化五重举措、打造五个”的总体要求,围绕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县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开局良好的稳健态势,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初步核算,今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27477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350万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69739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59388万元,增长15%。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今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54135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9637万元,同比增长13.7%。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0441万元,同比增长3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441541万元,同比增长39.4%。传统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冶炼、建材、电力生产与供应、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7.8%,同比分别增长36.4%、52.6%、26.2%和10.7%。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169万元,同比增长3.1%,农村经济来势向好。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受粮价稳定上涨和中央鼓励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农户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共完成春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8万亩。其中油料作物3.4万亩,同比增长1.4%;棉花1350亩,同比增长12.5%。养殖业继续呈增长态势。今年发展生猪74.1万头,增长0.2%;家禽出笼426万羽,增长4.9%;羊出栏2.5万只,增长5.1%;水产品产量1.1万吨,增长6.9%。

(三)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主要特点:一是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县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4%,较上年同期加快30.8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较上年同期加快11.9个百分点,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增长30.4%,较上年同期加快25.2个百分点。二是金融业稳步增长。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742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59326万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0.6%和5.8%。三是旅游业稳步增长。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

(四)内需保持较快增长。投资增速稳中加快。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581万元,同比增长41.4%,增幅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逐月上升态势,分别为27.3%、35.3%、40.6%、39.8%和41.4%。其中城镇单位与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0.1%和45.9%。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86万元,同比增长17.6%。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17950万元,增长18.7%,乡村实现零售额14236万元,增长10%。分行业看,零售业和餐饮业增长速度较快,分别达到18.7%和24.9%,分别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和7.3个百分点。

(五)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是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341万元,同比增长40.7%,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7554万元,增长52.5%。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1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42元,同比增长20.6%,增幅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6月末个人存款余额532892万元,比年初新增72449万元。三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趋好。1-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40843万元,增长39.4%;实现利润总额8125万元,增长26.2%;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10.2%,同比增长6.6个百分点。

从我县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工业、投资始终是推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从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上述主要支撑点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x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39.0∶35.7,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3.5%,达到三分之一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6%,是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当前,我县工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行业结构方面。全县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冶炼、建材、农产品加工、电力生产与供应已成为我县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其中冶炼与建材企业总数占据“半壁江山”,达到39家,占规模工业企业的47%,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1.1%,且大都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将被淘汰企业,行业结构不优。同时,我县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生物制药、装饰新材料)才刚刚起步,成长壮大成为支柱产业仍有待时日。

规模生产方面。首先,企业规模总量不大。在83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没有一家能真正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大幅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其次,企业生产形势堪忧。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短缺、电力供应不足等生产要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已关停或搬迁。另外受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的影响,冶炼建材产业中的部分企业,如龙溪水泥、双龙焊剂、兴发电熔、特种焊材等将进行改制、重组整合或升级改造,年内有可能关停,退出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再次,发展后劲不足。全县132家重点财源建设项目中,工业项目21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建项目13个,这些项目中年内可能建成投产的仅有宏宇科技、鸿运服装、深冠华矿冶等3家企业,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经济增长的需要。

国家政策调控方面。国家统计局“”时期,将大力推动统计制度改革,推行“四大工程”建设,我省从今年开始将全面铺开。今年4月和5月,国家、省、市统计局专门组织进行了基本单位核查,我县迎接了省市检查,结果喜忧参半。主要问题是企业生产状况和数据质量。同时,从今年8月开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县118家“三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21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14家)都将全面实施“一套表制度”,推行联网直报,这些企业将直接向国家和省上报数据,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如何衔接历史数据、保证数据质量将成为此次统计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从需求角度看,投资消费形势不容乐观。

投资增长项目支撑不足。今年我县132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8.8亿元,这基本包括了1000万元以上的所有投资项目,即使全部按计划完成,与固定资产投资年初计划68亿元相比,仍有近30亿元的差距,,压力不少。另外,部分重大项目开工不足,重大项目支撑乏力。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影响了项目资金的筹集,土地利用指标紧张,征地拆迁更加困难,制约了部分项目建设,投资后劲受到较大影响。消费增长空间有限。一方面,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影响及“家电下乡”消费空间的逐步饱和,这两大消费热点将进一步降温。另一方面,今年物价呈上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热情。

(一)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的支撑因素分析。

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出了部署,x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5%。要实现这个目标,根据生产法进行测算和分析,三次产业的支撑条件分别是:

第一产业增长4%。从今年农业生产形势和历年来全县农业实际情况分析,在不发生重大旱涝灾害和畜牧业生产出现较大滑坡的前提下,基本可以实现。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3%,这是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点之一。我们初步测算,实现36.5亿元的工业增加值,至少应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增长30%以上,难度很大。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2%。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看营利性服务业税收、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及客货运周转量增幅能否分别达到30%、35%和15%以上,从今年发展趋势看,预计目标可以实现。

综上所述,今年我县gdp增长15%预期目标的主要难度在工业,其次是第三产业。任一环节的支撑数据不足,都将影响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保持规模工业快速增长是关键,部门数据有效衔接是基础。为此我们建议:

1、做优做强企业,着力调整工业结构。

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从根本上改善我县工业经济结构。当前,一方面要做优做强骨干企业。要加大对现有企业群体的支持力度,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把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鼓励扶持东港锑品、舜皇米业、新龙矿业等骨干企业通过升级改造,继续靠大靠强。引导双龙焊剂、兴发电熔、湘江焊剂、特种焊材、辉华焊剂等企业按照国家产业要求整合开发,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x年工业重点财源建设项目,重点抓好白牙市工业园内的创辉电子产业园、楚天医学产业园和井头圩镇的光伏产业园建设,引导大企业进驻产业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改变我县工业产业结构不优的局面。

2、破解瓶颈制约,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针对当前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的现状,需要积极破解瓶颈制约。一要破解生产要素形成的瓶颈制约。要全力保障工业企业各基本生产要素供应,确保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推进。经信、电力、石化、交通等部门要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市场供需情况的调度,及早发现薄弱环节,妥善处置供求矛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二要全力破解政策因素形成的瓶颈制约。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扶持企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3、认真调查摸底,积极做好“入统”工作。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今年下半年可以分两次新“入统”一批规模工业企业。建议由县政府牵头,召集经信委、统计、工商、税务等部门,会同各乡镇场和工业园区对全县所有工业企业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建立全县工业企业名录库。并对初步具备“入统”条件的企业再进行深入调查,掌握基本情况。然后按照规模企业入统条件,统筹规划,认真搞好具备条件企业的“入统”工作,切实做到不漏统、不错统,保证应统尽统,确保真实反映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4、紧盯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今年要紧紧围绕21个工业重点财源建设项目,按照年度考核基本建设内容,严格落实到位。一要跟踪服务在谈项目,保证签约一批、立项一批。对楚天医学产业园、风能发电厂等在谈项目争取尽快做好勘探设计、申报衔接工作,争取早日立项。二要跟踪服务签约项目,保证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对创辉电子产业园、永州欧迈服饰、天润新能源(二期)、怡民电子等项目,要创造条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要跟踪服务开工项目,保证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对永州宏宇科技、光伏产业园、深冠华矿冶有限公司等已经开工的项目,积极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尽快见效。此外,要抢抓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符合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补充工业储备,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5、加强部门协调,齐力确保目标实现。

今年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明确了部门统计的重要性和部门协调的必要性。为此,38个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重点做好月度数据衔接与季度gdp核算数据衔接工作。此外,要全力以赴,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决定今年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它涉及的企业多,部门多,推进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操作难度很大。建议由县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确保统计改革顺利推进,确保统计数据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建立就业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我市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出台了“消除零就业家庭”等若干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

减免增值税4412人次减免税额594.28万元;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减免税收262.8万元。

1579个(其中社区220个,村1359个),在村民组设立信息员43681名。与此同时,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劳动部门主办的区域性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家,市、县劳动部门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14家,在乡镇共建立公共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00多家,建立县、乡就业培训机构60余家,为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稳定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工作重点快速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方面转移。大力实施农民工素质就业计划。开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劳动力需求和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同时还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水平鉴定评价服务,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人数达39103人,共有近3万人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84%。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积极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情况、求职愿望和技能培训需求,对有创业愿望的积极组织创业培训,有一般技能培训需求的及时安排培训。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培养1000名创业者、解决500户“零转移农户”转移就业、创建100个充分就业乡村、建设100个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创业愿望人员参加了培训,已有3087人实现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累计带动再就业人数达万余人。

(六)推进就业援助。我市将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城区先后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百日帮扶”等专项援助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春风行动”、“消除零转移就业农户”、“创建转移就业乡村”等活动,从而建立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援助体系。全市(含县区)共走访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3200多户,确定援助对象2812位,签订服务协议2812分。截至目前,帮助272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业岗位;为71户“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并有129位“零就业家庭”成员成功就业;援助“零转移就业农户”524户,有703人实现就业。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6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4.5万份,2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

(一)就业局面复杂、压力大。“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是我国就业的特点,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将继续增大。人口基数大、新增就业人口不断增长,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是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权威部门统计,“xxx”时期,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5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5000多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1000万个左右。

(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就业。国内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且呈持续下滑状态。自xx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从xx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xx年下半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xx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经济增长放缓势必要影响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国外需求下降,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导致企业停产或裁员。从去年下半年,我市对返乡农民工的监测可以看出,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就业岗位增长减缓。有的企业虽然未受大的影响但本来打算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却选择了观望。三是影响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就业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这也是中央将“保增长”与“保就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以及我市市情特点,当前,我市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矛盾”:

二是结构性的矛盾。从我市当前产业转型看,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项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而且随着我市经济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逐步加快,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尤其“4050”下岗职工因年龄和技能原因,再就业更为困难。同时,福利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残疾人下岗失业增多。

三是劳动者就业观念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多数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宁可去竞争技能要求不高,工资待遇低的岗位,也不愿意花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我市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岗位供求的矛盾,使得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四是就业多元化与管理培训落后的矛盾。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各级政府在管理与服务中存在诸多困难。目前我市就业服务机构尚不健全,服务条件、手段落后,劳动力网上市场即无形市场尚未形成,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就业培训种类繁杂,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尤为突出,加之一些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合同签约率不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切实推动《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就业促进法》,把促进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遵循市场对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要把就业作为政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也要坚持将就业形势作为制定改革发展措施的主要评估指标,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以保证就业年度计划的落实,努力实现全市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二要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带来的就业拉动效应,大力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宁宜城际铁路等各类投资项目推进,坚持在发展中扩大就业。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林浆造纸、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餐饮业、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带动各类劳动人员就业。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切实引导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要进一步抓好创业载体建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要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在提高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和优化创业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创业服务。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研究、落实减轻企业用工负担的政策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吸纳“4050”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和创业教育,引导和激励有志者投身创业。

四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要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整合劳动、妇联、团委、职业教育等社会培训资源,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拓展培训专业。要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培训专业与经济发展、培训方式与就业意愿、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相互对接。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中心在技能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研究和探索就业技能培训高效机制,着力提高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

五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着力构建城乡就业服务平台,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在加快推进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推进村级平台建设。结合劳动力动态管理要求,利用就业服务网络和信息,对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为公益性就业服务提供捐赠、资助。加强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管理,促进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开展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1.20__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__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图1高校毕业生折线图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__年85万人,到20__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调查时间: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难,而认为形势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觉得就业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难的心理。的确,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一次就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求职中需要具备的能力调查如下:。

在求职时,大学生觉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学生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27.91%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1.63%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8.6%选择了相关工作经验;8.14%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有3.49%的人还不清楚。从现在的社会需求来看,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图像分析可得,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线城市的、回家就业等选择。然而,随着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趋近饱和,但是,尖端的技术人才依旧缺乏。

其他调查结果如下。

而3.8%的人考虑到家人的情况。

在得到较好的就业信息途径问题:有一半多的同学只是通过学校或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信息的,就业信息渠道狭窄。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问题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只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经济原因。

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冲击的影响,尤其是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所受冲击最为明显。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用人单位存在“选材难”的问题。对于大学生从学校从学校到工作的持续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的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不能迅速适应就业市场。

3.自身原因。

研”等。很多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难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方法。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社会方面。

作为工作第一线当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地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尝设市场。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跟过的大学生。

2.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面对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作者:杨宇阁。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第二部分: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2.4问卷调查的结果。

2.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

3.您将来想要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多选)。

4.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5.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6.如果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基层工作是否愿意?

7.你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8.如果你现在去求职,你觉得你自己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9.如果是自主创业,认为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您所欲就业的类型是否与您的专业相符?

11.您认为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是什么?

12.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13.你期望你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是多少?

2.5调查结论。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关注度不够。

2.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不够了解。

3.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学生的就业观仍需改善,

5.学校、社会指导与辅助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3.1大学生就业现状认知与分析。

据了解,相对于“史上最难就业季”20__年来说,220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220年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同时220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故此教育部表示,220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220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20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220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3.1.213、14年的就业率分析。

20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__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两头高中间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22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3.2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4.7%的同学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企业需要较高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对专业面太窄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来,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大学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重视,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当前各大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是为了锻炼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同时大学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收获经验。

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3.3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3.3.1工作岗位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55.2%的毕业生选择了到工作稳定,福利相对较好的国有企业,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50.5%的毕业生选择先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关于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这样的一二线城市在求职者的选择工作地点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后才是家乡县级城市,另有相对较少人表示愿意去西部相对发达地区,个别人选择其他地方如海外。

选择工作地的主要标准:过半数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选标准。可见对于面林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条件,宜居程度等。

这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3.3.3去基层工作意愿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明确愿意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比例都有下降趋势,而表示可以考虑的比例却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求职者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总体上视乎更模糊。

3.4大学生毕业时的去向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52.2%的同学认为直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16.4%超过想考研的人数14.4%,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10.2%求职考研两手准备,极少数人认为3.9%出国深造,也有人认为可以缓几年。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5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有56.7%的学生认为“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9.3%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网上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12.5%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的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

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3.6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3.7大学生期望月薪。

调研数据表明:近一半的求职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22.1%的求职者期望在20__-3000元之间,少数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__元以下。

尽管物价在上涨,但求职者期望的月薪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依旧保持与20__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与建议。

4.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1.1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4.1.2就业容量小,就业人数多。

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的扩招、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日本1.25亿人但有中小企业660万个,而中国13亿人只有中小企业1100万个),就业容量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等众多的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1.3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社会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够完善且有下降的趋势,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

4.1.4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1.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导致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2.不当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

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4.1.5就业制度上存在障碍。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4.1.6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关注意识不强。

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力度不够,同时现今中国的大学仍以学习为主,对于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实践的鼓励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够。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4.2大学生就业建议。

4.2.1学生层面。

1.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1)正确就业定位。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

2)做到灵活就业。转变到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

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

3)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寻找与自身条件。

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2.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鱼资源的能力等。

2)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

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

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4.2.2学校方面。

1.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2.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

3.召开就业讲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应多开展类似就业指导的讲座,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创业,进。

行教育改革。加大对社会市场状况的了解并将之用于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4.2.3企业方面。

1.招聘标准与程序的变动。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为经验论、为学理论,摒弃用人歧视。

2)选人标准要合理。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

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合理选人标准。

3)确定合理招聘程序。确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再按考。

核程序进行后,择优录用。

2.与学校的合作。

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业措施变动与关注。

1)政府则应该完善就业渠道与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2)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积极跟进报道大学生的就业情。

况,从而让大学生时时刻刻了解有关就业的相关情况,更好的做好就业规划。

2.加强政策实施。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关键是让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让大学生真正受益。

文秘就业形势的分析报告

为调查在就业形势严峻下的文秘专业的前景,我于__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一次企事业单位实习活动,并以文秘专业学生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调查对象,了解实习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对文秘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实习活动:

(一)实习目的:巩固文秘专业的主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二)实习时间:__年1月28日至2月11日。

(三)实习单位:高淳县粮管所所长办公室。

(四)实习主要内容:组织会议;收集、处理信息;接待来访、联络协调等秘书的日常事务与管理。另外,比较注重办公自动化的运用和操作。

(五)主要实习情况报告:

1.按照领导的安排与布置,在领导组织召开的各种专题及办公会议中,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各项方针政策能够迅速传达到各单位。同时,及时呈送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并对下发各基层单位的各类文件及时进行打印、校对,保证各项工作及时高效。

2.负责起草各种文件。有效传达精神,语言准确到位,格式正确。

3.注意自己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锻炼。作为现代化的企业,微机使用和办公司自动化是办公室人员必备的素质。复印、传真、公文处理等文秘工作基本熟练,也能够利用互联网查询、传递、接收、储存有关信息。但是,还有一些方面尚有欠缺。如制表,由于操作较少,很不熟练。

(六)实习体会。

通过实习,我对文秘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歩的了解。半个月的实习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在强化了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了社会实践。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文秘工作人员更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和掌握领导工作部署,强化表达、办事、应变、社交和办公自动化的操作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合格的文秘人员。

二、调查活动:

(一)被调查学生基本背景的分析。

1、就业压力普遍偏大,调查结果显示64.6%的学生感到就业困难。2、外企秘书更受重视和青睬。

3、愿意干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再要求工作的稳定。4、职业意识增强,树立“职业人”形象的观念加深。

(二)被调查学生对秘书所具备的能力分析。

从图表中可见,秘书这一岗位需要的是全能的人才。应该为自己对秘书岗位这一评价付出实际的努力,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秘书人才分析。

从下图我们看到,90%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是秘书人员的个人能力,其次应该努力培养具有性格特点的秘书人才,另外比较看重的就是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比如获奖情况,学习情况,个人社会实践情况等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应该更加努力丰富自己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这对以后就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用人单位对秘书职业道德的分析。

由图表可知,我们应该注重职业道德和能力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敬业、奉献、诚实、可靠,耐心、细心,善于与他人合作,有吃苦耐劳精神等内容。

(五)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建设的意见或建议分析。

1.在文秘专业基础上增加非本专业知识,如管理、财会、营销、商务英语、国贸等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

2.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将学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注重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4.学生要利用寒暑假,多参加用人单位的实习,增加自己的经验。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文秘专业没有开设数学课,只有中南大学开设了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秘书人员要有一定的经济、金融、以及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是很难学好的。法律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而仅停留在法律基础知识这一类公共课程上。秘书工作的重点是辅助管理,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是无法胜任的。此外,涉外文秘专业侧重于英语,适当时应通晓第二外语,对经贸、海关、投资方面知识要有比较深的了解,能够熟练写经济文书、协议书、备忘录、商务信函、考察报告、市场调查、中文秘书较强的中文功底,古文功底深,有一些具体工作部门对专业知识要求。军训和体育课、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都有很强的作用,而这方面也是很多学校没有引起重视的,导致学生很多方面能力低下的现象。

三、小结:

秘书部门是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单位的窗口,秘书能力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形象。对此,社会用人单位、劳动部门以及高等院校都应当引起重视。本次对湖南高校文秘专业就业情况,及其对各高校毕业生各方面素质的深入考察,通过对调查反馈的材料的综合与分析,我们有以下的认识和建议:(一)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注意:

1.适当精简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以实用、够用为宜。增强课程的应用性,减少课程的理论。

性;适当增加课程门数,减少每门课的课时数。

2.适当增加专业方向课程比重。开设“秘书+商务英语”、“秘书+财会”、“秘书+国贸”、“秘书+商务管理”等秘书方向,走复合化培养道路。复合化培养模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突显现代文秘特色。应通过开设办公自动化、涉外文秘、外语口语交际、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和汽车驾驶技术等课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增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内容可以涵盖人文、社会、经济、管理等学科,如企业文化学、企业管理学、经济法基础、书法等,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了解。

(二)学生在学习课程应注意: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文秘岗位必需的基本理论,包括秘书学、应用文写作、办公室管理、会务管理、公共关系、等基础知识。

2.积极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技能与知识,例如外语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技能。

3.注重课余时间的实践练习,增强实际工作经验与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能够做到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很好地、全面地展现自己。4.丰富自己的课余爱好,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5.转变以往认为“国有企业不如外企”的观念,认为国企腐败现象较严重,待遇不高,发展前途不好,没有发展空间等片面认识,树立正确、科学的求职观和价值观,要认清形势,稳定心态。

6.增强信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不可轻视自我,产生自卑心理。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

(三)社会方面:

1.各企事业单位、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秘书的选拔录用、秘书资格的评估考试考核等工作,配合各高校切实做好毕业生的考核与录用工作。2.用人单位要改变以往在招聘录用环节上,缺乏专业针对性或从单位内其它部门调任不具备秘书资格的相来人员等态度,严把“持证上岗”关,落实秘书人才“市场准入”制度。3.各级劳动部门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做好秘书资格认证考试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变调整,提高考试的含金量。

21世纪秘书工作发展趋势是身份职业化、服务多元化、参谋深层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只有知识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复合型秘书人才,才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和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建设“幸福资阳”,及时分析研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思路,确保全市农民工就业稳定,我们于20xx年8—9月在全市开展了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的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20xx年1—9月,全市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58.11万人,同比增长2.73%,其中男94.83万人,占59.98%;女63.28万人,占40.02%。按年龄划分:16—20岁16.14万人,占10.21%;21—30岁28.29万人,占17.89%;31—40岁86.25万人,占54.55%;41—50岁23.74万人,占15.02%;50岁以上3.69万人,占2.33%。按文化程度划分:不识字或仅识字的12.99万人,占8.22%;小学38.83万人,占24.56%;初中58.23万人,占36.83%;高中及中专文化44.66万人,占28.25%;大专及以上3.4万人,占2.14%。按区域划分:省内89.14万人,占56.38%;省外68.73万人,占43.47%;外派劳务0.24万人,占0.15%。省内除就地就近转移在资阳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省内大中城市,省外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按工种划分:加工制造业51.31万人,占32.45%;建筑行业55.56万人,占35.14%;服务行业25.58万人,占16.18%;其他行业25.66万人,占16.23%。

从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形势分析看,我市农民工就业呈现出五个特点、四个转变。

1.五个特点。

(1)就业从事行业多样化。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省内是就业重点。从事行业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但主要以建筑业、服务业、商业、农业为主。从总体上看,体力劳动型输出仍占大部分,靠脑力劳动实现就业的相对较少。

(2)就业形式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主。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工就业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聚集,有组织输出的不到劳务输出总数的一半,大多数农民工就业方式仍然是自找门路、投亲靠友或者通过劳务市场中介。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为纽带的聚集现象。

(3)劳动报酬差距大。据调查统计,我市外出农民工收入高的达到5000元/月,低的不到1000元/月,差距主要来自于青壮年劳动技能型和老年体力型之间。劳动技能型务工人员,其工作相对稳定且收入较高,而老年体力型务工人员,其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

(4)年龄及性别结构差异明显。从年龄上看,外出农民工中,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青壮年约占70%,是劳务输出的主要对象。从性别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达到6∶4。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年龄差异和男女同工不同酬,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文化素质整体较低。调查显示,约69%的农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的差异,决定了这些农民工只能从事靠出卖体力的简单而繁重的脏活、累活,且工薪待遇低。另外,由于文化素质不高,行业歧视、地域歧视甚至人格歧视时有发生。

2.四个转变。

(1)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转变。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经过逐年技能提升培训和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实践经验,找工作相对容易且收入逐年增加,这部分农民工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月收入大都在2500元以上。个别专业技术过硬的农民工月薪上万,安岳籍农民工高级服装设计制作师谢宗体年薪百万。我们在xx县八庙乡龙井村和吉庆村走访了20位务工人员,通过调查了解,20xx年1—6月份,日均收入为70—80元有12人,90元以上有8人,日均收入约为88元;20xx年同期,这20位务工人员日均收入为60—70元有6人,70—80元有11人,90元以上有3人,日均收入约为80元。20xx年年初以来,农民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2)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由于新农村建设、工业开发、城市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加上招商引资和回引创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由过去多是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田,到现在转变为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年底回家团聚。

(3)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村青年特别重视实用技能的学习培训,以前依靠体力劳动干粗活的农民工,通过培训和多年的实践操作,逐步成为有一技之长的砖工、焊工、装饰装修工、电工、缝纫工、家政服务员和厨师等新型农民工,技能型农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型农民工越来越多。

(4)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过去招工要去宣传甚至做思想工作。现在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和追求,是新兴职业。而且随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中介参与、职业培训、安全护送、维权服务等多措并举的劳动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农民工上规模、成建制的转移输出增多,全市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工就业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0xx年,我国经济增幅放缓到6—7%之间,对我市劳务经济的影响不大。由于我省特别是我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第三、四季度用工需求量增加。预计,到12月底,全市转移输出的总规模将达到160万人以上,比20xx年同期增长1.6%以上。但,春节回乡过节的农民工中,估计将有3万人不再外出务工,其中2万人将就地就近就业,0.5万人将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之后重新就业,约0.5万人暂时失业在家。预计,20xx年,全市转移输出总规模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劳务收入将稳中有增。

因此,今、明两年,我市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劳务经济将持续平稳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将给我市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加了市内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二是农村矛盾、问题、不和谐因素增多,社会管理成本增高,难度加大。三是部分农民收入减少,特别是农民现金收入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商品购买力。四是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新的压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量加大。

(一)进一步稳定输转规模,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巩固和拓展输出规模。以巩固现有规模为基础,坚持“立足西部、巩固南部、拓展东部、扩大海外”的思路,进一步畅通渠道,多管齐下,培育劳务输出新的增长点,扩大技能型农民工输出比重,实现输出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化。

二是抓好劳务市场组织建设。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劳务公司、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等市场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务经济效益。

三是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力度。以“1+4+2”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民工人才回引工程”。在突出抓好工业开发和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二)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一是培训项目为载体,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劳务精品培训战略,积极抓好劳务“品牌培训”、“企业在岗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工从“就业——稳定就业——选择性就业——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务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市通过联合扩张办职教、吸引社会力量办职教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职教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农村未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或劳动预备制培训的覆盖面。

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务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改善6个省级劳务培训基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打造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

(三)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搭建创业平台。

一是提供创业培训。各县(市、区)依托劳务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创业培训”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项目,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回乡农民工实施创业培训。

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已有的3家会员制担保公司。进一步整合就业系统小额担保贷款、工会创业小额贷款、团市委小额信用贷款、妇联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融资需求,让他们成功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三是搭建创业平台。积极为回乡农民工建立创业园区,为回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条件和平台。在目前已有的50个农民工创业基地基础上,再兴建一批农民工创业基地,进一步拓宽创业基地覆盖领域。

四是搭建政策平台。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资府办发〔20xx〕14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回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坚决杜绝和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伤害农民工利益的事件。

一是大力推进农民工参保。推进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

二是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农民工持居住证和在居住地已就业相关证明,享受子女教育、住房租购、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从制度上逐步让尚未落户的农民工享有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不断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五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继续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充分依托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村推进建立儿童活动场所、托管机构等关爱服务阵地。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丰富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六是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落实农民工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民工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团员,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工会,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增加编制,落实人员,保障经费。进一步建立健全镇(乡)政府农民工工作常设机构和专兼职岗位,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县(市、区)与镇(乡)两级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提高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落实相关责任。

二是加强农民工统计监测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统计调查抽样方法、调查手段,充分利用联网数据,全面、系统、准确地采集农民工统计信息,掌握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三是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纪教育,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倡导农民工勤于学习,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农民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是努力营造尊重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广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进行文艺创作,开展农民工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各级各部门创造的鲜活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220年1月15至1月25日。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从20xx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xx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众生相,无奈之余,只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根据麦可思对20xx年考研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考研的理由是“就业前景好”,在众多考研理由中位居榜首。然而,研究生的就业前景真如学子们想像中那么好吗?在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在20xx年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那边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

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同样在论坛上,一位hr这样说:“我们公司只有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这样出来才会有‘销路’。”

选择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可以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

招聘洗碗工,要求本科学历。

20xx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相比之下,有些网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网友“时间换空间”回帖说:“听到这样的消息,15年前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另有网友则在高唱“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婪我只能懦弱”。

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

学历贬值,大学真的无用?

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依然很难找到工作。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

前不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虽不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地被数家网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歧视”,位居各种常见就业歧视的前列。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除了埋怨社会的不公,企业的苛刻,大学生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敲门”方式存在的问题呢?在采访德勤华东区校园招聘经理胡艳红时,她一再强调:“德勤非常看重应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以学不到东西为由挥霍四年的青春时光,或者为拿一纸文凭而晃晃度日,面对hr的“火眼晶晶”,这样的学生定会“原形毕露”!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的原因之一,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的“含金量”降低!学生在校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实习时不积累为人处事能力,再高的学历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张象征意义的白纸而已。

20xx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前‘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华而不实”的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

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群体。

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能真正发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时说:“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不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重要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白领岗位不足。”

挣扎在职场中的大学生千辛万苦找到工作,还来不及庆幸自己拿到了众人相传的20xx元薪酬的市场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无疑又一次刺伤了学子脆弱的心灵。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xx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都是“千元档”,甚至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社科院的这一统计也许是无心之举,可已经觉得倍受歧视的学子们这下似乎又被揭了伤疤。媒体上沸沸扬扬的炒着“大学生与农民工同酬”,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也表示:“部分青年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较早,积累了经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可能会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业竞争关系。”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大多数青年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形势严峻。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应届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495万人;到了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增至630万人。从20xx年开始,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以每年近30万人的数量增长,20xx年为699万人,20xx年为727万人,今年将达749万人。

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水涨船高”,留在国内一线、二线城市工作、生活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了。据财新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缩减了20xx年度高校毕业生进京落户的计划指标,各中央单位在20xx年基础上指标压缩17%;毕业生进京落户条件比以往更加严格,并实施违规责任追究制等。

部分应届毕业生还反映,称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国企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为由,要解除就业协议。引起应届毕业生不满的是,某一线城市对市属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毕业生提出年龄限制,要求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

国内一线、二线城市高门槛、高房价、高房租的“三高”压力令大学毕业生对这里“望而却步”。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在互动空间上有28.6%的人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国内某教育协会秘书长向本报记者透露,连他们这类中介组织都有很多人求着给孩子的就业协议盖章。有的家长就说,帮忙盖章先交差,毕业后来不来就业是另外一回事。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有的网友认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还是要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急需解决的是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当下,国内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感到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与用人单位却普遍招不到想要的人,高校毕业生规模与社会用人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

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内高校压力最大的是在每年6月,开具派遣证明、毕业生离校后,巨大的就业压力就由教育部门转到了人社部门。

关于如何应对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有关人士介绍,首先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次是在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第三,在高校全面推进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

此外,如何帮扶大学毕业生实现有序就业和科学创业?《中国工商时报》等媒体刊文建议,一方面,建立健全与实施国家层面的就业规划,确保各类毕业生均衡有序就业。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学历教育和学历待遇,对就业规划、指引、帮扶以及创业保障等一系列体系、机制进行再造或优化。

有时候你必须硬着头皮,朝着你坚持的东西走下去!加油!同学们!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还有部分医院过度的追求工作经验。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介绍,大医院要硕士、博士,目前这种用人取向全国都如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聘用制”。

3.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这或许就是在逃避就业现实。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根据了解,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考研人多,落选的自然也多,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也大有人在。在许多医学院校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不就业族”。“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在沈阳医学院,有一个班级90%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尤其是医疗专业的女生。他们说,现在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留在大医院,他们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就业困境。许多同学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1.就业倾向及薪资预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毕业生的就业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选择迎头而上面对困难,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人中大部分还是希望去省、市当中的大医院,哪怕只是能去见习,积累经验,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还有的人则会选择考研,不断学习,掌握知识,为今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坚固的基础;当然也会有人想要出国留学,增长见识,继续深造……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异的。而至于医学生的薪资预期问题,他们所期望的薪酬,与现实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41%的人选择xx~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挣到5000元以上。

有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是东部沿海地区,达36.5%,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选为小城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却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每个人对于就业,都是会有各个方面不同思考的,这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会考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工作,来确定所挑选工作的范围;其次是考虑哪种工作更加地适合自己;再来是工作的性质,工资,与家里的远近等等这些也都是在考虑之列的。……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有学多的学问,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第一个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诚信问题:当我们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成为难题之后,医学生们就想到通过其他的各方面的证书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所以大学期间就努力考取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但是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学习,导致近几年的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程度越来越差,到医院工作后不能都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职业技能。这个自身的原因也导致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二,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也波及到了医学院,原来医学院的招生分数线一直是遥遥领先,而近几年,医学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也是日益降低,这就导致医学院校的生源质量不能的到保障,最终的毕业生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也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三,任何人都想有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医学生也不例外,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能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味的考虑高薪工作,这就导致了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这个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

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院校的教师都重视科研,对于本科生的教育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质量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而民办学校,对于本科甚至专科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视,但是自身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许多私利学校都在其他学校请老师讲课,这样势必也会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对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国医疗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基层医疗保健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除此之外,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而在医疗改革新时期的当下,与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对医学本科生有很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过在近两年,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提倡下,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与政策的不断加深,所催生出的社区医院消费市场为各类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其中,护理专业、外科、内科、中医学人才,都是在社区医院非常紧俏的。福瑞医生人才网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期医药行业销售领域每天发布近2千个职位,占每天所发布职位的20%左右,医药销售代表和经理职位更出现了一“将”难求的现象。对于医药行业求职者而言,大多数销售从事的是医疗器械和一些医药产品的销售,医药行业的销售人员不同于其它行业,它对专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如果是医疗器械销售,大多还要求和大型医院有着良好的关系。因此,医学生应当随时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随之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

医学生如何应对就业?

1.降低自身期望,从实际出发。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医学毕业生要适时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医学生理当从自己的自身环境、能力出发,适当地降低对就业的期望值,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降低就业层次,抢先到那些目前经济虽然欠发达,但发展后劲足、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城市去施展才华。

如果大医院找不下工作,那么就去中小医院找;假若城市中找不到工作,那就应该扩宽自己的视野,适当地走向山区,走向农村,走向基层,去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方面,可以比较有效地减缓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医务工作者、人才的局面;两一方面,也可以使刚毕业的本科生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积累经验,为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牢牢的基础。

2.提高就业能力,多参加培训。

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医学生学生自身素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医学生要明确社会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完善及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各项实践、辅导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正确指引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就业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来促进就业。

3.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

医学毕业生应当拓展就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健、康复、美容、医药、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临终关怀、养老院等:要敢于从事相关职业,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律师;要敢于到那些新办的外资或私营的医院去,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方便自己能个更快地寻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时,医学生要加强自己的自信心建设,给予自己充分的肯定,以更好的心态去对待现今紧张激烈的就业环境。那么,就要求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比如可以面向农村、中小卫生医疗机构和非公有制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小城镇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业、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就业、面向基础医学研究和相关医学领域就业、面向世界就业、就学延缓就业、创业代替就业等等,这些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向。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220年1月15至1月25日。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这个寒假,我采访了一位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姐,了解到了当前就业的前景和存在困难,并通过调查以及查询资料,以找到问题并求得解决方案。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三、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1)对社会认识能力: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2)对自身认识能力: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四、结论及建议: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资产投资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2011年,阿坝哈萨娜镇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平安阿坝哈萨娜”建立活动,不断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为维护全镇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一季度全镇社会治安形势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今年1-3月份,全镇共立刑事案件7起,破获4起,治安案件10起,全部查处;八类主要案件,今年以来,爆炸、绑架、劫持、抢劫、强奸、杀人、纵火、伤害等八类案件未发生;“两抢一盗”案件,全镇共立“两抢一盗”案件1起,其中盗窃1起;调解纠纷12起,引导诉讼4起。

二、存在的治安隐患和问题1、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破获难度增大,一些犯罪分子作案经常选取在夜间和偏僻地段,同时发现流窜性作案居多。2、治安防控力度不够,干警人员有限,不可能放到一线进行全天候监控,需要社会各界戮力同心,齐抓共管,加强联系,建立严密的群防群控体系网络。3、犯罪低龄化,治安案件大多都是一些闲散无业的社会青年所犯,并且这些人时常勾引一些校内学生,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给校园的管理带来必须困难。

范措施,避免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把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制;二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管理,不留管理的漏洞、死角和薄弱环节;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把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河道防汛等方面存在的隐患整治好。7、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把握工作主动权。采取措施,透过各种渠道,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各村(居)充分发挥治安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掌握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隐患,为镇党委、政府带给预警性信息,防止构成危害。严格执行状况信息报告制度,重要状况信息及时上报,严禁迟报、漏报和隐瞒不报。同时,加强对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和决定,及时提出决策推荐。8、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制。认真贯彻“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对工作不力,职责不落实,工作疏忽大意或失职、渎职而导致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职责。坚决做到领导职责未查清不放过,对负有领导职责的干部未处理不放过,整顿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消除不放过。

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

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还有部分医院过度的追求工作经验。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李系仁介绍,大医院要硕士、博士,目前这种用人取向全国都如此,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聘用制”。

3.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这或许就是在逃避就业现实。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根据了解,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考研人多,落选的自然也多,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也大有人在。在许多医学院校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不就业族”。“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在沈阳医学院,有一个班级90%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尤其是医疗专业的女生。他们说,现在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留在大医院,他们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就业困境。许多同学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二、毕业生方面。

1.就业倾向及薪资预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毕业生的就业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选择迎头而上面对困难,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人中大部分还是希望去省、市当中的大医院,哪怕只是能去见习,积累经验,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还有的人则会选择考研,不断学习,掌握知识,为今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坚固的基础;当然也会有人想要出国留学,增长见识,继续深造……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异的。而至于医学生的薪资预期问题,他们所期望的薪酬,与现实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41%的人选择~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挣到5000元以上。

2.就业地域意向。

有调查表明,毕业生毕业去向首选是东部沿海地区,达36.5%,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收入水平较高;次选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选为小城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却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

3.就业过程思考。

每个人对于就业,都是会有各个方面不同思考的,这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首先会考虑与自己的专业相关联的工作,来确定所挑选工作的范围;其次是考虑哪种工作更加地适合自己;再来是工作的性质,工资,与家里的远近等等这些也都是在考虑之列的。……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有学多的学问,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第一个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诚信问题:当我们考取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成为难题之后,医学生们就想到通过其他的各方面的证书来提升自己的身价,所以大学期间就努力考取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但是忽视了专业技术的学习,导致近几年的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掌握程度越来越差,到医院工作后不能都达到一个毕业生应有的职业技能。这个自身的原因也导致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二,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也波及到了医学院,原来医学院的招生分数线一直是遥遥领先,而近几年,医学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也是日益降低,这就导致医学院校的生源质量不能的到保障,最终的毕业生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也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三,任何人都想有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医学生也不例外,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能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味的考虑高薪工作,这就导致了与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这个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有问题,医学生有问题,高校同样存在问题。

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院校的教师都重视科研,对于本科生的教育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毕业生质量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医学生就业形势,而民办学校,对于本科甚至专科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视,但是自身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许多私利学校都在其他学校请老师讲课,这样势必也会影响到毕业生的质量,对年医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的政策实施,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太多,遍地都是。但工作少,竞争就很激烈。因此国家不再负责包分配,毕业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工作。但是劳动力市场信息又杂又多,找工作很不容易。

并且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景气的影响,就业形势度出现非常严峻的局面。20第四季度以来,新增就业人数明显下降,失业率也不断上升。各项数据显示,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就业形势的合理分析,不但能够为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也能为改变当前的就业形势提供一下参考。

纵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

服从分配――计划体制遗留阶段:从1978年到19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下,农村青年与广大农民一样还不能自由流动;城市青年中,由于高等教育仍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业实行的是“统包统分”,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

走向开放――“民工潮”和城镇青年的双向选择: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国家的就业管理制度有所松动。之后,政府又进一步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允许和鼓励农村劳动力的地区交流、城乡交流和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于是带来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民工潮”,农村青年就业的观念逐渐走向开放。

自主择业――追求发展的多元化时代: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农村青年就业19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农村青年开始在城市工作、生活甚至定居。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年在就业选择上走出了“糊口策略”,外出务工也不再以“赚钱”为第一原则,而是以“经济理性人”形象把寻求发展放在第一位;不再甘愿充当城市的“过客”,而是力争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想成为城市的一员。

2.1就业困难程度急剧增加。

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佼佼者成为一个集中的弱者群体。年之后,不少大学生开始出现失业或者隐形失业的状况,到年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因素,已经远远不限于本国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能力,更多或更宽的是来自于全球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的'人才竞争力。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就业困难急剧增加。

2.2就业时的薪酬难以接受。

即使是就业了的大学生,也在面临微薄的收入与生活支出的巨大压力。大学生经过了最少15年的教育过程,但是15年后只有2000+的工资时,如果在一线城市独立生存的话,这些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的体面生活支出。这让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更加艰难。对于那些借助国家贷款或者是生源地贷款的毕业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压力就更大了。

2.3就业难对后期教育的影响。

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链。如果大学生无法就业的话,还会影响到无数中小学生家长的观念意识。中小学生家长就会反思,自己给孩子进行了大笔的投资,而且学生学习很刻苦、很努力、成绩也很好,但结果却是找不到工作。这不仅浪费了金钱、牺牲了孩子的美好童年,还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当中小学生家长观念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直接会影响到教育这个产业链,以及依附于教育的附属产业,进而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形态。

3.1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扩招)。

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

3.2教育机制的弊端。

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

3.3高校毕业生自身问题。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

高校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脱离了高中那种艰难的学习生涯,认为大学就是用来玩的,以至于到毕业的时候不能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导致面试的时候被用人单位不予录用。

4针对性对策。

4.1国家和社会方面。

例如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和公平的就业机会;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2学校方面。

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4.3高校毕业生自身。

(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2)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3)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参考文献。

[1]李迎军.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与对策.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

[2]刘晖,马良,张彩霞.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

书法就业前景分析调研报告

当岁月的脚步跨进21世纪的门槛,信息技术所催生的新事物及一些新的观念,在不断横扫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甚至是思想意识。在这个信息时代,是否还需要像过去那样强调写字教学,我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主张,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拥抱现在的热情,也看出立足传统的坚定,同时更看到了大家因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文明所蚕食而产生的忧虑。

目标: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

目的:了解当代人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项目:通过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

任务:调查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学习书法的兴趣。

尽可能调查较多的职业人群,了解各个阶层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与需求,进而确定目标,制定相关计划,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的发展自己,回报社会。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正确的引导,书法是什么,学习书法的意义又是什么,学习书法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是理论方面。在实践方面,我们要去感受,直观的看前人的书法作品,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一种对美的天然感悟力,相信都能有自己的喜好。

二是到相关的教育机构现场观摩,听老师的讲座,看他们的挥毫泼墨,激发潜在的欲望。

三是实际体验,学习跟着书法兴趣班,试行一段时间,从实践中加深兴趣。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1.是否接受过书法培训;

2.是否了解书法的分类;

3.是否了解历代经典书家及其经典碑帖、艺术成就、历史地位;

4.是否能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是否能通过书法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6.是否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学习、生活及社会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

7.是否能通过学习书法爱上书法。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旧文化不断更替,文化趋向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创作。如何继承和发展,区别对待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文化传统,进行纵横方面的融会贯通,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已成为各个领域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xx年对于书法专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多年呼吁要在全国中小学阶段开设书法课,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代要求书法教育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积极与时代结合,不断发展自己,与时俱进。

分析:我认为学院设置的课程非常合理,基本包含了美术学院所要学习的各个专业。

个人意见:学院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适当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社会生存能力。

1.特长: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大致了解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

欠缺:宣传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2.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提升自己,为书法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首先保持并提升在楷书方面的能力,发挥自身优势,行草书跟进,提高创作能力,同时提高篆刻的比重。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的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会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会计在公司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到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平常在学校学到的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工作经验,还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为了积累关于会计专业的工作经验,我在唐山三友集团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就业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就业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这里的同事对我非常和气,他们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也是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我很感激他们对我的教导。在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能遇上这样的师傅真是我的幸运。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的收获很大,我学会了录入业务、记账、登帐、填制记账凭证、使用打印机等好多的知识,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之道,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的了解了会计专业的特点,发现电算化在公司的使用日益普遍等等。以下就是我的实习收获和所得。

公司里凭证的填制已经基本上由电脑生成打印机完成,很现代化,而且我发现这里所使用的用友软件很方便快捷,网络已经能很好的为公司服务了。

一个月的实习我基本掌握了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结账以前必须先对账,对账主要是为了发现和纠正记账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因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而且差错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如记账凭证填制中的错误、记账过程中的错误、实物保管过程中的疏忽等等。因此,在会计期末将账簿同会计凭证、其他账簿、实存物资相核对,可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同时为报表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查找漏记、重记错差的方法。总帐与分帐不平时,如果差错数是72,就得先看凭证上有无72这一笔数字。如果发现有这一笔,就应看有关帐户是否有漏记、重记的情况。

二、查找反方向差错的方法。这种反方向的.差错数,一定是偶数,可用“2”除尽。所得的商数就是差错数。

电算化在公司的普及使用,让我对电算化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因为公司分工较细我是在销售部实习,所以涉及到的都是和资金流入有关的会计科目,应收账款很常见,使我对应收账款有了认识。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应收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有以下方面。

1、扩大销售,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费用的开支。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就业性。还有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就业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匪浅。仅仅的一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综合素质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而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应教育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能力培养,树立诚信意识,学会职业规划.

作者:王b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主观原因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学号1102120xx2。

日期220xx年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郑州华信学院大四学生。

三、调查时间:220xx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就业的影响。

五、调查结果1、普遍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担心就业。

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对当今就业形势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认为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学生高达67%。另外,普遍大学生都关注就业信息,且出现对就业过忧现象。从大一就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大学生高达45%,还有22%的学生在大学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只有3%的学生在大四时才对就业信息进行关注。

从调查发现,普遍大学生对就业城市期望都较高。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到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们对就业的收入期望也较高。对于到小城镇工作,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为后不选择。调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资都在20xx元左右,而对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没有人能接受。

3、就业依赖性大。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荐,而并非自己的自荐与介绍。其中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学生高达85%,通过学校推荐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当今的信息媒体较为广泛,在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多,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较完善,是学生能较清晰的了解当今形势。

2、对职业的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城市位置、社会地位。导致这结果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过多的追求拜金主义,而缺乏了对工作内在价值的思考,对自身价值实现的思考。就业观滞后。

3、就业依赖性。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求职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普遍认为靠人际关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导致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由于人才市场较为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多重选择。在这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形成了一种靠人际关系上岗的潜规则。

七、结经验体会。

针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小组经讨论,就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着“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针对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改变他们只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思想。让大学生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只把职业活动当成谋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视个人素质的培养。

就业与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业。

3、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能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对此,学校应多对学生开展开展就业指导。

书法就业前景分析调研报告

我校青少年书法教育活动坚持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20xx年被评为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组织单位;20xx年11月被《书法报》社授予“全国硬笔书法实验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中小学书法展示赛优秀组织单位;20xx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评为“好字行天下杯”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暨现场总决赛优秀组织单位等。学校师生在国家级、省级书法比赛中获奖一百多人次。目前,学校书法教育已逐渐形成特色,飘香翰墨已逐渐浸润师生心田。

现将我校开展书法教育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关于加强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通知》和《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我校成立了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室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务处督导评价、年级组具体落实、书法工作室专业引领、语文教师组织指导的四级管理网络,确保了书法教育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评价,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20xx年学校聘请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书法报社全国硬笔书法讲师团专家成员、赣榆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光担任专职书法教师,成立了书法工作室,负责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和全校师生书法专业指导工作。

每年暑假,由书法工作室负责组织教师“三笔字”培训,要求全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至今有两期150多位学员毕业,第三期培训拟于今年暑期进行。

学校还不定期地聘请外来名家举行讲座。20xx年3月,中国通用格发明人、写字教育家、书法家黄德廉先生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通用格写字法”培训。他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总结出“十二字”书法精髓,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快速规范写好汉字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辅导学生写好汉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推动了华杰书法教学的发展。

20xx年我校组织一百多位教师参加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七届教师“三笔字”书写大赛,杨光老师获硬笔一等奖和毛笔一等奖;刘健、王有亮、顾绍蕾、郝田媛等老师分别获得毛笔、硬笔六个二等奖,另有十九人三等奖,五十六名优秀奖,获奖率在80%以上。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通过培训和比赛活动,教师的书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

书法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使学生真正能写好汉字,学校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分成四个板块进行。

一是开设写字课。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书法课一节,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课间时间进行训练。

有段时间,由我校刘建老师书写语文教材中的规范汉字,提供给学生使用。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摸索,由杨光老师负责,组织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内容涵盖硬笔楷书、行楷书和毛笔字。目前师生统一使用杨光老师编写的书法校本教材,训练以硬笔为主、兼习毛笔。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需要,制定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学校要求利用书法课进行书写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书写习惯。“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书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二是落实每天练习。学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钟时间练字,由班主任管理,语文老师指导。每天的练习,巩固了写字课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常态书写的水平。

三是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为了培养特长学生,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利用下午大课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命名为“展怀书院”,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指导,内容以毛笔为主。学生在学习书法技能的同时,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丰富自身的素养。兴趣小组学生每年为学校书画展提供大量优秀作品,许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学楼墙面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坚持日常写字规范。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三环五模六度”模式坚持五分制多元评价标准,其中“美观性”一项要求“板书工整,要点清晰,概括性强,有吸引力”。此外,学生使用校本导学案有“书写等第”的评价;每学期教务处组织的校本视导将书写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予以量化评估。这样,每堂课上,每一次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书写,教师都要认真指导和要求。规范书写已形成常态。

学校每学期初举行一次“振兴写字”启动仪式。由校领导和书法教师参加,对全体学生进行写字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庆之前,学校出资,美术组组织,全体师生舞文弄墨,画画儿、写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时间训练,以争取拿奖。

每学期举办书法教学观摩课活动。由杨光、刘建等老师执教,全体语文老师参加,研究书法教学,提高教师书法课的教学水平。

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展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环境氛围设计、学生学习小组展示环境设计等,师生书法作品和板书书写评比纳入班级考评,分三个等级奖励。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官方牵头,与马斯顿学校和叶柔嘎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实施学生互访交流事宜。20xx年常务副校长杨国诗带领访学团与澳洲姊妹学校进行访学交流,师生书法作品漂洋过海,成了双方感情交流的纽带。

此外,学生每学期手抄报评比由团委组织,参加省市各级比赛由美术组组织,活动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仅以20xx年为例,我校一百余名学生参加书法报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横峰杯”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刘常羽荣获金奖,另有两人获银奖,七人获优秀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培养其对书法的深厚感情,学校下力气美化校园。和以前相比校园环境有了很大变化。

学校新改建的大门宏伟典雅,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九字校名,颇有“龙腾虎卧”的气概。进门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军方撰文、杨光书写的《华杰赋》,颇有“铺陈流畅”的风范。“中华英杰”墙上历代先贤鲜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时刻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校园西隅的“百草园”,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汉字,配上鲁迅的训导话语,发人幽思。国粹廊的楹联等书法作品,令人流连忘返……校园内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文化气息,为现代化教育,为学生求学成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正对校门的英华楼上,六个大字“华杰创造未来”赫然映入眼帘;悦读厅内闪耀着“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触摸着大厅内的地球仪,教育的国际视野悄然印在学生的心目中。

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校书法教育才刚刚起步,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书法就业前景分析调研报告

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校书法教育才刚刚起步,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当岁月的脚步跨进21世纪的门槛,信息技术所催生的新事物及一些新的观念,在不断横扫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甚至是思想意识。在这个信息时代,是否还需要像过去那样强调写字教学,我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主张,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拥抱现在的热情,也看出立足传统的坚定,同时更看到了大家因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文明所蚕食而产生的忧虑。

目标: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

目的:了解当代人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项目:通过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

任务:调查社会大部分职业人群学习书法的兴趣

尽可能调查较多的职业人群,了解各个阶层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与需求,进而确定目标,制定相关计划,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的发展自己,回报社会。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是正确的引导,书法是什么,学习书法的意义又是什么,学习书法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这是理论方面。在实践方面,我们要去感受,直观的看前人的书法作品,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一种对美的天然感悟力,相信都能有自己的喜好。

二,到相关的教育机构现场观摩,听老师的讲座,看他们的挥毫泼墨,激发潜在的欲望。

三,实际体验,学习跟着书法兴趣班,试行一段时间,从实践中加深兴趣。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

1.是否接受过书法培训;

2.是否了解书法的分类;

3.是否了解历代经典书家及其经典碑帖、艺术成就、历史地位;

4.是否能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5.是否能通过书法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

6.是否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对学习、生活及社会交际产生深远的影响;

7.是否能通过学习书法爱上书法。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旧文化不断更替,文化趋向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创作。如何继承和发展,区别对待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文化传统,进行纵横方面的融会贯通,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已成为各个领域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0xx年对于书法专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多年呼吁要在全国中小学阶段开设书法课,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代要求书法教育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积极与时代结合,不断发展自己,与时俱进。

分析:我认为学院设置的课程非常合理,基本包含了美术学院所要学习的各个专业。

个人意见:学院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可适当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社会生存能力。

1.特长: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大致了解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

欠缺:宣传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2.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提升自己,为书法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首先保持并提升在楷书方面的能力,发挥自身优势,行草书跟进,提高创作能力,同时提高篆刻的比重。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的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会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的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北京市教委3月19日下发《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计划本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同时,构建“一街三园”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在中关村等地分别建设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以及“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为大学生创业免费提供场地支持。建设“中关村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辅导、培训、融资、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创业服务纵深化、专业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业咖啡模式将创业的各个元素以最具亲和力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糅合在一起,满足创业者的多方面需求也推动产业发展,正在被全国各地有所创造地复制。模仿这种模式,专门为大学生服务的创业大街显然价值不小。可以想见的是:试错学习的需求更加被强调,和高校各院系的关系更加紧密,文化更加年轻化……当然,这些都需要在市场推动和政策细则引导下实现。如果仅仅是随便规划出一条街建起房子,那么就丢掉了创业大街的精髓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生周雷成立的公司到昨天正好一年,他昨天盘点收入,这一年他个人获得纯利润8万元,这些是“诚信”的回馈。

周雷是信息系大二学生,“重信”兼职团队负责人。周雷介绍,因家庭困难,他刚进大学就在校外做兼职。可是兼职过程中他遭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大一那年“十一”,他通过中介找到一份发传单的工作,讲好80元/天,可7天下来,中介老板却变卦了,只给60元/天,他只能自认倒霉。后来,他又不断听到身边同学朋友兼职中遇到的各类“不诚信”事件,拖欠薪酬、临时变卦、跑单等。周雷暗下决心创建一支“重信”兼职团队,为许多和自己一样的大学生兼职“保驾护航”。

周雷告诉记者,去年4月团队成立,现在核心成员有3人,“重信”是团队的名字,也是经营理念。团队出去“找活”,然后分给兼职的大学生,工资由他们团队发。

去年9月,团队承接了一个房地产公司兼职,可完成后,事前和对方谈好的5万元报酬却迟迟不给,为守承诺,三人自讨腰包将5万元先垫付给学生。后来5万元虽讨回来了,但是中间曲折只有他们知道。

合伙人兼室友李闯说,周雷是一个有梦想、肯吃苦的人,他创建兼职团队,一方面是为自力更生,另一方面也是想为身边的同学朋友做点事,现在同学们想找兼职,都会来找他,因为找他“靠谱”。

在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需求会有所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改变以“存量决定增量”的增长模式,重点对以后的“增量”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专业学位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于学术研究生,不是根据学科来设置的,而是根据职业和岗位需求来设计的。与学术研究生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和结构更要密切集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保证。

工程和工科类人才培养,无论是学术研究生,还是专业硕士研究生中都是占比最高,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占到了全部专业研究生在校生的29.65%,学术研究生更是高达35.64%。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工科人才所需占比会逐步呈下降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由中期阶段到后期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第三产业占比会进一步上升,第二产业占比进一步下降,我国工程专业研究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占比会进一步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培养的绝对数量与规模会有所下降,而是在研究生整体培养规模的相对比例可能会有所下降。

从国际比较看,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文社科类硕士研究生一般高于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2011年,美国工学研究生占比约为9.0%,英国工学研究生占比为7.4%,澳大利亚工学研究生比为6.9%。

从学科分布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在美国,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硕士学位年授予数与理工农医类学科的硕士学位年授予数渐渐拉开距离。在2000年,美国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共授予硕士学位32万个,占当年美国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70%。至2010年,该类学位的年授予数已接近50万,占当年美国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71%。而同期,在理工农医类学科,美国每年授予的硕士学位数均低于18万。

2001年以来,英国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数一直超过理工农医类的硕士学位授予数。自2001年至2011年,英国高校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授予的硕士学位数由45095个增长为106290个,理工农医类学科授予的硕士学位数则由20000个左右增长至56235个。

当然,日本情况比较特别,理工农医高于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自2001年至2011年,日本理工农医类学科硕士学位的授予数一直维持在4万个左右的规模,而同期,该国在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学科授予的硕士学位数则一直低于2万个。并且,日本的工科硕士研究生占比例较高,大约为40%。

工科类人才除了规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结构应该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科技、信息产业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进一步优化培养结构,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起关键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其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事关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如信息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柱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动力,如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辅助产业等是发展的重点,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应该得到加强。现代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淘汰落后产业,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铁路运输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业的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总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占比会有所降低,培养结构会进一步优化,这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和以科技进步、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不健全,政府职责不到位情况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过度市场化,导致我国各地发展严重不均衡,也导致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而且推进城镇化战略,挖掘内需潜力,关键在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积极发展教育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培养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关键是师资培养培训。2012年,我国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4.35%,而美国教育类研究生占比为20.8%,是所有专业研究生中最高的,英国教育类研究生占比为16.6%,也是较高的。我国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培养还有较大空间。同时也存在结构优化问题,应改变师范类院校培养教师的单一渠道,扩大综合性大学参与培养培训教师的空间,这既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加强竞争,提高服务水平。

其次适度扩大医学类、健康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012年,我国医学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中,临床医学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13.0%,口腔医学为0.76%,药学为0.25%,中药学为0.34%,护理为0.1%,公共卫生为0.24%。在美国,医学及相关学科占比为10.1%,英国为13.4%。虽然我国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较高,但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应该加大医学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模,同时也要优化结构,加大护理、健康学科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规模。

除教育、医学卫生健康之外,公共组织与服务、法律等也需要发展,但与国际相比,与我国实际需求相比,法律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占比已经很高了,高发展的发展空间不大。2012年,我国法律硕士占到了6.82%,公共管理占到了4.00%。美国公共管理与服务占比为4.7%,英国法律专业研究生占比为4.1%。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水的生产和管理业、燃气供应和管理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环境管理业等方面也急需一批专业高层次人才,可以考虑适度提高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

我国产业结构中,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从1978年到2013年的35年,我国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23.9%上升到2013年的46.1%,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3年的38.5%。服务化程度稳步提高,服务化占据经济和就业的主要地位。第三产业发展中,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文化艺术业、旅游业、体育产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等都既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又能拉动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新时期需求的文化产业、新闻传播、体育、旅游管理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这些方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如2012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1.11%,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占比为0.31%,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70%,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16%,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18%。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适当考虑新设一批专业学位,因为原来的这些专业学位主要是依据公益性产业来设置的,现在也要考虑到营利性、经营性产业的发展需求来培养人才。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适度扩大和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保障服务业、金融业、邮政业、计算机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道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未来需要一批高层次人才。目前,我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占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为1.33%,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59%,保险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为0.22%,还有许多新兴服务业缺乏相应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应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增加个别专业学位类型,适度扩大个别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

2012年,我国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占比为1.87%,风景园林占比为0.42%,林业为0.12%。美国的生物与农业类研究生占在校研究生的比例为5.5%。我国是农业大国,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应提高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设相关专业学位类型,除了现有的农林管理类专业外,更要根据产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

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5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四)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3、一些劳动力输出地方已经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3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当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失业救助,救助期不超过半年。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