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北师大精选大全(14篇)

时间:2024-04-16 02:23:05 作者:笔砚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查阅范文范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

北师大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了“包装糖果”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的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初步认识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物品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但实际所需的包装纸又比物体的表面积大,因而教师要和学生理清本课研究的是“接口处不计”的包装方式,这样的活动才能和生活进行有效沟通。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法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

【教法学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难点是: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师: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来一睹同学们的风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说“加油!我是最棒的!”。(生齐说)。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生:可以)上课!

二、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包装的目的不仅如此,在包装中还有许多其它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再过几天就是李老师的4岁小侄子的生日,我买了盒蛋卷,(课件出示一盒长方体形状的蛋卷盒(10cm×8cm×5cm))老师也打算把这盒蛋卷包装后送给他,(课件演示用包装纸包装蛋卷盒)在包装时我遇到了个问题,请看。(课件出示问题:如果接头处不计,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

师:谁能帮老师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就是计算它的表面积。)怎么计算你可以说说吗?(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动手计算一下这个长方体蛋卷盒的表面积好吗?(生完成后交流反馈,课件展示老师的计算。)。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下面组合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打。

下了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三、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师:老师的爱人也买了一盒同样的蛋卷,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340cm,两个就是需要680cm。)。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可以合起来包装,就不是680cm了。)。

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680cm包装纸呢?(有的面重合起来了。)。

师:重合的面在包装时需要用包装纸包装吗?(不需要)。

师:可以怎样包装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学生同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

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名展示,老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重合的面不同。)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生:两个最大的面。)。

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大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生:第二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中面,第三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小面。)。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生:第一种)。

问:第一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指名交流。)。

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呢?(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组合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问:怎样计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预设学生回答:可以根据组合后的大长方体的长宽高直接计算出表面积;也可以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先让学生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大长方体表面积。(指名板书)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再指名板书)。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指名回答)(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另两种的表面积。(指名板书)师:从计算的结果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呢?(一致)师:谁能说一说在包装时究竟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吗?(指名回答)。

四、组合三个,再次体验。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教具、学具: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45-()=345-()。

三、解释运用。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x+8=10。

x+8-8=10-8方程两边都减去8。

x=2。

(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四第7―1l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8题。

(2)练习前两组。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第一组两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减法里最后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为什么减27。

指出: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点的数时,可以。

先把它看做几百与几的和,加上或减去几百,再加上或减去几;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练习本上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数是不是相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指出: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3、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直接看题口答得数,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分哪几步做?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指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0题。

数学教案-轻重北师大版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三)小结。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4)小组讨论,汇报、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教学设计点评。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验,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比较轻重的过程,感悟出比较轻重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

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方法二:在左右两边都放一个、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

1?使学生理解、掌握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能准确地说出给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引入“单项式”概念。

1?列出代数式。

(1)若用x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正方形的周长为___,面积为_____?

(2)若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a,b,则它的面积为_____?

(3)若用n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为____?

答案:(1)4x,x2;(2)ab;(3)-n?

2?提出问题:以上几个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新知识的学习。

此定义前半部分由学生总结,后半部分由教师补充?

练指出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

2xy,-4x,a+b,,,m,-,-ab?

本练习答案:单项有2xy,-4x,,-,m,-ab?

2?单项式的系数。

在刚才的练习中,单项式2xy,-4x,,-,m,-ab的数字因数分别是几?

定义: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练指出以下单项式的系数:

3x2,-x2y2z,a2b,-2.15ab3,-m3,0.12h.

本练习答案:3,-,1,-2?15,-1,0?12。

3?单项式的次数。

定义: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页式的次数。

练指出下列单项式的次数:

2a2,-x2,0.75ab2c,32a0b2,x5y?

本练习答案:2,2,4,4,6?

三、进一步巩固新知识。

1?填表。

学生填,对答案?

2?当x=2,y=-1时,求下列各单项式的值:

(1)3xy;(2)0.25xy2?

四、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类代数式?(单项式)。

关于单项式,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定义、系数、次数)。

五、作业。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填在单项式集合中:

单项式集合。

2?当x=2,y=-1时,计算下列各单项式的值:

(1)x3y;(2)-xy5?

3?填表。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

知识技能1、了解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并会对实数进行分类.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3、学会使用计算器探求将有理数化为小数形式的规律.

4、学会使用计算器估算无理数的近似值.

5、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实数的值.

数学思考。

1、通过计算器探求将有理数化为小数形式的规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2、在使用计算器估算和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3、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4、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

5、通过使用计算器估算无理数的近似值和计算实数的活动,使学生建立对无理数的初步数感.

解决问题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2、通过计算器对无理数近似值的估算和对实数计算,使学生发展实践能力.

3、在交流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1、通过计算器探求将有理数化为小数形式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使学生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获取成功的体验.

2、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3、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

问题.

重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会用计算器计算实数.

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通过对有理数探究,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有理数和研究有理数的规律,得出对数的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活动3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活动,建立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通过在数轴上找到表示的点,认识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活动4用计算器估算无理数近似值.在使用计算器估算和验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求无理数近似值的方法,渗透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加深对无理数的理解.

活动5用计算器求实数的值.学会用计算器求实数的精确值或近似值.

活动6小结归纳,课后作业.回顾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完善原有认知结构,升华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活动1]。

通过对有理数探究,激。

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问题:。

(1)利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3,-,,,,转换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所学过的数是否都具有问题(1)中数的特征,即是否都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教师提出问题(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得出任何一个整数或整数比即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教师提出问题(2).

学生回顾思考,通过学生对有理数的再认识,师生共同归纳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从而得出无理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结论.

活动1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实现有理数到小数的转化,激发进一步学习无理数的欲望;(2)学生了解无理数的主要特征.计算器是将有理数转化为小数的主要计算工具,通过组织学生的计算活动,发现规律,并与学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作对比,为学习无理数概念作准备.

通过让学生参与无理数的概念的建立和发现数系扩充必要性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能力.

注重新旧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容是融会贯通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2]。

通过对数的归纳辨析,教师引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学会对实数如何分类.

问题:。

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吗?教师引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对数的认识扩充到实数范围之后,怎样在实数范围内对学过的数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并帮助总结出实数的分类结构图.

实数。

活动2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的了解程度;。

(2)学生在讨论中能否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益;。

(3)学生是否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实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无理数和实数的理解.

通过学生互相的讨论和交流,可以深刻地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实数整体性的认识.

[活动3]。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活动,建立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

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借助的得出过程进行探究,。

教师参与并指导实际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滚动的过程).

本节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直接给出有理数和无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结论.

活动3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利用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为的结论,在数轴上找到表示的点;。

(3)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否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次活动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找到数轴上的位置,体会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借助数轴对无理数进行研究,从形的角度,再一次体会无理数.同时也感受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无理数数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活动,在数轴上找到了表示无理数的点,使学生了解无理数的几何意义.

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活动4]。

用计算器估算的近似值.

1、讨论:到底有多大?

问题:。

(1)哪个数的平方最接近3?

(2)在哪两个数之间?

并将讨论结果,发现结论通过表格明晰出来.(填〉,〈).

〈_3__〉3。

〈_3__〉_3。

〈_3_〉_3。

〈_3_〉_3。

2、验证.

用计算器估算的近似值.

教师利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估算的范围.

学生通过用计算器估算,可以寻找到的范围.

用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估算的近似值。在此使学生对无理数有进一步的感知.

活动4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能否估算出。

的范围;。

(2)学生是否学会了用。

计算器估算无理数近似值的方法.如何求无理数的近似值?在此给出来两种估算的方法:对于第一种方法,利用夹逼的办法,通过分析的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它的大小,加深对无理数的理解.而第二种方法,则是直接用计算器求值.

利用计算器的计算功能可提高这节课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计算器可作为一种探究工具,在这节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验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数感,利用计算器的计算功能探究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使学生感受计算器在求无理数近似值的优越性.

[活动5]。

用计算器求实数的值.

例1:计算.

(1)。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2)。

(精确到0.01);。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4,;。

(2)-2,-。

当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对于实数的运算,教师强调两点:一是有理数的运算率和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二是涉及无理数的计算,利用计算器求其近似值,转化为有理数进行计算.

教师布置练习后,巡视辅导,并通过投影展示同学的计算过程。

活动5中,教师应关注:。

(1)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计算实数;。

(2)是否按所要求的精确度正确地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来代替无理数.安排例1的目的是想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同样适合于实数的运算,同时巩固使用计算器求实数的方法.

例2是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如可以先求出无理数的近似值,把无理数化成有理数,再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等.

活动5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求实数的值.使学生加深对实数的认识.

[活动6]。

小结归纳,课后作业.

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本节课如何发挥计算器的功能帮助你进行数学探究的?

课后作业:。

(1)课本第22页习题5.3之复习巩固1,2,4;。

(2)第23页课本习题之综合运用8.如图。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结构图总结本节知识.

活动7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对无理数和实。

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地倾听与思考;。

(3)学生是否能够发现其中的数学题,并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学生能够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和总结的能力的提高;。

(5)学生能否在本节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思考,类比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来学习实数;。

(6)学生能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探究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共同小结使学生归纳、梳理总结本节的知识、技能、方法,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再一次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同时为以后的学习作知识储备.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查漏补缺,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从有理数到实数,这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对今后学习数学有重要意义.在中学阶段,多数数学问题是在实数范围内研究.例如,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在实数范围内讨论,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几何量(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等)都是用实数表示等.实数的知识贯穿于中学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对于实数的运算,以后还要通过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来加深认识.同时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计算器的计算、验证、探究功能。因此本节的作用十分重要.

在本节课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层次进行,先从从一个探究活动开始,活动中要求学生把几个具体的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分析这些小数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把有理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一起来以后,指出在前两节学过的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同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就是一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由此给出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前面两节已经出现,通过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是两类不同的数.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知识联结,顺应认知结构中的原有体系,以逐步探究的思路实现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2)在探究有理数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探究时,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以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体会到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在处理这段教材时,没有刻意地增加难度,而是立足教材,紧紧围绕课本,尊重教材,挖掘教材,从情境设计-例题选择-课堂引申都是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充分开发教材的功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3)计算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活动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利用计算器探求有理数的规律,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第二个过程是利用计算器估算无理数的近似值;第三个过程用计算器计算实数的值.发挥了计算器的计算功能和探究功能。

(4)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主动智力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实现对实数概念的自我建构。

(5)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良好学习动机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恰当地提出问题和恰当地运用课堂互动策略十分重要。在课堂的准备与指导阶段充分了解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为学生提供及时适当的反馈,运用课堂竞争、合作策略来促进良性课堂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圆教案

活动内容: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怎样判断其位置关系,日常生活中利用圆的例子,与圆有关计算、证明的题目等。

活动目的:

鼓励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性(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日常生活中利用圆的例子,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怎样利用圆的知识计算、证明。

初中数学北师大教案范文

-1.随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不总是各占一半,都为50%。

-2.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3.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几何概率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数学教案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中国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北师大数学教案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平方分米。

读作: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北师大数学教案

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生:这样写很简便。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创设教学内容,把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和练习融为一体。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北师大数学教案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1.同学们真厉害,这样小明就能准时参加淘气和笑笑的生日party了。既然你那么聪明,那你能计算出4个星期、5个星期、6个、7个、8个、9个星期更有多少天吗?(课件)请把你的结果填写在教材74页填一填的表格中。(填好的同学自己小声的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结果和想法?

3.编口??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教过大家编口诀的方法吗?

(齐说)一算,算什么?(用连加法计算结果)二编,编什么?(根据表格编口诀)三看,看什么?(看其中的规律和需要注意之处)四记,记什么?(根据规律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厉害,下面就转动自己的小脑筋用我们的方法快速的编口诀,记口诀吧。完成教材74页第2题。

4.汇报。

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把你记口诀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比比谁的方法好(同桌交流)。

5.记忆口诀:下面就请大家在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一背这些口诀。

6.游戏(多种形式背口诀)。

(1)拍掌齐背。

你们记住了吗?老师准备考考大家,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一起背一遍。

(2)师生对口令。

我来问,你来答,准备好了吗?(打乱顺序问)。

(3)同桌对口令。

同桌两个人像老师这样对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