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分享(优秀15篇)

时间:2024-02-24 16:33:07 作者:琉璃

在工作中,总结能够发现问题、找出改进措施,并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写作范文的精彩推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策略

听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我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专心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在这方面上,我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在教学上,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只要看到有学生特别认真听讲,我就适时表扬,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某某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其他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向他学习并做好。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除了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天真无暇,当老师提问时,都会高高举起小手不停地喊:“我来,我来。”但是当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就会马上泄气并开始说小话、随心所欲地看书、玩东西等等。此时,我会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或是“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地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数学很注重的是思维思考,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满堂灌,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学、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另外,有些小孩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每次一说到没学过的内容,他们便很快说出答案。别以为这些学生已经理解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其实他们根本上就不懂得是如何思考出来的。于是我问他们:“你算得真对,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吗?”这样一来,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就会沉下心来思考如何解释。而对于其他不会算的小朋友我会这样去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会算那么多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哦,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一来,其他同学也会积极地去动脑筋思考。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了,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但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胆小,不敢回答问题或是没有信心回答问题,说话的声音很小。对于这种情况,先是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对于那些不善发言或是怕发言的学生,我总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以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

二、寓教于趣,激发竞争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注意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于表扬与奖励,唤醒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的确,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形象化是直观性原则的直接体现。直观教学能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运用形式多样的实物、挂图、图形、学具、动画、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以及现实生活的实例,还有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灵活多变地呈现教学素材,变枯燥乏味的“例题式”教学,为充满童趣的“直观式”教学。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有规律排列的彩旗、灯笼、星星,让学生找出规律,下一个是什么图形。在了解了有规律的排列之后,让学生自己用学具按照一定规律摆出几组图形。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有规律的事物,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在生活中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初步感受规律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这种形象具体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进而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2.教学语言生动化。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激发。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把儿歌引用进来,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彩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花生,9像豆芽。”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氛围情境化。

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到使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创设情境,如游戏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竞技情境、问题情境,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思考、一起活动、一起感受。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在熟悉的生活中,在笑声中,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

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不难理解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更爱学习数学。

一年级趣味数学比赛的教学方法

1.利用数字图书馆,精心备好课:老师可查阅数字图书馆,将下节课要上的内容精心设计好导入这一环节,导入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2.课堂巧设教学情境:老师在课堂上巧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一起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动等待结果,在一起探索中步步前进,激发学习热情。

3.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中的实践,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们感觉学了数学很有用,体会到学好数学的价值。

4.课堂语言生动、风趣和幽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要生动、风趣和幽默,这样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乐于学数学,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其乐无穷。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

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基本认知巩固后,概念教学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弄清概念彼此间的区别与联系,让概念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引导,把原有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新概念进行比较,充分去感悟和理解新概念,把新概念与原有知识整合,逐渐缩小原有知识结构与新概念的差距,建立新的融合的知识结构。

如:掌握百分数含义后,就要求学生比较百分数与分数间的异同点。为什么百分数不能带单位,而分数既可以带单位也可以不带单位?在何种情况时二者可以互换?再如学生基本认知数轴后,要求学生分析、归纳出数与数轴的关系。可以这样的提问:任意一个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那么是否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数?数轴上的点如何表示数的大小?以上方式,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交叉,但是也要注意时机的把握,过早地进行比较是不合适的,反而容易让学生混淆概念含义,使学生迷糊不清。

利用概念内在逻辑,逐步形成概念体系。

数学概念逻辑性强,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概念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概念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概念认知结构。首先,教师要根据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知识体系;其次,还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具体的知识情境中的不同意义,以及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如:表示某个数的一半,可以用小数0.5来表示,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用百分数表示就是50%,也可以通过对折来表示。同一数量关系可以计算题、文字题或应用题来表述。又如分数线这个概念,在初步认识这个概念时是把它作为平均分来认识。当学习了除法后,就可以把分数线看作运算符号。在学习了比的意义后,分数线就可以当作比号。所以,通过对概念系统化的过程,可以看出概念的组成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结构。我们要在具体的练习中让它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

一年级趣味数学比赛的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

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

方法。

有哪些?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针对这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重视与引导,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使之能够尽快适应自身小学生的身份以及小学生活。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以学生的实际情感因素以及其情感体验作为出发点,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通过深入揣摩课本中的教学意图,再将自己定位为课堂引导者,引导着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以游戏作为主要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再借由各种多媒体教具,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体验到的真实情感,准确掌握教学内涵以及教学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促使学生端正其。

学习态度。

增强其学习信心并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

例如,小学生大多比较喜欢听歌、做游戏和看动画片,如果能够在教学环节引入动画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吸引其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感受中学习数学。鉴于此,教师在讲解《连加连减》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投影仪,再结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中的动画形象,以喜羊羊摘瓜与美羊羊送瓜的画面展现教学内容,并邀请两个孩子对内容进行解说,将其录音之后,再以相关计算机技术将二者进行融合,最后便可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变为动画世界,能很快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其注意力。但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更加丰富教学课件的内容。

加强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再由这种责任感督促其积极探索知识,并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的模式为主,在合作、讨论环节,学生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了解、相互质疑以及假设、推论等,共同探寻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2]。此外,在经历过讨论与交流之后,学生还能客观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在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不同观点、不同讨论结果进行客观指导,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钻研、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进位加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9加几”作为基本形式,设置几个数学题目,再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以下内容:一只小白兔去卖胡萝卜,篮子里装着9个胡萝卜,篮子外面有4个。小猴子问小白兔:“你总的有多少个胡萝卜?”小白兔盯着胡萝卜看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此时,教师提问:“你们能够帮助一下小白兔吗?”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都会找出自己的学具进行计算,但是在独立计算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学生已经得到了答案,还有部分学生眉头紧锁。此时,教师再说:“各小组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学生听过之后,又会变得更加活跃,开始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十分激烈。持续讨论几分钟之后,教师终止讨论,并安排各小组的组长陈述其讨论结果,部分小组认为小白兔共有12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3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4个胡萝卜。此时,教师需进行准确引导,指点学生拿出其学具,再根据题目内容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至计算的过程中,从而计算出正确答案。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

儿童。

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

经验。

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教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6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4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3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不发言或怕发言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___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___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还可以让怕发言者复述敢说者发表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游戏的引入。

教育。

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游戏就是鼓励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去主动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1.课中游戏穿插。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注意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插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知识,主动学习,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6的组成与分解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在用纸做的帽子上分别写上数字0~6,让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快速地找到和自己相加和是6的另一位朋友。学生在紧张而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6的组成和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前游戏导入。

刚进入上课的时候学生还无法从课间玩耍的状态进入学习状态,无法全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紧扣课堂新知的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让学生对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如在上课初始,让学生玩“乘坐公交车”的游戏,公交车每到一站就有人下车,有人上车,通过上下车的游戏,学生感受到有关加法和减法以及加减法混合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更乐于学习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重点、难点在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内得以顺利解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捉了5只小鸟,并讲了一个。

故事。

5只小鸟都出去捉虫了问:“窝里还有小鸟吗?”生答:“没有。”“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0。”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了0的含义。用生活中的素材吸引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

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交流,有赖于他们的心理安全和自由。

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以便充分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看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和亲密的合作者。教学时用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尽可能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注意在语言上、语气中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对学生的评价应多使用“讲得好”“讲得真好”“做得不错”“方法妙极了”等激励性语言,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就会很愿意投入数学交流活动中。

鼓励表达,培养交流的意识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基础。

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策略

组织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还和老师组织课堂纪律的好坏有关。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感情、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堂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学生喜欢比赛,表现欲强,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男女同学比赛,小组比赛和大组比赛,激发学生的激情,同时,一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我经常换着形式比,有时进行爬山比赛,看看谁最快爬到山顶;有时进行摘果游戏,看看谁摘的果子最多;有时进行互吃苹果比赛,谁表现好就可以吃对方的苹果一口,直到把对方的苹果吃完算赢等等,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比赛中充满激情,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外,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很难在一节课里都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也设计了一些整顿纪律的儿歌,比如: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拍拍肩,(双手交叉拍);七、八,扭扭腰,(双手掐腰);九、十,快坐好!如果课堂上有人讲话,我就会说:小鸟小鸟在哪里?学生:小鸟小鸟飞走了。(双手做飞的动作)如果有人做小动作,我就会说:小猴小猴在哪里?学生:小猴小猴溜走了。(双手做溜走的动作)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效组织课堂,使课堂充满激情。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把他们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状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0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小猴最喜欢吃桃子,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会工夫就摘了2个桃子,你们看,他吃了几个?(1个)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2个桃子,吃了1个,还剩1个:2-1=1)。可是,他吃了1个桃子后觉得不够饱,于是,他又吃了一个。你们看,现在还有几个?(0)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1个桃子,吃了1个,就没有:1-1=0)你能说说0表示什么吗?(什么都没有)这样设计,把原本生硬的数字变成学生喜欢的故事,吸引他们到故事中,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说出来,使学生乐学、易学。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比如:我在教学“5的认识”时,设计“抢凳子”这个游戏: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只有生动、形象和有趣的语言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完“10的组成”后,我把10的组成的数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真亲密;4646,一起走;55,凑成一双手。这样,学生在形象易懂的儿歌中很容易记住10的组成。

(四)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声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又比如我在教学“9的组成”时,我让学生摆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并与同桌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把9的组成这一抽象内容变成具体的操作,从而很轻松、容易的掌握9的组成。

三、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教学《分类》时,使学生理解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同一性后,让学生对水果、颜色和平面图形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探究其中分类的多样性,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和集体交流感受到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而在一道有平面图形,有立体图形,有大小图形,有不同颜色图形的题目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看看能有几种分法,只要学生是同一标准分类就可以,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比如在教学“10的认识和组成”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物森林里举行“保龄球大赛”,邀请了8个小动物参加,让学生猜一猜小动物们有可能一次打中几个保龄球?没打中几个?学生可以动手画画,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再通过汇报总结出10的组成,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你参加比赛,还有可能是什么情况?最后按照成绩给小动物排队、发奖(找规律)。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了到提高。

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措施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一年级趣味数学比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简化数学教学的难度,小学阶段,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加减法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集中在课件上。

如,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先播放一段儿歌活跃课堂气氛,然后以动画的形式依次播放5只猴子,边播边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一共有几只?”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正确答案,加一只猴子问“现在有几只?”,再加两只猴子问“现在有几只”,以此类推,加到10只猴子后给全班学生以鼓励,相反,从10只猴子依次递减直至减为0只,请一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处以画画的形式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教师提问:“现有6只兔子,减掉2只后还有几只”,学生画出2只猴子得到正确答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简洁,又可以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集中力最为集中的时候讲授课本内容。

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好奇心强,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这是小学生身体与意志迅速从家庭环境下脱离出来,形成个性的阶段,教师要改变学习任务单调、乏味的外在形态,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一个一个小故事,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课本内容,使学生感知自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训练。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连加连减时,可以这样开始,同学a与同学b星期天去采蘑菇,天气很凉爽,a、b同学采呀采呀,他们一会到小溪边捉鱼,一会在草地上捉蝴蝶,玩的开心极了,到了中午,他们一起数采到的蘑菇,此时,教师停下来提问,哪位同学为他们出个主意,看看哪种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又快又准确的数出蘑菇的总数?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提出建议,教师继续讲故事,两位同学回家后,将蘑菇分给c同学一部分,又分给d同学一部分,这时提出问题,“这时ab同学还剩多少个蘑菇?”。一年级小学生普遍反应小学课堂与幼儿园课堂相比,讲课的速度太快而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教师要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过渡到正规的义务教育教学轨道当中。

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不发言或怕发言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

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还可以让怕发言者复述敢说者发表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教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6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4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3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课程纲要分享课》听课报告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讲课能力,听课能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好好地将这些收获写成一份听课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课程纲要分享课》听课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悦老师讲了一年级的数学课程纲要分享课,作为同年级的老师,我并没有参与课前讨论,我想知道,不同的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来讲,效果的达成是否一样?但是同组的老师共同参与了课后研讨,研讨中,思维的碰撞,不仅解决了一些课堂中的问题,也引出了我更多的思考!

课堂中,张老师的用游乐园导图引入了课程纲要,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之后,引导学生阅读目录,将六个单元按照某个标准进行分类。孩子们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准确的进行了分类。随后,讲了讲这学期的期末评价方案,并且让学生经过思考,写出学习计划!

这节课中,孩子们能够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活动。但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凸显!

课程纲要分享课,近三年来,一直在进行!虽然教了三届一年级和二年级,但是对分享课如何上,脑海里没有一个具体的轮廓!每一年都尝试改变,却总有不足!

想要上好这节课,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课程纲要分享课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的年龄尚小,如何因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安排教学设计?一年级的数学课程评价如何做的更有效?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我评价?......

我想:目的应该是了解本册书要学习到哪些内容?哪些知识是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年龄小,可以用更直观生动的图,来激起他们的兴趣!每人发一张这样的图,如用一棵大树来表示这册书,树干表示基础部分(加与减),树干上方留出大大的空白。课中引导学生,补出枝繁叶茂的部分,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分辨出重难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

同组老师教研时,有很多好的建议,如: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进行分类?让学生写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在导入某个单元时,注意与旧知联系起来,让学生猜测要学到的新知,加强记忆等等。

听说《开学第一课》已经好久了,我们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能不能找个名师来一次透彻的解析呢?不要诸多问题,只求实用的招数,希望哪天可以豁然开朗!

一年级趣味数学比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简化数学教学的难度,小学阶段,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多媒体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加减法时,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集中在课件上。

如,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先播放一段儿歌活跃课堂气氛,然后以动画的形式依次播放5只猴子,边播边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一共有几只?”学生回答完毕后,播放正确答案,加一只猴子问“现在有几只?”,再加两只猴子问“现在有几只”,以此类推,加到10只猴子后给全班学生以鼓励,相反,从10只猴子依次递减直至减为0只,请一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处以画画的形式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教师提问:“现有6只兔子,减掉2只后还有几只”,学生画出2只猴子得到正确答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简洁,又可以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集中力最为集中的时候讲授课本内容。

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好奇心强,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这是小学生身体与意志迅速从家庭环境下脱离出来,形成个性的阶段,教师要改变学习任务单调、乏味的外在形态,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一个一个小故事,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课本内容,使学生感知自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而不是被动接受训练。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连加连减时,可以这样开始,同学a与同学b星期天去采蘑菇,天气很凉爽,a、b同学采呀采呀,他们一会到小溪边捉鱼,一会在草地上捉蝴蝶,玩的开心极了,到了中午,他们一起数采到的蘑菇,此时,教师停下来提问,哪位同学为他们出个主意,看看哪种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又快又准确的数出蘑菇的总数?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提出建议,教师继续讲故事,两位同学回家后,将蘑菇分给c同学一部分,又分给d同学一部分,这时提出问题,“这时ab同学还剩多少个蘑菇?”。一年级小学生普遍反应小学课堂与幼儿园课堂相比,讲课的速度太快而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教师要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过渡到正规的义务教育教学轨道当中。

一年级趣味数学比赛的教学方法

一、家长应当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在初学习的时候,会有学习困难,特别是上学期离开了家不习惯。所以孩子刚入学的两个月,家长应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氛围,不能过分看重成绩。

二、孩子在学校中也有一些表现好的时候,家长一个方面要告诉孩子不能骄傲。另一个方面在取得好成绩时,家长也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当然赞美也是点到为止,别把自己孩子夸得天下无敌了,往往会起反效果,使得孩子虚荣心膨胀。

三、家长教育孩子的日常习惯时,不能总说孩子笨,淘气。他心里会抵抗。聪明的家长应该是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哪里做得不好,怎样做才能更好。让孩子自己从心里认识到错误,而不是家长骂一骂他被迫接受了,要让孩子心悦诚服的接受。

四、现在学校有很多作业是要求亲子共读或者亲子共作的。那是为了拉近亲子关系而设立的。家长总是说忙,孩子往往内心需要陪伴。家长不妨下班回家陪伴孩子画一幅画或者亲子制作,其实也花不了家长多少时间,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慢慢地听你的话了。

一年级趣味数学比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以学生的实际情感因素以及其情感体验作为出发点,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通过深入揣摩课本中的教学意图,再将自己定位为课堂引导者,引导着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以游戏作为主要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再借由各种多媒体教具,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体验到的真实情感,准确掌握教学内涵以及教学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促使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信心,并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

例如,小学生大多比较喜欢听歌、做游戏和看动画片,如果能够在教学环节引入动画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吸引其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感受中学习数学。鉴于此,教师在讲解《连加连减》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投影仪,再结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中的动画形象,以喜羊羊摘瓜与美羊羊送瓜的画面展现教学内容,并邀请两个孩子对内容进行解说,将其录音之后,再以相关计算机技术将二者进行融合,最后便可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变为动画世界,能很快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其注意力。但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更加丰富教学课件的内容。

加强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再由这种责任感督促其积极探索知识,并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的模式为主,在合作、讨论环节,学生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了解、相互质疑以及假设、推论等,共同探寻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2]。此外,在经历过讨论与交流之后,学生还能客观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在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不同观点、不同讨论结果进行客观指导,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钻研、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进位加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9加几”作为基本形式,设置几个数学题目,再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以下内容:一只小白兔去卖胡萝卜,篮子里装着9个胡萝卜,篮子外面有4个。小猴子问小白兔:“你总的有多少个胡萝卜?”小白兔盯着胡萝卜看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此时,教师提问:“你们能够帮助一下小白兔吗?”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都会找出自己的学具进行计算,但是在独立计算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学生已经得到了答案,还有部分学生眉头紧锁。此时,教师再说:“各小组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学生听过之后,又会变得更加活跃,开始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十分激烈。持续讨论几分钟之后,教师终止讨论,并安排各小组的组长陈述其讨论结果,部分小组认为小白兔共有12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3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4个胡萝卜。此时,教师需进行准确引导,指点学生拿出其学具,再根据题目内容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至计算的过程中,从而计算出正确答案。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教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6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4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3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不发言或怕发言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___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___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还可以让怕发言者复述敢说者发表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一年级趣味数学比赛的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

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