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通用19篇)

时间:2024-04-29 10:27:04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是学习和评判作文、论文等文章质量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在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些范文范本中,有一些是经典的作品,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写作思路和启示。

男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心理疲劳是在工作、生活过程中过度使用心理能力,使其功能降低的现象,是长期的精神超负荷造成的。其表现一般是总处于一种思考状态,反映出焦虑、烦闷、恐惧、抑郁等情绪。常出现以下表现:

1.早晨醒后,浑身无力、四肢沉重、心情不好,不愿意和别人交谈。

2.学习工作均打不起精神,工作错误多、效率低。

3.容易感情冲动,神经过敏,稍有不顺心就动肝火。

4.眼睛易疲劳,全身不适感,出现眩晕、头痛、头重、背酸等症状。

5.困乏,但是躺在床上又不能入睡。

6.厌食、挑食、口味变化快。

有些中年男性出现心身功能失常所致的神经症,我们称之为更年期症状,如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易激惹、烦躁、焦虑不安,同时伴有心悸、潮热、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机体衰老、蛋蛋功能减退、男性激素分泌减少等所引起。

有些中年男人对个人或家庭的安危和健康格外关注,过分担心疾病,把身体正常衰退迹象看成大难临头,对机体感觉十分敏感,稍有不适就怀疑得了某种不治之症,为此忧心忡忡。尤其听到或者看到同龄人得了重病或者去世,总与自己身体现状联系。这些是无形的心理压力,会削弱身体的抗病力,反而给各种疾病开了方便之门。

怀旧无可非议,然而一味的怀旧、沉溺过去就是病态了。某些中老年人表现出顽固执拗,在自己的某种陈旧观念上固执己见,坚信自己的过去经验,否定客观外界条件的变化,拒绝采纳不同意见。回避现实,整天陶醉在自己的怀旧体验和怀旧情绪与行为之中,认为只要是过去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文化艺术都是好的,看不惯眼前社会一切新鲜事物,一意孤行,我行我素,思想与行为不能与时代同步。但是,自己内心总有一种孤独感、遗弃感、失落感,经常处于压抑的状态。

“性”到中年,部分中年男性仍然希望自己能保持年轻时期那样的性状态。这种不现实的性期望使一些中年男性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当这些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性机能障碍。可以想象,一个经常处在焦虑中的男性,是很难有良好的性状态。

中年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生活目标。人们常讲对工作要只争朝夕,但人到中年,由于身心健康的特点,对自己的体力与能力要有正确的认识和估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知道,“革命加拼命”虽然表现出崇高的品质,但并不科学,工作计划应制定的留有余地,切莫把目标定得太高,以免长期心绪紧张。

中年男性可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者不太顺当的人际关系,如因家庭问题或因工作、事业不顺而烦恼等等。如果不善于摆脱,事事过分认真,钻死胡同,经常忿忿不平、恼怒不休,可能会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

只有会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适当健康的业余爱好,比如琴、棋、书、画、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可以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陶冶性情,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

合理安排生活,调节生活方式,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坚持参加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可帮助驱逐不良情绪。另外就是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有利身心的`调整。

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最先采取的都是自助,自问问题出在哪里,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这实际上就是自助。自助是对抗心理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比如平时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换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关心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当自助不能奏效的时候,应该向亲朋好友求助,通过与自己信赖的人倾诉、交谈来缓解精神压力、心理负担。有相当一部分的心理问题在求助这个环节就被解决掉了。如果自助和求助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就应该及时求医。克服面子问题,接受医生治疗,不能被“耻感”挡住自己求医。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办法的阐述论文

目前,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由于学业、就业压力、情感挫折以及家庭困难等心理问题引发的自残和恶意伤害事件屡见不鲜[1].这些当年艰难走过独木桥而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为何如此地脆弱,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象牙塔”的莘莘学子心理发生了变化甚至扭曲?我们感慨的同时,不得不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对策,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使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1.1学业压力。

每年9月份新生入学后,有不少大一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出现了失落、空虚、焦虑、失眠等综合症。心理学家将此种现象称为“大一综合症”.当年,大多数人都是身经百战,挤过高考的独木桥,好不容易才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们能在众多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表明他们是很优秀的。在经历了的寒窗苦读之后,有的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彻底“解放”了,不用再像从前那样课上专心听讲,课下还要复习、巩固。于是,有的学生生活失去了重心,上课不认真听讲,旷课、迷恋网络,惶惶不可终日,甚至不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作为学生,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知道学生的主业是学习,大家是因为学习而来到校园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不能顾此失彼。

然而,大学与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调整、适应。上高中时,你不懂老师还会一遍又一遍地给你讲解,而且你与老师几乎天天都能打照面,有不会的也能及时答疑解惑。大学则不同,完全靠个人自学。老师讲授的内容非常多,你要认真听,不能走神,有时一个课时就把书中的一章内容讲完了。老师下课就走,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与你交流。另外,老师课后还会留大量的作业,有的从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但大部分还需要学生们从互联网或图书馆的书籍中查找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后,最终整理好变成自己的东西。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能生搬硬套。所以大学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如果学生不学会自学,难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还停留在中学时的应试教育中,就会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进而使得上课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考试自然一塌糊涂。就这样恶性循环,结果一学期高挂了好几门课,学校对挂了几门课以上的学生会进行留级或是毕业时拿不到学位证的处理,让他们觉得颜面无存,心理上也难以承受。

除了要学习自己的专业课、公共课之外,为了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整天忙于各种各样资格证书的考试,比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造价师、建筑师、会计师等各类考试。为了拿到这些证书,就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长此以往,大脑常常处于紧绷状态,无法放松,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导致事倍功半;再加上身体和心理倍受煎熬,使人精神濒临崩溃。如果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挫伤人的自信心,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情绪。

1.2情感挫折。

失恋是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时常发生的一种情感现象。有专家指出,在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问题被视为“洪水猛兽”或“司空见惯”,要么避而不谈或极力封堵,要么视而不见或见怪不怪,很少有老师、家长采取科学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引导或研究、探讨,因而大部分人要么是“一张白纸”,要么是“糨糊一盆”.到了大学,他们对男女情感以及性纯洁、性安全等知识知之甚少,思想单纯,认识单一,懵懵懂懂的青春期里开始了男女交往行为,于是,恋爱活动发生了,失恋现象也无法避免地出现了。

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恋爱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在他们看来,爱情是浪漫、美好、幸福、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青年大学生的情感交往多是波波折折、磕磕碰碰的。原本就感情表现脆弱、心智尚不成熟、思想单纯的大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心理就容易出现失衡,难以自制。在对待失恋现象时,若有调节、控制不好者,或者引导、转化不力者,又不能积极主动找人谈心、倾诉,而是自暴自弃,悲观厌世,甚至丧失理智,失去控制,最终做出了害人害己的蠢事,后悔莫及[2].

1.3就业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势也一年比一年严峻。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

进入高等学府的门槛低了,的确很多人都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却导致了大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加上往届毕业生未就业,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现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可以说是“僧多粥少”,经常是几百、几千人在竞争一个就业岗位。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提高,但有的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又缺乏工作经验。在应聘工作岗位时,又屡屡受挫,没有对自己做很好的定位,就会陷入迷茫、失落中。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社会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尤为明显。

大学生毕业时,年龄一般在21~25岁之间,正是谈婚论嫁的时候。而女大学生一旦结婚,就面临着怀孕、妊娠。有的企业或用人单位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不愿意录用女性求职者,在性别上明确要求招聘男性,使女大学生心灰意冷,恨自己是女儿身,空有满腔热情却无用武之地。每年过完农历旧年,各大城市都会召开大型的招聘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总会把精心准备好的简历投向自己比较中意或符合自己专业的企业、公司等,但是招聘的人数有限,大学生的简历迟迟得不到回复,仿佛石沉大海,或者是面试时由于各种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处处碰壁的境况,让他们越挫越勇的心也开始摇摆不定,怀疑自己技不如人或是综合能力不强等,当初的雄心壮志不复存在,父母长辈的殷殷期盼,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一切的一切都令人窒息,就会陷入茫然,无所适从,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未来的路要怎么走,等等。例如,石家庄学院大三女生刘伟(化名)即将毕业,在一次次的招聘会上,由于自己所学专业限制,社会阅历较浅等种种原因,很长时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她不敢坦然面对现实,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并留下了10万字的日记,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

1.4家庭经济困难。

据教育部统计数字,全国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473.96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2.53%,并且数量在逐年递增。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各个学校的学费也有所提高。那么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村或城市低收入者的家庭来说,考上大学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或是没有收入,或是靠低保来维持基本生活,真得难以再负担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而这些学生一般都比较要强,自尊心很强,即使家庭困难,也不愿意让别人可怜同情他们。为了不让父母太过操劳,他们刚上大一就出去做各种兼职工作。有的甚至不和同学交往,怕大家看不起自己,尤其对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很敌视,有一种仇富心理,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和人交流,不合群,认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超越别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觉得日子很漫长,担心自己没有好的前程,愧对含辛茹苦的父母,等等。每每想到这些,他们就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这种负面情绪在无法排解的情况下,最终令他们做出了报复他人或残害自身的傻事。

2.1高校应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只有近距离接触大学生,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说到这个问题时,我们自然想到了政治辅导员这个角色。政治辅导员是校方派到学生中间的专门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方面服务的专任教师或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法律咨询师、心理辅导员等教师和管理人员。这些专职人员是架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和学生接触的“亲情型”教师,他们通过学生中的团干、学生会干部等学生自治组织成员,把学校的温暖送到每个学生身边,形成一个充满亲情、友情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大部分学生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身在异乡,很多时候会感到孤独,感到寂寞,有时受到委屈时感到痛苦和无助,想找个知己倾诉倾诉,想与温和的老师交流交流。可是,下课了,老师们夹着讲义不见了;看看周围,净是“熟悉的面孔、生疏的心灵”,不好交流;无奈,只有任其在个人心中捉弄、蹂躏、徘徊。此时,辅导员若能走进学生宿舍,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走一走,转一转,多关心下他们的学习、生活,走近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既能体会到师生间的友情,又能体会到父母般的亲情,学生自然而然就不会排斥辅导员,然后适时地旁敲侧击、开导劝解,定能事半功倍[4].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开设心理咨询机构。

一些高校的德育课教授、心理学教授都认为现在的青年大学生思想负担、心理压力太重了。在这个社会转型、突飞猛进的变革时代,他们必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特别是那些背负着种种重托和压力的学生,面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就业岗位的选择、交友恋爱的困惑等一系列问题时,不禁要扪心自问:我的目标在哪里?脚下的生活之路应该怎么走?我的人生价值要在哪里体现?如此等等,失落、恐慌、迷惑等便随之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职工的共同职责。高校的领导和管理层应该关心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以上分析得出,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应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建立健全心理问题预防机制[5].单凭学校开设的心理课程以及一些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高校应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并了解当代青年心理特点的专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学校应聘请心理学教授对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学习,使之有的放矢,通过心理咨询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走出情绪低迷,控制思想下滑,获得感情提升,让他们放下悲伤,丢掉委屈。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作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其不满有对象诉,委屈有对象泄,情绪有对象抚。尽快地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并能积极地面对生活,励志其成才,把所有不快都尽可能地释放出来,净化心灵,跨越困境,学会为人处事之道,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个心理健康的人。

2.3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高校应该培养政治思想素质高、人格健全独立、懂得生存的意义,并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以珍惜、关爱生命为中心的一种教育。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让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

如上所述,当今年轻的大学生们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心理问题。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无论是社会上的影响还是校内生成的原因,都不应该成为青年大学生放任自我,自暴自弃的理由。

“90后”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一切都太顺利了。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往往缺乏人文精神的关怀,对生命、生活不懂得珍惜、感恩,做事没有担当,缺乏社会责任感。学校应开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应近距离接触大学生内心,引导他们认识到生命是一种责任,不是个人的事。学生的心理问题若处理不当,容易走向极端。这对父母及亲人是最大的伤害,对社会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开展此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理解生命的意义,思考人“何以为生”[6].

2.4学生干部等应密切关注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干预。

高校应合理利用学生会干部、同寝室同学等有效资源,通过他们尽快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将心理问题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学生会干部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他们几乎天天和同学们碰面、接触,对各班的思想动态比较清楚。同寝室同学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对每个人的脾气、爱好以及个人情况比较了解。现在网络比较发达,有的同学心中有委屈或不满不愿意和任何人讲,就喜欢发表在qq或微薄上,从那些充满消极、郁闷的文字当中,就会发现些许端倪。学生会干部等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应立即与辅导员联系,说明情况。辅导员应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进行有效的干预,最终使他们重拾信心,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

3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前期,缺乏应对各种思想压力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都要十分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对心理障碍者应该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和思想关怀、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拯救他们受到伤害的心灵,使他们尽早、尽快地摆脱困境,适应大学校园氛围。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希望社会、家庭、校方领导层、管理层都来关注心理问题现象,要教育和引导他们,要对“心灵”进行自觉地修炼和升华,从而更好地实现安身立命,塑造精神,提升人格,让生命突破痛苦,去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才是他们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6]李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10(10):150,145.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办法的阐述论文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说是良好的,但是,有的小学生也存在突出的心理问题。如,厌恶学习、自卑失望、情感脆弱、逆反报复心强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厌恶学习。

由于有的父母存在着“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拿着棍子逼孩子拼命地学习;教师存在“严师出高徒”的愿望,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没完没了地考试,使他们那稚嫩的心灵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重重压力,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困惑与创伤。这种“过度的教育”使他们在小小年纪就“透支着生命”。没有游戏和交往的时间,没有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知摧毁了多少天才少年。结果,有的学生发出了“上课劳累过度,回家作业无数,实在支撑不住”的哀叹;有的离家出走;有的沉溺于游戏机和网吧里。

例如,重庆市有一名12岁的女孩从8楼的楼顶纵身跳下,因为她的学习负担重、压力大,虽然已经尽力,但是成绩还是差,她认为父母和老师都不喜欢她,因此,她选择死亡来“解脱”。

(二)情感脆弱。

情感脆弱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经不住一点点挫折,特别是在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尤为突出。这些学生总是喜欢受到表扬、获得奖励、享受种种荣誉和“光环”,对被批评或失败往往没有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当这些小学生受到挫折时,就会做出压抑性的、消极性的反应,如退缩、逃避、苦闷、忧虑、沮丧、怨恨等,对个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损害;个别学生还会逃学,甚至自杀。

例如,7月的一天,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团考不上重点初中受到挫折而服农药自杀而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她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我是一个差学生”、“我辜负了您们的心”、“我死了可以帮您们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

(三)自卑失望。

有一部分小学生由于先天不足或在学习中遭到失败时,总是感到恐慌或焦虑,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失望的心理。他们性格孤僻、不合群、不愿意与人交往,对陌生人持敌视态度,不能与老师、同学们和谐共处;自尊心过强,不能接受不同意见,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有时老师还没说几句,他就愤怒而离校出走。这类小学生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

当小学生长期辛劳而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时,往往会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陷入极度悲观、焦虑、失望之中。

(四)逆反报复。

一些小学生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而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指责,心理就会产生偏差。他们常常听到的是讽刺、挖苦的声音,看到的'是冷若冰霜的面孔,认为这些老师和同学是故意刁难自己,因此,产生了憎恨、仇视、逆反的心理,千方百计找机会对批评过他的老师和同学进行报复。如,在课堂上顶撞老师,扰乱课堂纪律,或暗地里拔掉老师的自行车气门芯,用刀划破老师的摩托车坐垫等等。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迫在眉捷。

(一)必须帮助小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小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个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用不断取得的小小成绩来激励他们,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恢复自信心。

题海战术只能造成小学生的心理疲劳与学习效率降低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应当适当控制作业量,突出重点和难点,精心选题,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

(二)必须教会小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老师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他们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是在现实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使小学生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老师还要教育小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社会舆论、个人成败、荣辱,使小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从而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三)必须让小学生体验成功获得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小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自卑感就是产生于失败之后的体验。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敏锐的洞心理健康教育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本人所教的一名小学生原来考试成绩很差,又不遵守纪律,同学们讨厌他。于是,我进行家访,发现他的父母一直在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奶奶带,他从小就没有体验父母之爱的滋味。我在学习上帮助他,在生活上关心他,及时表扬他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同学们慢慢接受他,他违纪的次数减少,学习成绩进步很快。

(四)必须使小学生消除逆反心理,建立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表现不好的小学生对待老师一般都有逆反心理,他们总觉得老师是管他们、治他们、与他们作对。他们怀疑周围的一切,甚至对好话也不轻信,似乎有点“铁石心肠”。因此,老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用铁杵磨针的精神去爱护、关心他们,期望他们变好,同情他们的处境,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自觉地接受教育和管理。要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纪守法,为中华崛起而刻苦学习。

男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男人人到中年,不管是在家庭还是事业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家庭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这都让男人们担心起自己的时间,开始有了悲观的想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年龄恐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专家给我们开的心理处方吧!

此症最大的信号,就是自身的沮丧感,并伴随着失眠或者嗜睡,食欲下降,总觉得不舒服。令人困扰的生活事件往往会加剧这种沮丧感,并会开始怀疑人生的一切,人生态度也变得比从前消极,加重了人到中年、风雨飘零的感觉。这类男人常常会选择沉默与逃避来对待,情况严重者,甚至会选择自杀作为逃避方法。

不过,有适当心理准备的人,都能平稳地渡过中年危机的波涛。

人到中年后,关键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要逐渐由关注身外之物变为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逐渐领悟到人生的智慧,这样才能减轻心理压力。中年男人能否真正消解“年龄恐惧症”,就要在财、情、名等方面“放得下”。

当然,人出于本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物极必反”。一味不切实际地以过高的期望值来对待人生,也许正是有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宝贵时光,终生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根源。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结论。

另外,无论工作再忙,都应该保留着每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对抗浮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知识中寻找强大的力量。自身内心强大的人不易受环境的影响。

我们不能控制别人的思想,但是要让自己的思想清晰,并且学会自己放松,放飞心情。给心灵放个假,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家庭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安慰。

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论文

1、带孩子到无须干预的地方去玩。如带孩子去公园等开阔地带,尽量不加限制地让他尽情地玩耍,大人只管看护。

2、不带孩子到让他感到兴奋的环境去。如商店、超市等,人多热闹、商品丰富的地方,任何孩子都会兴奋起来。孩子好动让你感到棘手的话,就不要带他去这些地方玩,以减少大人不安宁的情绪。

3、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在家里为孩子布置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面逐步增加一些玩具和各种用品,大人有意识地和孩子在一起玩或让他独自玩。如果孩子能够很专心地独自玩,哪怕是用玩具刀或剑乱砍乱杀的玩,都不要去打扰他,让他动中有静。

4、多为孩子提供一些体育用品。如小皮球、沙袋、儿童剑、飞镖、玩具手枪、小自行车、溜冰鞋等,这些都是好动孩子十分青睐的物品,大人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孩子去玩,玩得专心就达到以动制动的目的。

5、教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事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可以逐步教他折纸、下棋、画画、钓鱼、照相、集邮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性格。

男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放慢工作速度 如果你感觉非常紧张,最好立即把工作放一下,轻松休息一下,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可能你会做得更好。

培养良好心态 加强自己的心理修养,在注意锻炼身体的同时,多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养成自己作心理分析的习惯。可以考虑与心理医生交朋友,以便经常得到他们的帮助。

正确评价自己 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与自己过不去,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凡事需量力而行,随时调整目标未必是弱者的行为。

家庭事业互动 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家庭和睦与事业成功的关系是互动的,无力“齐家”,恐怕也无力“平天下”。

提高应变能力 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性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免得临时惊慌失措,加重心理负担。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逆境心事重重。

培养个人爱好 培养个人爱好和生活情趣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让人释放了压力,心情舒畅,绘画、书法、下棋、运动等能给人增添许多生活乐趣,调节生活节奏,从单调紧张的氛围中摆脱出来,走向欢快和轻松。

男人到了中年的时候没有了年轻时的那种活力,这就与男性长存于心中的奋斗理想产生了矛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合理安排生活的习惯,调节好心理的需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论文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企业管理水平与竞争力的体现,质量管理可以分解到不同阶段与不同方面,将信息收集起来,就能形成工程档案资料。工程档案是建筑活动开展的总结,是企业建筑经验的积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企业效益。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对利益追求,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后期工作中予以重视,并科学管理,发挥档案资料应有的作用。

1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涉及到的环节多、领域广、施工程序复杂,如果未能对其活动进行详细的资料保存记录,工作开展就会混乱无序。建筑工程施工会产生大量资料,这些资料既是活动开展的体现,又能为质量与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帮助,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落实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体现企业内控管理水平。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对于建筑施工档案管理有相应规定,工程建设必须严格管理档案资料,如果资料不符合要求,则可以认定为工程不合格,规范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科学性、严谨性。从质量控制工作来看,质量控制需要达成相关标准,而标准达成则需要项目施工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通过资料对作业过程进行记录,可以为质量控制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提升项目质量水平。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资料是最原始的资料,包含项目全部信息,既是施工的依据,也是后期检修工作的依据。

2建筑工程档案资料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档案包括的资料十分丰富,其原因就在于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环节多、工艺多、人员多、材料多、施工环节多。资料包括安装土建等文件资料、项目竣工图和综合性资料。其中文件资料包括图纸设计、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开工报告、竣工报告、项目监理规划、例会记录、工程组织设计、建筑材料、质量文件、相关实验资料、实验报告、工程验收资料、工程监测资料、质量评估文件、质量检测资料、事故处理与记录资料技术总结等。项目竣工图,该部分主要包括了建筑、通风管线、平面布置、电路、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工程图。综合性资料,包括了工程报批相关文件、施工区域环境资料,如地质水文气象、项目任务书、拆迁安置、工程设计与变更、项目规划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消防文件、中标与监理施工文件、项目合同、与施工相关协议、施工竣工验收、工程审计结算资料等。从资料的形式来分,又可以分为纸质资料,电子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

3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意识问题。

建筑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部分企业忙于抢占市场,扩大规模,未能意识到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管理意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需重视,对建筑工作开展意义不大。部分企业虽然对档案进行了管理,但是在方法上缺乏合理性、科学性,管理工作质量效率不高,而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档案资料并未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3.2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思想上缺乏重视,导致实际工作中效率低下,档案资料轻管理而重建设,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工程档案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投入,工作开展得不到相应的保障。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工程质量与档案资料二者间的密切联系,管理工作长期存在不规范不科学问题,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注重对质量的追求,工作开展未能进行有效监督,施工监理工作不到位,管理环节存在缺失。

3.3人员问题。

虽然档案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但是档案管理人才无法跟上发展需要,由于许多人思想上存在误区,导致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并且企业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多是由非专业人员担任,非专业人员缺乏对工作的必要认识、专业知识储备和支撑工作开展的必备技能。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对管理工作的要求标准逐渐提升,现代化管理技术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标准,部分现代化设施因为技术,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操作与应用,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提升效率与质量。

3.4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足。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信息资料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资源,对于企业而言,档案资料管理对于提升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硬件要求,还是管理技术水准都在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未能得到重视,导致资源投入不足,管理工作水平低下,无法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工作效果得不到体现,就无法引起管理者重视,进而又导致无法得到充足的资源,形成了恶性循环。

男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花心男人是被我们所唾弃的,尤其是有些女人,最讨厌的就是花心男人,但也有一些女人往往是非常喜欢与花心男人在一起,当然,人与人之间的本质不同,造成的结果自然不同,在我们看来,花心男人心理与这个男人的品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上,花心男人与他周围的环境以及家人的纵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花心男人心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低自我价值感的人,如果难以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成就感,就很可能通过其他旁门左道的方式,如倪震的追女方式,闹出点事来,以吸引人们对他的注意力。

男人的天性,由于雄性荷尔蒙的作用,是渴望征服别人,保护弱者。如果他是弱者,反被女人“保护”,那他的潜意识里,一定潜藏着时刻要挣脱出拯救者手心的强大力量。 延伸着对原生态家庭的习惯性思维。他的富裕的家境,自小就给了他心理安全的感觉;而经济上一直独立的周慧敏,一开始也给了他心理安全的感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不断地成熟,作为一个男人,倪震开始渴望自己是强者,而反感别人的保护。征服新的女生,被小女生崇拜,给了他自己是强者的极大的心理满足。

心理学家总结了“花心”人的心理有以下几种原因:他(她)还是孩子的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悉心的照顾和无私的关爱。却被以“爱的名义的伪爱”,如控制,占有,嫉妒。

花心男人心理其实是空虚的,他们像一个很深的无底黑洞一般,不断地需要来自外界的人与事物来填平,但是,永远都无法添满,因为,他们即需要名又需要利更需要有人承认自己的价值,这一切,只有经历无数次人的更替才能够实现。

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20xx年5月。

承办方:晴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韦淑亭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a、活动时间:5月25日。

b、活动对象:商学院全体学生。

c、活动地点:回音广场(暂定)。

d、活动的目的及内容:快乐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全院师生在便签。上分享开心或感到十分温暖的事不须留名,我们将把他们的便签贴于展板上作公开式展板,更多人可以从中获取快乐与温暖,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爱的存在,从而使自己每天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打开心扉,迎接美好的未来。

a、活动目的及内容:本次比赛以微电影大赛的形式开展,鼓励参赛者自编,自导,自演具有积极力量的心理“微电影”,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发现生活美好点滴,感悟幸福生活。

b、活动时间:五月。

c、参赛对象:商学院全体学生。

d、作品要求:

(1)视频格式为avi、mpeg、mpg、rmvb、mp4等可播放的视频格式。

(2)手机横屏或摄像机录制,时长为2—5分钟,视频大小尽量控制在200m以内,分辨率不低于720,最好为(3)。

(3)作品须为原创,风格、体裁不限,内容真实,符合主题。

(4)所有参赛作品将以展板的形式在海悦厅(暂定)门口进行路人评选,提高互动影响力。

f、奖项设置: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7名。

a、活动时间:5月6—5月20日。

b、面向对象:商学院20xx级,20xx级全体学生。

c、内容与意义:一粒沙是一个世界,反映着智者的思考与智慧;沙盘中展现出美妙的心灵花园,则是沙盘游戏治疗的生动意境。我社将于回音广场进行心理沙盘活动,通过心理沙盘活动,把无形的心理内容以某种象征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获得治疗与治愈,创造与发展,以及个性化的体验,便是沙盘游戏的无穷魅力和动人的力量所在。

d、内容:在回音广场,进行心理沙盘活动,通过心理沙盘活动,释放心理压力,净化心灵。通过这次活动后,每个班级提交两份活动的心理感受,并进行评比。参赛方式“班级+姓名”。于20xx年5月25日前各班级完成作品征集报送,报送邮箱xxx。

e、评选奖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7项。

a、活动目的及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正能量的故事,并从中汲取力量,为心理发展增加养分,为青春增添一抹靓丽的底色。

b、活动时间:五月。

c、参赛对象:商学院全体学生。

d、参赛形式:以“班级+姓名+联系方式”的形式提交作品,于5月20日之前提交。报名的同学加入qq群:

f、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7名。

a、活动时间:5月25日。

b、参赛对象:商学院全体学生。

c、活动地点:创意楼b。

d、活动目的及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通过竞赛来增加同学们的心理知识储备,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整体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本次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部分。预赛设置30单选,5个多选,20个判断题,填空题10个,简要论述题1个,共计100分,得分高者胜。决赛题目由不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组成,第一部分为必答题,第二部分为选答题,第三部分为抢答题。

e、参与方式:比赛以各班级为单位填写报名登记表(附件3)进行报名。每个班级以5人为一队,可报名若干队。5月20日前各参赛队伍将报名表发送至邮箱:xxxxxxxxxxx。报名后,由承办单位为各代表队统一发放题库,并组织预赛。预赛时间及预赛办法由大学生心理发展协会通知报名选手。

f、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7名。

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论文

1.要求孩子必须切合实际。作为家长,应该详细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对于多动症的儿童,切莫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要求。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肽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提要求不应过于苛求。

2.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孩子精力旺盛活动就会过多,对于这类活动力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他们的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家长和老师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如有条件,应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外内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注意力缺陷是每个多动症儿童都存在的,对于这类儿童应逐步培养其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果儿童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每天想法太多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想得过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你可以经常问自己,“这个真的很重要吗?需要我花那么多精力吗?”这种练习会让你逐渐清醒。

评估和留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一件好事,只是你不必为这个耗费太多精力。

这并不意味着你患有注意力不集中症,你可能只是需要休息。

大部分人时不时会失眠,在睡觉前,花点时间为明天做个计划,你就不必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注意你的生理感觉,这个很正常,只要你不会因为一点疼痛就匆忙跑去急诊室。

你不必为此担心,也许你是个优秀者。建立自信,只需要专注做好你的每件事即可。

过于陷入自我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无论好坏,其实都有一个同义词:浪费时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比如深夜工作结束,没有赶上末班车,独自一人走在空荡荡的马路上,没有空车,手机也没电,看着两旁高耸大楼闪烁的霓虹灯,或者望着陌生住宅楼的万家灯火,一时间就会有诸多平日里不会表露出的情绪,甚至会眼眶发红,找不到存在感。

存在感这回事,是扎扎实实存在的,在某些特定环境的驱使下,人内心的虚空会急速膨胀,无论是多么成功富有的人,都会有自我的软肋,觉得世界容不下自己,觉得内心无力,而这种平日里最为防备的东西,就会一瞬间攻破防线,只要是无法顺应自己的时候,情绪就会雪上加霜提醒你:你是一个人,你无依无靠。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每天都处于忙碌时,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精力充沛,尤其是在做喜欢的工作时,更是像装了永动机一样充满正能量。可当你开始闲下来,无聊地打开手机翻微博看朋友圈,或者一个人发呆,那些情绪会马上渗透进脑子里,让你乱了心神。

思虑过度反而会让工作表现变差。

记忆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前者是有意识的、连贯的;后者是凭直觉获知的、模糊的。两类记忆分别由前额皮层的背外侧和腹外侧区掌管。已有研究证实,某些刺激会使两者相互影响,导致记性变差。在此前提下,研究者要求受试者记住并描述万花筒中的一系列图形(需要外显记忆发挥功能),同时刺激受试者的前额皮层,让内隐记忆干扰外显记忆,结果受试者记住的图形很少。当刺激减弱,内隐记忆消退,受试者能记住更多图形。

内隐记忆凭直觉获知,多表现为思虑过度,想得太远。该研究正是提醒我们,如果想得太远,可能有反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喜欢制定长远规划,却往往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与其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倒不如活在当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有一个关于忙的段子: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一忙,也不伤感了也不八卦了也不撕逼了也不花痴了。平静的脸上无怒无喜,看过去只隐隐约约的'写了一个“滚”字。

简单地说,找事情做,让自己忙起来,会好很多。但实际上,做很多事情并不是抑制无用情绪的蔓延,而是让你在做事的同时,忘记脑中各种无用的思想。

一个对周边和自我有控制权的人,包括工作、情感、情绪,都会对自身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丧失了自我的控制,变得盲目和随波逐流,就会陷入情绪漩涡中。

许多励志的文章,大多都是满满的鸡血,告诉你人生是美好的生活是光明的,应该挺起胸膛好好做人做事,不要怕前路坎坷,怕的是自我萎靡,诸如此类。通过此类文章能够让你暂时脱离这种想太多的状态,让你能够充满能量,虽然鸡汤文只能点到为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总比你一个人待着,越来越低沉来的好过一些。

合理分配时间,减少一些无用功,就会感觉自我的效率倍增,然后再加上道理的灌输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当然会感觉身心愉悦,自信心也会提升。探寻自己,开始察觉到自我接受和排斥的比例,并且顺应情绪做出调整,这时的我,就会变得愈加清醒,从而学会了控制自己。

你要察觉到自己正在处于这样的情绪中,无论是悲观消极的自怜,还是满满元气但却无作为的鸡血,都是不好的。认识自我是最重要的一点,察觉自身的变化是控制的第一步,并且更加容易抛开这些情绪。

情绪的来去都由缘由,或许是一件事,比如失恋、失业等不顺利的现实,明白这个源头才能看懂它如何来,才能知道自己的这份不正常的情绪是有如何的状态,并且了解它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自我鼓励是控制的基本,自信心的建立是在现实将你挫败后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你没有条件去做心理疏导,那么自我的鼓励是非常有益处的,没有人会一生一帆风顺,人生本就磕磕绊绊,被现实打败并不要紧,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

培养自我鼓励,做一些力所能及但曾经没有做的事情,比如运动,或者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人会因为这些新鲜而简单的事情重新产生正能量,听音乐看书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开始比较艰难,可以循序渐进。要知道,你所做的事情,不为完成你的工作,而是拯救现在颓废的自己。

虽说现在鸡血已经快要成为一个贬义词,但是喝点也无妨,人终归是需要正面的情绪,快乐最重要,但快乐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说教,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扎实感觉到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有条不紊安排每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加大对自我控制非常有效的办法。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论文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疏导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已成为校心理咨询部门承担的重要工作。从部门近年来所接待的需要咨询的学生结构来看,明显呈现出逆向增长的趋势。所谓“逆向增长”便是,寻求咨询的学生已从高年级逐步蔓延至低年级,甚至部分才入校的大一新生也有这种需求。现实告诉我们,建立全方位的心理疏导机制刻不容缓。

那么建立这种疏导机制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本着对症下药的原则,首先需要明确导致学生因就业压力而焦虑的根源是什么。从笔者所获得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中可知,学生这种情绪的形成主要来源于:(1)对家庭的愧疚;(2)被非正式组织内的舆论氛围所感染;(3)因寻找就业信息而产生的挫折感所致。这就表明,在心理疏导途径的构建应采取分别应对的态势。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高职学生焦虑情绪形成的根源剖析。

在本文的开篇之处已经提炼出三类来源,下面将围绕它们展开剖析,从而为心理疏导途径的构建提供切入点。

(一)对第一类形成根源的剖析。

从高职学生的来源区域来看,诸多都来自于农村。由这一点就不难知晓,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求学历程中,就或多或少的感受到父母劳作的艰辛,以及家庭对自己所赋予的期望。特别对于女生来说,受到农村传统意识和当前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家庭仍能坚持将她们送进高校,表明了父母对她们未来光明前途的期盼和对村社舆论环境的承受。这些活生生的家庭生活元素,便在无形中为这些学生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压力。这种压力在个体难以独自消化的情况下,便能使他们形成焦虑情绪。这也就是为什么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呈现出逆向增长的态势。

(二)对第二类形成根源的剖析。

实践表明,由第二类因素所形成的焦虑情绪更为常见。在高职学生群体,非正式组织可以归纳为:(1)寝室组织;(2)在校老乡组织;(2)同一专业下的朋友组织等。在学院相对封闭和狭小的空间范围内,诸多涉及就业的信息都将快速在非正式组织中蔓延开来;同时,在互联网进入学生寝室的当下,学校外部信息也将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传播。不难想象,作为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个体,将直接被非正式组织内的舆论氛围所感染,从而形成焦虑情绪。

(三)对第三类形成根源的剖析。

受第三类来源而产生的情绪焦虑者,主要以大三毕业班的学生为主体。在面临就业需求且在学院有限的就业关怀下,他们更多依靠主动寻找就业岗位来实现就业需求。可以肯定,在孤军奋战和缺少交流渠道的情况下,毕业生会因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社会环境的不适而产生焦虑情绪。再包括上文提到的对家庭的愧疚因素,则显著强化了他们这种情绪的表象。

二、根源剖析下对就业导向模式的形式解构。

对以上根源的剖析不难发现,高职院校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有情绪焦虑症状。由此,将这些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学生,都放置到校心理咨询部门来处理是不现实也是没有意义的。在群体意识影响个体意识的常识下,惟有建立全院各部门的联动机制,才能在舆论环境的改善下缓解个体的心理焦虑症状。

具体而言,形式解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突出辅导员岗位的功能。

不难感知,目前因就业压力而出现的情绪焦虑症状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这就要求,须寻找到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岗位人员来应对。从这一逻辑来看,辅导员教师便成为了首先群体。从近年来我校招收的辅导员中不乏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人才,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便能履行教学管理和心理辅导的工作。这样一来,在解决大面积心理疏导工作上便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力量。实践表明,诸多高职院校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组织和制度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增强就业辅导课程创新。

根据现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大学新生入校后都将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从职业规划课程的内容来看,则主要体现为就业前景和就业心态方面。这里且不讨论该课程具体的效果如何,但从课程教学形式看则更像应试教育(课程结束需要考核)。因此,应改观这一教学形态,而以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语言风格和反馈机制来面对。只有这样,才能不使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越发糊涂,同时还能在集体氛围下获得自我心理调节的自觉意识。

(三)发挥心理咨询部门优势。

毕竟,学院心理咨询部门的教师都是专业出身,并在工作实践中获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这就意味着,应把他们的专业能力用在刀刃上。那么何谓刀刃呢。笔者认为,在一点带面和传帮带的机制下,可以组织对全院辅导员开展心理学知识培训,从而增强辅导员的工作实践能力;同时,还应根据学院需要针对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培养。这样的双管齐下,便能显著提升心理疏导的实际效果。

三、形式解构下的心理疏导途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心理疏导途径可分别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辅导员方面。

应充分发挥他们联系学生的岗位优势。如,通过面对面的谈心、以职业规划和就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使得高职学生能在思想感情倾诉中释放心中的压力;并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归属感,进而缓解心中的紧张感。同时,高校管理者应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使青年大学生能够置身于集体之中,通过争优创优活动来实现自我价值。发挥集体互动活动的强大优势,通过增进班级内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不但增强了大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还增进了班级成员间形成抵御就业负面信息的凝聚力,这本身就远强于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所带来的效果。

(二)课程创新方面。

该课程主要针对大一新生的,且由上文可知:大学新生会因家庭因素而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创新的价值取向上便应针对这一问题而展开。首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广泛引入案例(最好是发生在本校的实例)。案例包括,本校毕业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自己,以及本校毕业生在校时的家庭状况并不理想,但通过自立更生不但顺利完成学业还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这样一来,便能在同一起点上对新生产生一种激励和宽慰的心理作用。然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部分优秀毕业生回校现场讲述成长经历。实践表明,这种效果最为明显。

(三)心理咨询部门方面。

目前许多高职学院已经着手组织人员培训工作了,但在培训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在心理学知识培训中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众所周知,引起高职学生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很多,如失恋、成绩不理想、专升本失利等。因此,在缺乏针对性的情况下,难以使广大辅导员掌握对症下药的技能。因此,应围绕解决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症状开展培训;并在传帮带中,也应形成专项和侧重。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小结。

本文认为,学生因就业压力而形成的焦虑情绪主要来源于:对家庭的愧疚;被非正式组织内的舆论氛围所感染;因寻找就业信息而产生的挫折感所致。因此,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时须对症下药。在途径构建上应围绕着:辅导员、就业课程创新、心理咨询部门等三个方面分别展开。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及解决方法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出现焦虑、忧郁、强迫等心理问题。近日,记者从多家心理门诊了解到,今年大学毕业生因求职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数要比往年翻两番,且出现心理问题的时间提前。

案例实录:狂投简历却不肯去面试

无论是否看中这份工作,他都要投简历,但始终不肯去面试。

小朱(化名)也是一名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小朱觉得自己无法和面试官沟通,没办法在面试中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于是,小朱更加努力地修改自己的简历,并通过邮寄、邮件等方式源源不断地发放出去。小朱开始疯狂地搜集各种招聘信息,无论是否看中这份工作,他都要投简历,但始终不肯去面试。

“由于面试不理想,小朱就无法再面对考官,一味地通过美化简历来推销自己,出现了强迫症状。”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高玉梅说。

过度依赖:父母陪同应聘

开始找工作后,都是父母陪着她去招聘会,由父母介绍小丽的情况。

小丽(化名)是个内向的女孩,在学校一直注重学习,没有更多地接触社会,平时父母也很少给她独立成长的空间。开始找工作后,都是父母陪着她去招聘会,由父母介绍小丽的情况,结果不但没找到工作,小丽也开始出现抑郁的情况,连门都不愿意出,话也越来越少。

“父母平时太大包大揽,管得太多,孩子没有独立做事的机会,而到了必须面对社会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高玉梅说。

专家解惑:放低心态从容面对就业

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最好放平心态,不要过分苛求。

高玉梅提醒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不要刻意寻找好的工作,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大学毕业生自尊心强,觉得读了大学就应该有好工作。但社会是残酷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对社会估计不足,都会为求职带来障碍。

生活充满变化与挑战,沉着应对挑战的积极途径,就是维持健康的精神态度 “在求职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最好放平心态,不要过分苛求,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中国精神健康网心理专家说,如果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各种优势把握不住,可以前往正规机构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职业测评,把握就业机会。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一、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

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

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大学生自主创业本身存在其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自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大学生富有创新精神,但还需要市场经验和社会经验,尤其是对创业艰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少涉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上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等不够彻底,创新精神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实践能力、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及解决方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对学生厌学情绪和解决方法的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成为第一生产力,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现有知识的贫乏和继续学习的紧迫。“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方式”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可以看到在福州老干局里头发苍白的老前辈背着包进出于电脑房,但与此同时,在许多中学生中却出现厌学情绪,并且日益严重。

本文结合我校校情对初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进行粗浅的探究、分析,以求能找到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和危害。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有冷漠态度,甚至厌恶与学校、学习有关的一切的不良心理现象。

8.7%的同学有一点厌学情绪,17%的同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只有4.2%的同学无厌学情绪,而这种厌学情绪学生认为会带来的影响是:65%的同学认为会直接导致成绩下降,25%的同学认为会发展到逃学,另外8%的同学认为会产生早恋心理,2%的学生别有看法。

由此可见:厌学已成为我校初中学生学习问题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

厌学情绪在中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去班级上课,经常借整理内务或到医务室看病为由故意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课;即使是到班级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愿意听课,往往是走神、睡觉,甚至是捣乱,严重扰乱课堂纪律,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他们对一切学习活动如练习、作业、考试等漠然置之;如强迫其学习,则会有痛苦、紧张、焦躁的情绪出现或言行出现对抗及无所谓态度。厌学情绪的极端表现是顶撞、打骂老师,逃学和离家出走。

初中生的这个年龄阶段为14—16岁,这个时期的学生身心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但看问题不全面、较肤浅,有时想法十分偏激;他们情感丰富、强烈,但欠成熟、稳定,易冲动失衡;他们渴望独立自主,但缺乏社会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也不强,却善于模仿,易受社会影响,行动上带有盲目性。因此这个时期也是逃学、出走的高峰期。在这个心理面貌不稳定,可塑性大的“危险期”,若出现厌学情绪,则很容易导致他们误入歧途,荒废一生。

二、我校初中生厌学情绪的成因。

老师不合而产生厌学;由于自身原因而产生的厌学情绪中,有26.47%同学感到读书辛苦,而在社会上游荡非常的快乐,他们所看到的花花世界无奇不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个原因是59.5%的同学认为上课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也能产生厌学情绪。

可以看出,中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既受外在的客观因素如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的影响,也受中学生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造成我校初中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改变也体现在中学生身上,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悄然改变。其中社会上出现的那些不良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导致他们出现厌学现象。

(1)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各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及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等,无不对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于是“金钱至上”“享乐至上”“读书无用论”在学生群体中流传开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上课时讲到“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课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学生问:“我最关心的是:什么方法才能做到偷税、漏税呢?”在我们震惊哑口无言之时,我们不能不陷入深思,社会让学生看到和想到的是金钱的获得以手段为赢家,而非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积累。

(2)目前社会上存在找工作“走后门”,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同样可以有很好的工作,这种现象严重地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长一些有社会背景的学生对学习的无所谓态度,加剧了中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2、家庭因素

人首先是一个自然人然后才是社会人。而家庭是人最早进行社会化的场所。家庭是人生发展的摇篮,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长是孩子心灵的导师。在我校有12.5%的学生厌学来自家庭压力,其中有9.56%和家庭经济状况有关,有28.6%学生与家长、同学、老师缺乏沟通而产生厌学情绪。可见不良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学生厌学情绪和解决方法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不同年龄的不同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可能很多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给自己定制一个计划,可以控制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一些预定的目的。对于很多正在创业或者正在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接受的新事物和一些经验多对他们来说都有一个大胆的.尝试,所以说在这方面他们的心理影响和心理问题是完全不同的。

3人生心理阶段问题阶段到了中年后奋斗期,人生基本上有了定位,生活稳定,工作更加盲目,自信心也比较长,这个时候事业上的黄金期对于这个阶段的人来说可能对于他们的各方面影响也是非常大,所以说在这种阶段的心理问题也是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其实每一个成长的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这些就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成熟和不断地产生心理不懂的因素影响,所以说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也是有很大的报你的,这些都是随着生活的经验和积累导致的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女大学生解决精神压力的方法

因不善交际,总怀疑室友背后说她坏话,竟用录音机偷录室友谈话;和男朋友分分合合,最后想在两人一起喝水的杯子里放10倍量的安眠的药……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几所高校多名女生,发现她们当中不少人承受着种种精神压力,内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的痛。

与此对照的是,高校里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在采访中,一位同学甚至说道:“入学两年了,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

用录音机偷录室友谈话在我省一所高校读大二的小王,总是觉得与室友没有话说,自己属于“外星人”。

看见4位室友很融洽地嬉戏打闹,她总怀疑她们是在背后说她的坏话,是在故意疏远孤立她。

于是,她开始经常询问某个室友,其他室友有没有说过她什么,后来竟然发展到用录音机偷录室友谈话的地步。室友们发现后,再也没有和她说过话。

她觉得每天回宿舍成了一件最痛苦的事,现在,她已经搬出了宿舍,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住。

她对记者说:“我有时很恨自己,却总说服不了自己,可能是我这个人天生不适合住集体宿舍。感觉还是一个人住着好,想说想唱想跳没人管得着,但有时心情不好也烦得要命!”

想用安眠的药两人一起自杀“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限制,没有了老师的管教,大学生不谈恋爱谈什么?我不谈,我的身体催我要谈。谈好了,国家政策还支持结婚呢。”在读大二计算机专业的小赵在自己的博客里如此说道。

半年前,小赵开始谈恋爱,但男友给她的'打击如地震般,余波一轮又一轮。先是男友不理她,后来男友又主动和好,执手浪漫没多久,她又发现男友竟和隔壁班的班花相拥坐在了湖畔。

她气得绝食一天,甚至想:如果男友再“变脸”来找她,她将在两人一起喝水的杯子里放10倍量的安眠的药。

找工作碰壁想休学逃避“因为就业压力过大,我曾一度考虑过休学。”正读大三即将毕业的田姓同学告诉记者,在大二时,身边的好友都过了英语四级,只有她因生病一段时间没能过关。

一次朋友无意中谈起现在的招聘状况,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应聘的人太多,很多企业都规定,没过四级的刷掉一批,没过六级的刷掉一批,剩下的参加面试,没有工作经验的又得刷……”这席话一直在她脑子里盘旋。

上学期,她找了一份家教工作,正准备去时,接到电话被告知“有关系”的人抢了她的“饭碗”。之后,她就开始失眠、厌食、呕吐,请假回家调养了一周,情况有所好转。但回学校不久,又恢复了“高压状态”。

问题1、易成心理弱势群体海南医学院心理研究专家雒力静老师介绍说,从2006年至今,她从海南5所高校各年级各专业,随机抽出6003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最终研究发现,在影响心理健康的9项因子当中,女生抑郁、焦虑、恐怖3项的值明显高于男生,而其他方面两者相差无几。由此可知,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如男大学生。

若从女生神经类型和心理特征来说,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差是正常的。但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又会给女生正常的心理健康环境带来冲击和损伤。

如看到百名大学生赶场农民工招聘会接受600元薪水、银行职员利用潜规则骗奸8名求职女大学生、校园小广告招聘女大学生陪客月薪2万、女大学生愿做保姆之类的报道,她们就会得到不良的暗示。

要帮助女大学生,首先应该帮助她们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建立自信心,避免隐蔽性的性别歧视。

问题2、畏惧心理医生据海南大学心理协会会长夏淑艳介绍,很多会员遇到问题,都不愿意去心理咨询室,而是找她倾诉、谈心。她觉得不少女大学生除了对心理医生有畏惧感之外,更多的是因为觉得同辈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有关专家认为,这说明很多学生有进行朋辈辅导的需求。

所谓朋辈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我省已有12所高校成立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学生社团,但目前,这些协会以服务会员为主,并没有在广泛的范围内将朋辈辅导的优势发挥出来。

问题3、专职教师严重欠缺2006年省高教工委和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对全省15所高校调研发现,全省15所高校共有专职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2人,而15所高校在校学生数为80475人,这种师生比例为6706:1,与国家要求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3000:1相差甚远。

调查还显示,由于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启用了兼职教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这部分人员有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有些是年级辅导员,还有食品与营养老师及中文系老师,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知识。在调查中还发现,兼职教师为69名,其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仅13名,占18。8%。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所高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反映除了偶尔有一场心理讲座外,学校没有什么针对性的活动。当问到学校是否开设心理选修课时,大多数学生摇头。一位姓林的同学甚至告诉记者:“入学两年了,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

三力合一医心病走访中了解到,人际、情感、就业3方面,是影响高校学生尤其是女生心理健康的3座大山,减负减痛的良方在哪里?“只有学校、家庭和女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女大学生的个人心理问题,缓解各种精神压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心理咨询室的傅安国老师对记者如是说。

傅安国认为,首先,家庭要建立宽容的环境,应该多鼓励女大学生,让他们建立自信,而不是过于严苛或以传统思想要求她们。

其次,学校应该帮助女大学生完善认知系统。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各类实践活动,让女大学生对自我和社会建立基本认知。

再次,女大学生要扩大自己的兴趣面,多参加运动和校园活动。

大学新生入学心理适应与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历经寒窗苦读,最终进入理想的大学,是所有学子的目标,然而从高中迈入大学,突然面对崭新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一时间难以适应。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成为新生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适应不好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对大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如何应对提出了对策。

(一)对新学习环境的不适应据问卷调查表明【1】,高达56%的大一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有极强的不适应心理。从高中迈入大学的门槛,意味着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大学教育环境,偏重于培养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相对高中紧张的生活很多新生难以适应自由的学习环境,导致他们没有压力,无所适从。

(二)自负与自卑心理并存新生不能客观、真实的认识自己,一般在自我评价时出现自卑、自负的心理状态。有些新生自负,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不屑于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在学习方面更是自以为是。同时,与自负心理相反的是自卑心理。据专家调查显示【2】,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部分同学家庭贫困、无特长等因素,使得其自尊心受到严重创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转为自卑。

(三)人际关系处理有困难现在的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上大学之前,他们在家过惯了众星捧月,习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大学这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学习空间里,首次脱离固定的家庭、同学——朋友关系的大学新生们往往失去了稳定联盟感和指引,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惯例被打破了,在大学的人际交往中,没有人去捧他,更没有人以他为中心。面对这种相对平等的交往模式,好多新生心态失衡了,有的新生在无法与人正常交往时选择了自我逃避,自我封闭,时间久了,会产生抑郁的心理反应;还有的新生在与人交往中由于焦虑而导致人格障碍【3】。

(四)学习、各种竞选、就业带来的压力感大学的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大学的学习没有人督促和管理,更多的是靠自觉,于是,大一新生担心自己管不住自己,害怕挂科,害怕拿不到学分影响毕业,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将来就业问题,因此产生了心理压力。

(一)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为了让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他们入学之初,应及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如,“介绍校情校史”、“优秀教师专业介绍”、“新老生交流会”使新生对学校产生亲切感,进一步了解大学特征,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大一新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4】,高校应基于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定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并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不仅使新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缩短适应期,使新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关心关爱学生,完善心理疏导机制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尽快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消除与新生间的距离感。多深入课堂与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帮助解决困难。同时发现和关注问题学生与贫困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加强对学生心态的监督、评价和预警。

(四)引导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确立奋斗目标对新生开展生涯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完成角色的转变,是帮助大一新生排解心理困惑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大学生成长历程的调查【5】,我们发现大学期间的目标确立,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乃至毕业后的前途。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样化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启发学生对“我为何上大学”、“我在大学做什么”、“我如何实现理想目标”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自身,认识大学、认识个人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

(五)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学会正确运用心理调适完善自己首先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人际交往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取别人之长,去己之短。其次,在与人交往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学会正确运用心理调适,宽待自己,接纳别人。总之,作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要不断加强学习,把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到工作当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发现大一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新生解决这些问题,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冯雪.大一新生心理问题应对及冲突[j].世纪桥,2011,(17).

[2]姚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

[3]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

[4]何未薇.大一新生心理问题调适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5]杨博,彭建章.如何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j].法治与社会,2011,(0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解决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并为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学习计划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得到孩子的认同才会更容易执行。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每一天都不放松。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让他勇敢面对困难,从而战胜困难。

2.必要的课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3.听好45分钟的课:在学习过程中,会不会听讲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预习的基础,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想听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愿望。教师讲课,比孩子知道的深入。要告诉孩子上课跟着教师的教学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需要做练习时马上动手。要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如遇卡壳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弄懂。

4.提高作业质量: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有的孩子只顾快点完成作业,题目没看清楚,有时抄错题,不是先想好了再动笔,而是写一步想一步。这样,作业质量肯定不会好。家长应教育孩子,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稿纸,有的作业步骤需要先打草稿准确了再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作业要自己检查,不能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字,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复查。比如说:“这两题有一题错了,你自己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哪儿错了就告诉他,甚至帮孩子改错,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5.及时纠正错题: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从纠正错误入手也是辅导孩子的好方式。给孩子一个专用的本子。和孩子一起给它取个名字,“错题大家庭”、“拦路虎乐园”都是不错的选题。孩子每次作业或考试出现错误,就让孩子在专用的本子上将题目抄下。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后分析错误原因,是不会审题,还是粗心大意;是没有掌握这部分内容,还是不会正确分析。用红笔将错误的内容标出。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整理错题,将错误的类型汇总,看一看哪部分错的最多,哪种错误原因最为常见。这样你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辅导孩子了。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论文

单亲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了解单亲孩子的类型,分析其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疏导教育,用真爱打动他们,帮助那些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建构健全的人格,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单亲学生的教育问题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合作。班主任要有爱心,更要细心,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给予关爱,不要让学生有被施舍爱的感觉。

当今社会单亲家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随之产生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摆在心理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初中生正刚刚进入青春期,本来思想就不稳定,家庭的变故对其影响更大,单亲初中生的教育问题就更严重了。笔者多年与单亲的学生相处,不断研究其心理问题,探讨解决办法,有了一定体会,现将其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广义上单亲学生包括父母离异孩子跟其一方;父母一方去世的;还包括父母一方在外地与一方留守的。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父母都在,可一方跟本不管孩子的,可能经常应酬,酗酒,孩子缺失一方的关爱,这样的学生也应算单亲学生。

单亲学生缺失一方的关爱和管理教育,往往会有强迫、焦虑、狂躁、恐惧、自卑、自责、自闭、抑郁、偏执、敏感、妒忌等心理问题,他们缺少安全感和幸福感。根据这些心理问题,单亲学生表现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1.自卑型。这样的学生往往是离异家庭的特别多。当父母离异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与其他学生不一样,有遗弃感。在人前不敢提父母,不敢正视别人,做事没有信心。

2.自闭抑郁型。这样的学生在父母一方去世的家庭中较多。原本健全幸福的家庭,突然发生变故,亲历亲人的去世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过度痛苦导致不爱说话,久而久之变得自闭抑郁。

3.暴躁型。这样的孩子多因父母离异,父母觉得亏欠孩子便溺爱孩子、放纵孩子造成的。他们特别焦虑,爱发脾气,喜欢用摔东西发泄心中的不满。

4.自责型。这样的孩子他们觉得父母离开他是因为他表现不够好,特别是一方总在孩子面前抱怨另一方。

5.表现型。这类孩子特别爱表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想得到大家的关注,别人对他稍有忽视就会闹情绪。而这种心理状态导致行为的两个极端化存在:一是正面效应,积极参加活动,希望得到认可与表扬,从而得到父母及他人的关注与认同;二是反面冲突,通过一些消极行为博得关注,以获得存在感,满足内心的自我需要。

6.放纵型。他们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孩子,索性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了。打仗、斗殴、吸烟,与社会小混混搅在一起,花钱挥霍,撒谎成习惯,用嘈杂的生活氛围掩盖内心的精神层次的缺失。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自我意识的层次,即: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都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和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也就是无意识。一些单亲学生的种种反应往往都是潜意识行为。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之间有可能发生交换,那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引导到意识行为上来。教师应多关注这一群体,细心观察,给予关爱。要为班级单亲学生建立档案,分出各种类型,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具体做法是:

1.移情训练法。开展移情训练,增强道德敏感性。移情训练可从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作品评析、想象情境等方面,让单亲孩子建构正确的道德观念,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班里曾有一个单亲孩子,他很逆反,处处都和老师对立,不写作业、上课说话。班主任上课还好一些,科任老师简直没法上课。一次班会上演小品,让他扮演老师这一角色,开始他不同意。老师说谁有胆量尝试演好与自身完全不同的角色?这对于爱热闹、好表现的他怎能错过。

在故事情节中,有一个非常聪明又极尽调皮的学生,百般刁难老师,老师怎样改变他?这样角色一换,他便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气老师了。移情换位法还可以迁移到生活中:与父母换位,与弱者换位,或者假设自己是作品中的某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在训练中及时给予评价鼓励,这对那些暴躁型的单亲学生效果更好。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亲和社会的行为会有显著增加,侵犯行为显著减少。

2.情绪调控法。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人处在消极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或者产生攻击性行为。情绪除自身调节外还有人际调节,单亲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往往是情绪自我调节不好,需要教师帮助人际调节,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第一,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运用具体的实例,以生动、带有情绪色彩的'言语表述,使学生在领会道德要求的同时,产生情绪体验。第二,人的情绪是通过对刺激因素、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三方面信息的整合而产生的。故在道德教育中,提供有关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对道德情境、人物和事件做出解释和评价,可以影响其道德情绪体验。第三,重视教师的情绪感化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源泉。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批评的同时,需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给予切实的帮助,对他所表现出的微小进步感到由衷的喜悦。当学生认识到老师的善良愿望后,就会产生温暖、感激和信任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3.伙伴影响法。根据单亲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适合引导他、影响他的伙伴,会有显著的效果。单亲学生中,暴躁型、放纵型的会有一些伙伴,但往往都是一些会产生消极影响的。教师需要使他们脱离原有的交往圈,为他们安排一些能正面引导的伙伴,同龄人之间沟通会容易些。教师一定要时时提醒引导者做好正面工作,不要受其影响。那些不善言语,不善与人交往的单亲学生,需要教师安排一些有共同志趣的学生,结成伙伴,他们会有共同语言,有效的沟通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发向上的情绪反应。

4.活动导引法。对于自卑型的单亲学生可以鼓励其积极参加活动,发挥特长找回自信。班里有个父母离异的学生,事事小心翼翼又自卑胆怯,不敢和同学交往。老师通过他的小学同学了解到他唱歌非常好听,于是就从这方面打开他的心扉。在一节音乐课后,老师故意说:这节课有几个学生没有好好唱啊,我要他们单独唱这首歌。叫了两名同学后,老师叫起这个单亲学生。他开始不唱,老师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他顿了顿唱了起来,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老师使劲地为他鼓掌,连声说:“唱得太好了!太好了!我就愁这文艺委员一职没人能胜任呢,原来人才在这里呀,就你了。”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那以后,他课前领歌,还参加了校园歌手大奖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为班级增了光。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从此他信心大增,说话声音大了,和同学们交往也很自然了。

不管哪一种方法,都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用真爱打动他们。单亲学生缺少的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精神上的关爱。这就需要班主任要有爱心,更要细心,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给予关爱,而不能让学生有一种被施舍爱的感觉。可以通过作文评语,写纸条等形式与之交流;可以记住他们的生日,及时送去祝福;还可以通过拍拍肩膀,摸摸脑袋等细微的动作表达关爱。关爱既要发自内心,又要自然,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学生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单亲学生的教育问题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问题,它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否则,班主任一人的努力刚刚有些效果,学生又会在其他不良因素的打击下变回原形。单亲的孩子就像不良环境下的幼苗,也渴望长成参天大树,多给予他们一些阳光雨露,走进他们的内心,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他们一定会还你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