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趣课程(优质20篇)

时间:2024-03-24 04:49:04 作者:碧墨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和热情地面对写作任务。2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写作的欲望,并感受到写作的成效。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作文命题;民间语言。

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倡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疑问,在疑问中发表见解,在见解中获取知识。

把两个学生写得较好的同一题目的作文复印发给每一个学生,先让全体学生自由阅读,再抽学生念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比较,在同学的作文上面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说出你认为该篇文章的优点,找出你认为写得不好的地方,并思考怎样来修改,最后由老师点评。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的说:“顺序有一定的条理,事件有一定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有一定的步骤。”学生有机进行相互切磋,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用词要准确、生动、具体,恰当使用比喻句等修辞手法,恰当使用谚语、歇后语等能使文章有血有肉。通过语句的比较,学生的习作通顺了,运用语句的能力增强了,想象力丰富了,内容也具体了,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构思作文命题,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命题时,应力求形式多样、自由自主,激发创造热情,实践告诉我们,老师在作文的命题上多花点心思,相机创设多种形式的命题,在“趣”字上下工夫,不但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写课后创意小文章,即结合刚学完的课文,或顺延其故事情节,借题发挥,通过推测、设想、假设进行补充,或将原文换上学生自己的思路,或换一换人称体裁。这种练习,由于学生对原文熟悉,且有新鲜感,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容易引发联想,而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学生写作的兴致高,且小文章往往容易一气呵成,当堂即可完成。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积累优秀的民间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语言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语言的积累,可以了解前人收集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够学习到前人来自生活的经过加工的精华语言来表达。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谚语、歇后语等都非常适合学生记诵。如,谚语“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于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歇后语“擀面杖吹风――一窍不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铁棒磨成针――全靠功夫深”等都具有短小精悍、语言形象、易于记诵的特点,这些对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是非常好的教材。

上课前,老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训练学生记忆歇后语,老师或抽学生说出歇后语或谚语的前半部分“小葱拌豆腐”,全班学生齐声回答后半部分“一清二白”.这样天长日久学生就会积累很多词汇,出口成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注意在平时多训练他们积累语言,从简单易记的民间语言入手是比较好的方法。

四、阅读故事是训练学生口语和写作的`好方法。

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学生写作必须强调的一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得越充分,书面表达就越容易掌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许多学生对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们可以选取最合适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讲给学生听,还可以有意识地教学生讲这些故事。学生通过听讲故事,不仅能记住故事的内容,领会故事所含的思想感情,而且能促进语言的发展。听讲故事能帮助他们较快地掌握语言的连贯性,也可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我认为小学生的写作可以从讲故事中下工夫。

五、评价修改,注重引导,提高学生写作质量。

“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恰当的评价、正确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别人的作文有一定的认识,平时批改作文时,每发现优美的、个性鲜明的语句,我都会及时摘抄,在课堂上让学生共同欣赏。评讲作文时,我有意将不同学生描写相同情景的好句子并列出现,让学生领会学习。在指导学生遣词造句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作想象性的描述。教师要教会学生读懂教师的批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照批语修改作文,让教师的批改发挥效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无论怎样变换教学的形式,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学生喜爱作文,把作文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2]武智梅。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杂谷脑小学)。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那得有个缘由,小编收集了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欢迎阅读。

在和许多同仁们谈论时中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

作文。

太难提上去了。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的一个问题。作文能力的培养不但在从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以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当然,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有教师总的教学方向和思路,有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基本素材的积累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写作训练过程等等。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写作能力的训练。我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现在单从兴趣培养上谈几点自已不成熟的看法。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确是一种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进入写作的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条件。因此,我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写作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那得有个缘由,但在没有任何接触的时候,要先打开学生心里的那道防线,使之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写作。记得有一次我是这样和六年级的学生谈话的:“同学们,学了五年的语文,你们知道学语文是学什么吗?”答案众说纷纭。我就告诉他们说: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人生活在一个大群体中你就必须和别人交流,你要告诉别人什么或听懂别人说什么,这需要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简单的说学语文就是学会说话,学会倾听,这简单吧!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面对面说的只能写下来,让不在你这一时间或不在你这一空间的人明白你的想法,你的思想,这就是文章。只要你有你的想法,你的观点,你又能写字,把你的观点写出来这就成了你的文章了,这也简单吧!完成这简单的两项,你的语文就学好了,学生们似乎恍然大悟,终于露出了放下沉重包袱的开心的轻松的微笑。当学生接纳了写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的理念而不排斥它之后,接下来就是培养对写作的感情。记得写作培训时专家杨初青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感情是靠培养的,没有感情就谈不上喜欢。”作文的情感也是靠培养的。虽然对一个陌生人谈不上喜欢,但对一个天天在一起的同桌,哪怕天天都吵,那也是有感情的。作文也一样,要让学生频繁接触,学生才能对它产生感情,一个星期写一次不够,三次四次甚至更多,这样对写作自然就有感情了。这并不是用量来压学生,如果这样就只能适得其反,而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学家测试人们在需要和被迫两种情况下工作的效率是7∶3。我认为把这种效率改用于作文上也应当没什么差别。在很多时候学生都只知道老师叫我写什么,老师让我写什么,他们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去编造,我慢慢试着让学生把这种“被迫”换过来,成为“我要告诉大家什么,我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我要怎样说出来大家才能明白,才能接受呢?”记得我在教学写留言条时,我请了三个同学模拟了一个情境:一个星期天,妈妈不在家,姑姑来了,要带我去动物园玩,可妈妈没带电话出门,门外车子又等着,怎么办呢?要么不去了,要么给妈妈留一张纸条,谁愿意星期天独自呆在家里呢?但这张纸条怎样写妈妈才能明白呢?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经过大家的商议,我板书留言条的五点注意事项。没料到,二年级的小学生对留言条的记忆准确无误,很快所有人都完成了。这就是转换角度收到的良好效果。

文章是生活是现实的一个折射。学生的文章更是简单的折射。如果叫一个没吃过橄榄的人说一说橄榄的味道,他一定说不出来;如果叫一个没坐过飞机的人写一写坐飞机的感受,他一定写不上,在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却这样要求了。学生硬着头皮也写了,但文不对题,上句不接下句,我们的老师还认为:汝子不可教也。但却忽略了体验的重要性,我们要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看见的东西大胆的写出来,怎样想就怎样写,不受任何束缚把文章写完,把思路写活,把句子写通顺,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意愿,记得一次班里组织去春游,要求家长签字才能去,有个学生没得到家长签字,气得几天都不理家长,大家都很同情他,我发动大家帮助他,给他妈妈说点什么,题目就是《阿姨,你听我说》,大家很乐意,很真实的就写了,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次作文,而且都写得很投入,结果效果明显比其它方式写的作文好。学校、家庭、社会又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场景,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人和事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活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天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话不用太多,班里订期举行交流展评;也可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开展观察调查活动,有的事情亲自去实践,如制作科技小作品、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树木和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以及班队会主题活动等。实践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很乐意去做,也很容易做好,日积月累,学生手头有实在的东西,作文时就可避免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怪现象。

好话人人都爱听,学生的作文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其心理得到满足,更能激发其对作文的兴趣,从而一次比一次乐于些,也写得好。因此,我们老师不但应注意写前指导,更应重视写后的评讲,不要停留在几个错别字或个别不通顺的句子,而要全面观察,找出每篇习作的特点,给予肯定,有些能力是随着训练的增加而具有的,比如一个一年级两位数运算很吃力的学生,上了三、四年级这一关自然就过去了,一节充满了掌声与肯定的作文讲评比那种一会儿批评作文词不达意,一会儿批。

评语。

句不通的作文课效果不知道好多少倍。当然,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委婉地指出来,在班级里办一个优秀作文专栏,每个月老师可以从本月的作文中选取出十多篇较好的,教师批改过的文章,让学生规规整整地用作文纸抄下来,教师再进行批改,指出文章精彩的地方,写好评语,张贴在教室里。但作文也不能老是几个人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览的机会,哪些平时作文写得不太好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作文也能展览出来,总是把自已的文章看了又看,改了又改,以后作文也用心多了,进步也明显了。在每学年结束时,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订成一本优秀作文集,发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并非完美,但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老师还应给予个别辅导,把一些好的作文向杂志、作文选刊、报社等投稿,如果发表,这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经济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

在初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实施教学活动,必须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创设并优化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创新能力优化环境创设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改革的关键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实践环节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为了有效实施改革,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内涵;教师要敢于探索,结合教学实际摸索出适应于自己、适应于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敢于求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能够不断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策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能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驱力。因此,我们的中学教学要站在基础教育的领地上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思想品德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新课标理念指明了思品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重、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抓手。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教材,通过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健康人格培养的目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教程和学程的统一,体现教法与学法的一致性。在创新教育大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实施教学,适应学生求新探奇的特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师要通过点拨思路,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自觉学习;通过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由原来的“台前”退到现在的“幕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要通过对教材的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为学生创造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质疑的氛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师要通过精心谋划,积极创设学科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创新激情。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积极地质疑、释疑,创造性地思维并解决问题。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大胆设计、精心组织,创设生动活泼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内化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可以采用讨论、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并配制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推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活动的兴趣大大增强,从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觉地在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和行动,把外界情感内化为自我情感,把每一次学习、每一次研讨都作为自己一次新的创作过程和升华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主动地体现自我的价值。

教师要深入理解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创新的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大课堂活动课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化中,内化情感,坚定信念,指导行动。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社会,深入理解社会热点,精心设计,细致规划,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来引导学生,要通过对真、善、美的精心提炼来锻造学生的思想。要突出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加强活动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驱动力,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要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优质的教学设计,通过有益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得到知识上的完善和思想上的陶冶,使他们具备改造社会,创造世界的内驱力,自觉主动地激发自我的创新精神,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

《新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每次把学生的小。

作文。

收上来,我总是认真阅读,只要有闪光点,就用红笔勾圈。并在旁边写上鼓励赞赏的批语,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语气词,一个正确的标点符号,一个优美的词语,都及时给予肯定,如奖励一朵闪光的五角星,一朵温馨的小花,从中让学生品尝写话带来的成功喜悦。对于认真的学生,还要给他们扣上“你真棒”“棒极了”的小戳。每次小笔头发下来时,学生都很期待,有的学生还会认真地数一数,看看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小戳。对于特别优秀的文章,利用多媒体展台,把学生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看着学生喜滋滋的表情,相信他们正享受着习作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孕育着写作的激情。

低年级教材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图画,给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也给了学生充分表达的平台。还有多媒体。

课件。

上的图画更加精美,看图说话时,学生乐于说,抢着说。“我看到了瀑布。”“图上画了山峰。”“我还看到了诗人李白。”……在这样说的基础上,我鼓励孩子们用“瀑布、山峰、诗人”等词语“学说一句话”,把“图上、我“这样的词去掉。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学生在悄悄地说。一会儿,一句句富有童真童趣的佳句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瀑布从山顶流了下来,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真有趣呀!“高高的山峰上,到处绿油油的,真美丽呀!”大诗人李白站在一块巨石上,正望着远方……”低年级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画画,我就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配画,学生边写边画,写话也成了件乐事,而看着学生创作的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插图,我觉得为他们批改作文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学习古诗时,在弄懂了诗意之后,鼓励孩子们为古诗配插图,同时写自己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象,一首首古诗被孩子们改编成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小文章。

语文教科书中所选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贴近儿童的生活,我便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写的情境。在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时,除了运用连词成段这一训练模式外,我还采用了仿写的形式。在学习《水乡歌》时,学生这样写道:“承德什么多?山多。棒槌山、天桥山、罗汉山、双塔山、奇山怪石真有趣。承德什么多?树多。千棵松,万棵柏,大树一棵又一棵,绿遍山原绿满坡。”这样的写作训练扎实有效,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提高更快。

我除了凭借教材,还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写话训练。如随着四季的更换,写出生机勃勃、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白雪皑皑的四季景色;又如各种节日的度过也是写话的资源,如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的、在“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点什么、春节有趣吗?有趣的亲子活动等,让学生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叶画,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多种多样的写话内容,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低年级进行写作启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基础工程,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扎扎实实的训练,能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实话、心里话。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引导语:英语最后一道的作文部分是在任何英语考试中都会令很多考生感到十分苦恼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失分率很高的题型。但是他又占据着我们英语分数的大片江山,甚至直接影响到我们英语分数的结果。现在就由的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首先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1、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英语作文训练中,如果教师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其作品的平台,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动力就会大大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每天课前十分钟在班里表扬作文优秀的同学,并让小作者到讲台前发表演说;把学生的优秀英语习作张贴在教室的公布栏,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在班里开展作文比赛,优秀的英语作文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或者被刊登在班级板报上等。利用这样的方式能让表现出色的学生获得某种心理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再接再厉,努力写出更加出色的文章。

2、让写作贴近学生的生活。老师在布置英语写作任务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且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其写作效果也会较好。用最简单的英语语言描述最熟悉的生活,学生们会逐渐感到英语写作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又很实用的事情,慢慢喜欢上英语写作。

一篇用中文书写的文章大致包括:字﹑词﹑句﹑段。同样,英语作文也必须重视单词和句型的运用。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以新带旧”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授新单词和句型的时候,使以前的'语言知识点也得到相应的巩固。同时,适当地教学一些教材以外的常用的简单词句,有意识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这对写作是非常有益的。当然不同阶段的写作训练应有不同的侧重。

教师要打破常规教学,将作文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当教授新词汇或词组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这些词组自行造句。学生通过练习能加深对词语或词组的运用,再写作文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得拿来运用。再比如,在学完对话、操练了重点句型后,除了让学生背诵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仿课文编写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在其中大胆运用以前学过的句型。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时地运用到旧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学生只有说得多了,才能增强语感,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要注意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的训练。例如,教材中有一篇文章介绍的是某个人在上周末做的事情,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学习了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与一般将来时等时态。根据部分学生很容易混淆时态与动词的用法等情况,笔者要求学生模仿范文,用改写人称或改写事件内容的方法写一下自己的周末。由于大家对自己的周末都很熟悉,很容易就完成了写作任务。进行模仿写作训练,能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写作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一句话日记训练,学生在英语表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写英语作文的信心也建立起来了,这时,可把一句话日记加强为一段话日记。在写一段话日记前,可从以下三点教学生如何完成一段话日记。

第一、写什么。(写你身边熟悉的人或事)

第二、在哪里?(写出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

第三、做什么。(写出人物在做什么事情)。让学生写自己熟识的人和事,以日记的形式进行练习,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很好方法,也是形成语言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已有的简单的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一些熟识的人和物的写作训练,这样可以为以后的英语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好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在评阅学生习作时还要引入激励手法,在学生习作上适当加上一些评价语言,或者对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作品给以等级:评价级别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等级式量化。小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培养需要老师一个长时间的辛劳培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说是需要英语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而在培养学生写作自信心的过程如俗语所讲,“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只要教师肯潜心钻研,勤于耕耘,持之以恒,就定能收到丰实的教育硕果。

总之,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一个持续、有效的训练过程,它需要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组织、训练并正确引导。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知识与能力,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小学生英语作文的写作能力。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它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性使命。可喜的是,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改革一刻未曾停下脚步,从教材的改革到课程的改革再到教学理念的深刻转变,从高校招生方式的转变到高考模式改革,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临新课程改革浪潮,作为教育主战场和主阵地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强的基础性和稳定性。那么,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学生个性,是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面对的基本教学目标与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课堂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可通过提问设疑、时政热点、漫画材料、情景事实、承上启下复习式导入等,各种导入都有自身优势,有时还可以整合多种方式、综合利用。教师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起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1、提问设疑导入应结合教学目标,用不同的质疑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学生思维兴趣的激发来源于问题的思考,设问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层次性与阶梯递进,先易后难、逐层深入,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还应注意系统性,注意知识之间的过渡和内在联系,通过预设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题时,课文开头是从“商品”这个概念开始的,导入时,我结合实际提问设疑:教室中的物品有哪些?哪一些属于劳动产品?哪一些不属于劳动产品?教室里有没有商品存在?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有两个同学说出了空气、阳光,我特意进行了表扬,并奖励一支笔芯。第二、第三问都回答正确,第四问却多数答错。于是引导学生看教材并讲解商品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真正了解“用于交换”是指将要进行交换或正在进行交换。已经交换成功,或不再进行新的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巩固:刚才送给同学的笔芯是不是商品?学生就能够明白并说出理由。再比如,我拿出事先备好的工艺品小别墅,创设如下情景(走到班长面前:您好!国土局的局长,我是搞房地产开发的。听说您有一块地,请多关照。这个小意思。)然后问学生,这个礼品是不是商品?学生答案各不同,如果用这个小礼品换土地开发权,那么它具备了商品的两个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商品。现实生活中为买官、晋级、买方便而送的礼品就成了商品。这样设疑就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由此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2、热点时政导入要利用其特有的时效性与时政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也是思想政治课强大生命力的学科特色,教师在搜集、剪辑授课资料过程中应从理论的高度掌握其价值,通过典型的时政热点可以使学生对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得到升华,并拓展了思想政治课的外延,提高了学生对知识间联系、构成的理解,对学生思维转换与创新也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讲我国外交政策这个内容时,我采用关于中国民政渔船在钓-鱼-岛附近、黄岩岛周围执勤,以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领土的坚定立场发言的热点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学生的爱国情绪一下得到高涨,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也为下面要讲的知识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3、漫画、材料导入必须要有针对性,应考虑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联系。漫画寓意深刻、充满哲理,学生喜欢、感兴趣。材料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收集材料、课堂表演、小组讨论过程之中,这样的参与式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材料可以用图表、故事、诗歌散文、歌曲、小论文或叙述文等不同形式展示,但内容一定要典型、客观具体和有针对性,如果是文字材料不宜过多过长,要简明扼要,易于阅读与理解。

二、通过启发式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有了好的导入,还要做到有启而发,切忌龙头蛇尾,这就要想办法保持学生课堂思维的连续性,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引发高-潮。

1、把握内因,突出学生“学”的主体。

为了不让“一个模子”的教学方式扼杀学生的天性和禀赋,就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握好内因是根本、是关键,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表现欲等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可以结合实际利用问题启发式、小组讨论式、上台表演式等实践活动方式,把讲与练的机会多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由“跟我学”变“我要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怀疑、大胆创新、大胆冒尖、大胆超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其内在的心理需要,并在分享表演、讨论判断、阅读自学中悟出道理,不断形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小学生想象写作能力五法

在学完某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续写练习,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不无裨益。例如学完《小音乐家杨科》一课后,我启发学生说:“一个酷爱音乐的孩子如此悲惨地离开了他所热恋的音乐,那么他的母亲,他的伙伴,所有与杨科同命运的穷人们将会怎样做呢?请大家通过想象,为这篇课文写200字以上的续篇来。”10分钟左右,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叙说他们的续写。有写杨科的母亲从此觉醒,同凶恶的地主做生死搏斗的;有写波兰所有受苦受难的穷苦人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与罪恶的黑暗社会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有写杨科的母亲,历尽千辛万苦,寻找革命队伍,推翻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使遭受磨难的穷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等等。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写了续篇。这样,既启迪了他们对未来生活、事业的憧憬,引起了他们对现实幸福快乐生活的珍惜,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训练了思维,提高了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想象写作能力五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他们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娱乐环境,充分利用孩子们中间常玩的游戏,如踢毽子、丢沙包等,通过科学的引导、安排、设计,使他们创造性地寻找出灵活、巧妙的游戏内容。还可引导他们画有独特见解的漫画,制作有趣的各类玩具等。另外,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用于实践,我还常启发学生经过反复地想象,设制部分器具。如学完《风车的故事》后,我辅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手摇风扇,并要求将其制作过程写成一篇短文。几天后,一个个用竹片、木棒、小钉、线绳为原料制成的五颜六色、运转自如、小巧玲珑的手摇风扇展现在了一张张充满智慧与求知的小脸前,并交上了论叙他们制作手摇风扇过程的短文。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也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浅谈低段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提出了以下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阅读和运用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因为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总是紧张得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话来,最终僵在原地,面红耳赤……对于这些有着特殊因素的低段孩子来说,要想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利用语文教材,培养训练学生说、写完整流畅通顺的话。

一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出来的,是需要我们在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所以在平时我们就要多下功夫。例如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怎样把写话教学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在教学《雨点》时,我是这样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当讲到本课文的语句时,我紧扣文中四个地点的特点:池塘平静、小溪慢缓、江河湍急、海洋汹涌,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因为池塘水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雨点在里面睡觉;因为小溪的水流很慢,所以雨点在里面散步;因为江河湍急,所以雨点在里面奔跑;因为海洋波涛汹涌,所以雨点在里面跳跃。这样使学生明白因为对象的特点不同,从而呈现的现象也不同,这对于孩子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二、寻找恰当的时机,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说完整流畅的话是低段孩子写好话的基础,教学中我发现,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来训练学生说话会相对容易一些。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每遇到有较好的说话机会时,便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开口。

在一次语文课上,孩子们正用心地写着字,我在巡视时,发现吴文豪坐在那里抹眼泪。我问他为什么在哭,他说:“老师,上课前我跟好朋友吵架了!”于是我就把吵架的问题摆到了语文课上,让孩子们说一说好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以及好朋友之间闹了矛盾又该怎样和好,如果想道歉的话,该如何说呢……于是,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交流,由于这个话题对孩子们来说大都有亲身的经历,所以孩子们个个都有话说,气氛很热烈,就连平日里不爱说话的顾晓军也举手发言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我既进行了说话的训练,同时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教育课,事半功倍。

三、用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流利。

让学生能开口说话,说规范的话,说有条理的完整的话,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可为以后的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自我介绍”这个口语交际的训练话题中,我让学生先自由表达,在进行口语表达前,首先要求学生说话时要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有条理。我班的班长方雨馨同学在人前不拘谨,讲话干脆、利落,我就让她先说,然后鼓励调动那些胆小的学生们。男生赵恩琪说话声音小,我就鼓励他放大声音重说一遍。第二遍明显就比第一遍声音响亮多了,且通顺多了。这样,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渐渐踊跃起来了,全班同学的说话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

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地做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除了说话外,还要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好词佳句,也可为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培养低段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时,如果我们把自己当做港湾里的一盏引航灯,那么每个孩子都能在光明之中驶向茫茫的大海之中,从而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让同学们建立两个仓库:一是写作素材仓库,二是语言材料仓库。同学们只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就不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

写作素材仓库的建立,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所以同学们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阅读笔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思考的随时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自然是“仓库满满”.有空闲时拿出来一读,加强记记忆,以便日后写作需要时能很快找出来。如果读的时候文思有所触发,不可以随手写下来,或片断,或文章。

语言材料的仓库也要时时“进货”,每天摘抄词语、格言、警句、优美句段等。同学们可以定期交流,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还应从生活中,从人们的口头语言中吸收生动有趣的词汇,特别是富有时代感的词汇,久而久之,语言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一、问题提示法。

首先引导孩子根据图画或作文题目,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写话”的内容,然后将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为了让孩子有个样板可模仿,我按人、事、景、物四类文章分别编写了“问题提纲”,供孩子参考,让孩子在仿照中学会创新,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使“写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例:《我的妈妈》。

《课间十分钟》。

《秋天的校园》。

《爱吃的水果》。

但这种方法有个弊端,孩子也许只会简单地对答,形成一些散装的零件,写出的话呆板、单一,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于是我又采用了下面一个方法。

二、词语联接法。

为了让孩子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起话来具有连贯性,我常根据“写话”内容适当提供一些联接词,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可选择合适的联接词,将单个的“零件”串起来,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话”说起来才通顺,读起来才合理。

三、语句扩充法。

只搭好骨架,而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作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我运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儿子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扩充写成一段话:每天清早,一到六点半钟,“铃――”小闹钟就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好像在说:“喂,快起来,快起来,早起身体好,上学不迟到。”

四、词句积累法。

要使文章写得优美还需要好词好句的点缀,而且“语句扩充法”最重要的是扩充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这对于刚上学不足一年识字量不多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认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做家长的应充分利用家庭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的良好环境。

1.卡片积累。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我准备了许多个小档案袋,分别配上名称,如颜色、味道、形状。每当他学完一篇新的课文或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我总是指导他收集较好的词语并制作成卡片分别装入相应的袋子中。这样既能让孩子在制作中学会识词写词,又能够让孩子了解词的类别,并学会应用在生活、学习中。

如“颜色”的档案袋里就收集了:白里透红、白嫩嫩、黄灿灿、红彤彤、洁白、碧绿、瓦蓝、绿油油、黑乎乎等等词语卡片;“味道”袋里有:香喷喷、甜滋滋、香甜可口、清凉酸甜、又苦又涩等等词语卡片;“形状”袋里有:尖尖的、弯弯的、圆滚滚、细长、椭圆等等词语卡片。有时吃水果,我就会让孩子自己去找出能表示这种水果的特点的词语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读一读,并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再将这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写成日记。

这种卡片积累法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性和恒心,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

2.游戏积累。

要活跃孩子“写话”的思维,必须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周围的事物。因此词句的积累应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处处留心,处处分析、思考:该怎样?怎样说会使句子更生动、形象?为了不让孩子承受太重的学习压力,我常常以各种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致。

(1)说一说,看用哪个词最好?

这种方法可称为“换词”游戏,主要是帮助孩子积累和运用同义词,使句子内容丰富而灵活。如孩子带回数学试卷,他得了一百分。此时,我故意问他:“你的心情怎样?”“我高兴极了!”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笑着又问他:“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他想了想,说:“我开心极了!”我又鼓励他多换几种说法,孩子经过思考和查书寻找,最后竟找出了好几种都能表示“高兴”的词语。

(2)仿一仿,看谁仿得像?

这种方法可称为“仿句”游戏,在生活的空闲里,说一说,仿一仿,轻松地得到说话的训练,为“写话”打下基础。

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公园里散步。我指着草坪说:“小草钻出来。”孩子抬头四处望望,跟着说:“太阳升起来。”我又说:“嫩绿的小草钻出来。”孩子说:“火红的太阳升起来。”“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悄悄地钻出来。”“火红的太阳从山上慢慢地升起来。”这样的训练,能让孩子逐渐学会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完整。

(3)想一想,用怎样的话儿来形容?

外面下雨了,我让孩子去听一听,雨声是怎样的?看一看,滴落下来的雨花是怎样的?再用手接一接,雨水淋湿了自己的手,感觉是怎样的?孩子兴冲冲地跑出去体验,可回来时却皱起了眉头,“妈妈,我会学那种雨声,可不知用什么词来说?”我提醒他:“你去找你收集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卡片。”

孩子一查,果然找到了好几个写雨声的词语:沙沙、哗哗、淅淅沥沥。我说:“你读读这些词语,再仔细听一听,用哪个词最合适?”

孩子听了听,又想了想,说:“外面下雨了,沙沙地响。”我提示说:“雨滴落下来,形成――”“一朵朵白色的雨花。”“用手轻轻地接着,感觉――”“真凉啊!”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从留意生活的点滴开始学会了积累,从切身的体会中学会了运用。

(4)比一比,谁想得妙?

主要是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力求使句子说得生动有趣。有时,我有意地带引导孩子观察天上的云彩,我说:“一团一团的白云像棉花。”孩子想了想,也说:“一堆一堆的白云像墙壁。”我又说:“天上有个雪人儿在对我笑。”他朝向远处的天边,看了看后说:“天上有个小白兔在蹦蹦跳跳。”

适当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能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一天,我同孩子一起逛商场。忽然,看到一个小弟弟正在玩气球,我对孩子说:“你能把气球想像成一个小朋友,说一句话吗?”孩子眨着调皮的眼睛,冲着我说:“气球在跳舞。”“能说得再详细些吗?什么样颜色的气球,在什么地方,怎样地跳舞呢?”孩子思索了一会儿,得意地说:“又红又圆的气球在空中开心地跳舞。”我连声夸奖,买了个气球作为奖励,孩子高兴地拿着气球真的跳起舞来。

五、积极鼓励法。

不管我们使用哪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习“写话”,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积极鼓励法”.对于处在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话”就如同幼儿“丫丫学语”一样艰难。家长要想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就应像期待宝宝喊出第一声“妈”、“爸”那样耐心而充满希望。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话”中出现了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鼓励、表扬。

鼓励的方法有多样:或用喜悦的神情大声朗读孩子的“佳作”;或让孩子邀请家里的其他成员、邻里的叔叔、阿姨,来听一听,评一评“自己的佳作”;或将“佳作”直接发表在电脑网页上、家里的墙壁专设的“美文栏”里,并在好词好句下面划上醒目的红色波浪线,表示这里最精彩;或利用周末带他去公园玩玩,去他喜欢的地方转转;或赠送他平日里最喜爱的一件礼物等等。

只要让孩子在精神上能够获得成功的愉悦,使他对于习作(写话)产生浓厚兴趣,由爱说、爱写到能想着说,能认真写,这就等于说孩子真的“入门”了。

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与听、说和读的能力密切相关,它既涉及遣词造句,又涉及语篇结构分析,既包含语言训练,又包含思维训练,因此,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词汇贫乏、拼写错误过多以及语法知识肤浅、语篇意识淡薄等。而英语学习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质和量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其学习信心与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这就涉及到教学方针、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教学质量等在内的教与学的一系列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首先要改变师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其潜在能力,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语言练习与实践的过程;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现行教材给我们提供里大量语篇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总之,要使学生明确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未来的人才标准指导自己的学习。最后,要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应该让学生明白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用事实来说服学生。

二、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青少年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这可以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要求与故事所具有的特性两方面得到解释。一方面认知好奇心是初中生喜爱故事的原始驱动力,另外故事本身往往具有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或兴奋,或悲伤,或紧张,从而丰富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其心理发育。但是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应注重对故事有所选择。如果故事大部分的词句学生理解不了,再精彩的故事也会令学生失去听或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精彩易懂、线索清晰的故事, 以便于学生根据故事线索理解、复述或转述故事。甚至可以将课文内容衍生,教师引导学生在原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衍生出新的故事情节。

三、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活动,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把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篇章知识、文化知识等等信息输入自己的“资料库”里并不断对其内化的话,写作者是不可能写出内容详实感人、意义连贯、结构完整,既符合英语语言规范,又符合文化习俗的地道的英语作文的。外语习作的关健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有兴趣又相关的词语。没有一定量的词语的输入,输出难以产生。在写作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采集阶段,写作者的主要采集手段就是阅读。另外,即便是写作者在写作中所使用的各种表达技巧,也受到了阅读活动的极大影响。可以说,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过程。在这个飞跃过程中,阅读是它最有力的支撑点。缺少了阅读活动,写作活动便无法展开。

四、经常写作是阅读的有力促进。

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英语写作的特点和技巧,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参考mit的微生物遗传学实验课程,并结合微生物学的'前沿研究成果,设计研究性综合实验.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实验技能,锻炼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此外,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认真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作者:刘阳李宝盛王海洪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642刊名:微生物学通报istic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年,卷(期):33(6)分类号:q93关键词:综合实验微生物遗传学研究性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怎样提高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之所以会形成“学生作,教师改”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有的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会的字空起来,让老师去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五、六十篇作文,任务繁重。在紧迫的时间内,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甚至一些批语学生看不懂。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同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领”、“扶”、“放”的方法。

所谓“领”就是由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怎样修改?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孩子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

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扶”与“放”的结合。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自改习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扶”既是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

我采用以下方法:

1.符号批示法。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口”,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2.点拨提示法。我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

3.要求提示法。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所谓“放”就是让学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1.自我修改:

a.反复朗读。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

b.默读分析。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

2.互评互改:

a.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b.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学生互改作文的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会指导别人写作,自然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进步。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由于不同学生、不同文章,学生有新鲜感,培养学生改作、写评语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前不久,刚学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又该让学生进行写作演练了,根据本单元写作的要求,是记自己成长中的烦恼。作文布置下去后,第二天,同学们陆续地交上了自己的作文,很多同学在作文中都流露出上初中后学习上的`不适应,甚至是学业负担带给自己的诸多烦恼。其中,有一个同学就特别提到数学带给自己的苦恼,在作文的最后她发出了这样的“呼救”——谁能帮帮我,我该怎么办?于是,我给她批上这样一段很平常的话:有一个人能帮你,那就是有自信心的自己,更何况,数学老师在课后还说你在数学方面有进步呢!从这以后,我不仅能察觉到这位同学在写作上有了更大的自信,还听说她在数学课上表现很积极。试想,如果自己当时评改作文的时候,就是简单的—个等级和日期。她也许会如此茫然下去,永远找不到自信,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总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儿心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

论文摘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墓本目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能力和习惯。在听说训练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口语交际融入各科教学之中,进行作文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已的说话本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拓展广阔的交际空间,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着出色的口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代,传声技术飞速发展,而且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体目标: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和应对,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目标的提出,向教师向学生发出了明确的挑战,要求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能力和习惯。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创设愉快的交际情景,开展富有生气的交际活动,拓展广阔的交际空间,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精心创设交际情景。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语言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符的实际情景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就会由此而高涨,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激发出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景,让学生快快乐乐无拘无束的交际。用实物创设情景,借助学生表演,展开热门话题。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口述展现的画面内容。教师预先布置说话任务,让学生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观察社会生活、收集说话材料和新鲜事物、组织学生开展以聊促学活动、每天第一节课前十分钟“谈天说地”口语练习。天文地理、名人趣事、科学珍闻、生活常识、发布小新闻等无所不谈。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发表评论,全员参与,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为准备发言材料,学生课外阅读量明显加大,参与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明显加强,到阅览室读书的同学越来越多,每周阅读五千至一万字,一学期过去,学生敢说,会说,爱说,思维更加开阔,性格越来越开朗。表现出不少能说会道的“一口金腔”的学生,被班级评为“小小评论家”、“小小辩论家”,获得“最佳口才奖”、“最佳话题奖”。

二、把口语交际融入各科教学之中。

课堂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拘无束,放开手脚,让孩子们的思想能自由飞翔。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敢说,敢问,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表现自己的观点,即使错了也要说,说错了再纠正。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一语交际能力。识字教学中扩词造句,阅读教学中口述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对话辩论,各抒己见,用脑加工,说话条理清楚。科学课上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个科学原理的,数学课上让学生说说题意图画的意思,品德课上说你是怎样关心他人的,音乐课上说这首歌曲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发表评论: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让学生畅所欲言,心里想什么,口里说什么,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判断评价是否有道理,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善于反省,补充、反思。教师是评论的参与者,也是课堂的调控者。

三、作文交流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学生写的优秀习作,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评改,如内容的详略、选材、文章的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评价、修改、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口语交际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怎样修改?同学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以改作文发表自己的评论。一次老师有意识地把一篇离题作文放到优秀作文中评讲,同学们认真倾听,逐渐窃窃私语,终于站起来说话了:“老师,我觉得这篇作文不能算是优秀作文……”在评价中完善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开展班队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说话本领。班干部竞选,优秀学生、进步之星的评选、节目主持、主题演讲、即席演讲、课本剧表演、讲故事、说笑话、听广播、看影视、作宣传、作自我介绍,毛遂自荐当王婆卖瓜。把家乡的名胜介绍给别人。争当校园广播员、校园小记者,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安慰、商量、赞美、请教、寻医问药、接打电话,从而使口语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学校里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交流:领板擦,取粉笔,汇报思想,请教问题。社会上与陌生人交际:迷路问路,错了道歉,进行任务采访。学会与家长沟通:倾诉心声,化解矛盾,消除烦恼,汇报成功的喜悦和成长中的快乐。让学生自己走向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用自己的智慧设计活动方案,主动与别人合作,请求帮助,解决问题。

教师应“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内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课外多与孩子们谈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向孩子们投去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有时候一句温馨的话语,一张亲切的笑脸,都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无拘无束的说话。当孩子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就会更加坚定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口语交际中去,在民主和谐轻松的交际气氛中孩子们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是独到的富有创新的见解。组织学生到野外参加春游活动,让孩子们投人大自然的怀抱,蔚蓝的天空,翠绿的树叶,顶着露珠的鲜嫩的麦苗……这一切都是大自然早已给孩子们准备好的语文交际素材,看到这些孩子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说话的情绪,妙语连珠。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说出了春意盎然。口语交际能力在活动中提高。

总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把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交际氛围,并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多年以来,受旧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学生的角色并没有明显得到改变,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一、由回答者到质疑者的转变过去的课堂教学像是一个小型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现在的学生再也不会容忍在课堂中担任这样的角色,因为他们有思想,有个人的主见,也更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解,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来压制学生,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当新课结束后,余下时间我把本班学生分成八个组,每两个组为一小组,两组学生围绕新授内容展开讨论,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这时的教师不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大讨论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讨论的最前沿,只有当学生遇到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予以指导。这时候只见两方队员都在忙碌着,一方成员在积极准备问题,另一方则忙着应“战”,学生甲:“你们知道能被2整除的最大数吗?”学生乙:“因为自然数是无限多,所以能被2整除的数是不可能找到的”。教室中不时传来同学们的争论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课堂检测来看,学生们都较好地掌握了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艰辛探索,去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能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进步。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往往要重要,当然,要想解决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做到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所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二、从听课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学生的生活经验固然的限,但并不防碍他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因而,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的,而忽略了学生这个群体,使得学生对上课根本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从班级中随机抽了几名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以便了解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看法。不试不知道,学生们提出的见解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甲:“老师,我们早就认识百分数了,所以我认为在开始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例子,这样同学们学习就有兴趣了”,学生乙:“老师,我们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这样大家就可以讨论了,我们喜欢讨论这种形式”,学生丙:“老师,我们可以把知识融入到游戏、故事中”……综合以上意见,我对本节课的教案进行了设计,结果那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学习活动中把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这个角色是显得多么重要。三、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考试是一促评估手段。有时,为了达到我们自认为“理想”的评估效果,便会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设计出一些超出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特点的各类高难偏的题型。从而导致学生对考试却有一种畏惧的心理,我想这种考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有以下几点:1、学生担心考的不好,会被父母、老师批评。2、学生对考试不感兴趣,因为内容呈现的形式总是老一套。那么能不能减轻一下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对考试的畏惧感呢?我认为让学生参与到编题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完《圆柱圆锥球》这一单元后,我在班级宣布:本单元考试将进行改革,考试题目由大家提供;老师从中选出比较好的题目编成考卷,同时对那些入选的题目的作者给予奖励。自从通告之后,我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准备,以便自己出的题目能被老师选中,事实上,学生们在准备题目的时候,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学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生甲:“王爷爷买来一些沙子,把它堆放在一个墙角,已知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5米,高8米,求这堆沙的体积?”,学生乙:“唐老鸭对米老鼠说‘如果把一根长4米的圆柱体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12平方米,那么这根木原来体积是()立方米,请同学们帮米老鼠算一算’”。考试那天,我发现学生们的脸上都充满了喜悦,是啊,学生们怎么能不喜欢解答自已出的题目呢?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评价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从以往教师出题评价学生到学生出题评价自己,有利于学生主体角色的转变并激发学生在主体地能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试想,会积极地主动地自我评价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实践证明,要想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有关精神,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产生质的飞跃,才能保证数学教学始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探索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它也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增长点,势必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为学生个性和创造力充分发展开辟新天地和新途径。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呢?本文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一、深刻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实质,夯实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传授”。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它具有突出学生主体性、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全员性等五个特征。显然,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给与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性活动的时空。因此,一些人主张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将活动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要介入,更不能干预学生的自主研究。有人甚至更为激进的试图将研究性学习完全变成自由化的学生的随意性活动。他们认为,教师的介入就以为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剥夺,只有采取不干预政策才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显然把研究性学习过于简单化或程序化,其结果可能会使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没有教师的点拨,学生的研究就可能蜕变为一种盲目行为。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他们缺乏从事研究的经验,当学生面临困境需要帮助时,如果教师奉行不干涉政策而坐视不理,不但无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来讲也是一种失职。因此要想真正引导好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深刻学习领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实质,走出认识误区,去学会扮演顾问、领路人、合作者的角色,采用适当的方式给与学生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以积极的姿态,有效的指导,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铺平道路。二、努力营造开放宽松的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内源性的,要与学生的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意味着学习是一种富含生命体验的活性。研究性课堂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对研究课题的探究实践中,亲历运用知识、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因此而获得深切的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避免原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惯性的干扰和影响,提前认真仔细的研究好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提炼出适合学生进行研究开发的知识项目,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质疑或点拨的方式,精心设计课堂讨论内容,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和探究的手段和方式,精心研究组织教学的方式和策略,努力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角度,避免平淡刻板的讲授方法,尽力利用饱满的热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诙谐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比喻,赞扬欣赏或鼓励性的话语去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研究探究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做出别出心裁的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有效的评价,从而达到进一步激活学生智慧和思维的目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把握好自我角色的定位。在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帮助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渐进性的放手,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点拨指导下,逐步摆脱外在束缚,走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也就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逐渐从教学中“抽身而退”,从而实现由不得不教到不需要教的无为而治的高尚境界,而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就在这种放与不放之间逐渐得到提高和加强。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时,在指明用氯酸钾制氧气时,通常还要放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后,可让学生对二氧化锰在制氧气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讨论结果,自我设计试验去验证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给与适当的引导点拨,并给与学生充分的物质准备。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去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己去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概。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鸟的天堂》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观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

导很重要。我在教完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作文书或课外书,认真作好笔记,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让学生有所进步。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

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审视传统的教学,我们的观念总是强大确定性,排斥可能性,在这种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熏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长于求同,而弱于求异。正像李正道博士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在做“学答”。其结果往往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所以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此谈谈本人的点滴尝试。

一、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生发出来的。因而,教师转变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要树立“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不仅可以问教师、问课本、还可以问专家、问教授、问权威,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科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

2、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类的每次发明和创造,都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的,从不例外。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这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如果具有了这种能力,也说明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3、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片面重视继承性、接受性的做法,完全废除注入式教学,采取问题式教学,给学生做好榜样。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异,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和“权威理论”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昧盲从,同时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完全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民主,共同探讨,师生关系融洽,为学生大胆提问提供外界条件。

二、享受乐趣,养成习惯。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如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享受到这种乐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1、采用提问“记录册”。

准备一本提问记录册,由科代表记录提问者姓名、提问日期、问题内容、回答者姓名等。记录的内容、质量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期末总评的重要参考标志,以对那些善于提问题和积极探索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建立起激励机制。每周由科代表统计一次本班学生提问的次数,回答问题情况并向全班公布,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从而形成良好的问答氛围。

2、展示自我的“智力大比拼”。

每节课前,我都要抽出5-10分钟让学生一起智力大比拼。先由一名“相信自己行”的同学上讲台,让其他同学随意向他提上节课所学内容的三个问题,如果他三个问题回答过关了,他就拥有向全班同学提三个问题的权利,谁被难住了,就必须向全班同学表演一个1-2分的节目,所表演的节目必须让同学表决通过,从而达到“我能行”。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景中,既要敢问、乐问,又要会问、善问,努力进行旨在强化“问题”意识的教学探索;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

3、精彩的问题上黑板。

[1][2][3]。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

论文摘要:要变革学习方式就要便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掌握并运用好学生的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学习模式,加上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是智慧和情感的沟通,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师生沟通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教育成效就越好。很多人在回忆自己的学习体验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在该学科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越学越觉得轻松、有成就感,上课回答问题也越来越积极,慢慢就形成一中良性循环;反之,则对该学科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蹶不振。这就是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产生的`不同结果。而权威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教师特长。

实践证明,拥有并善于发挥特长的教师容易博得学生的好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很多学生说,这个老师有趣,我们就愿意学。应该说,教师自身的这些特长,就是有趣的地方,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任何一个教师都是一位演员,谁在三尺讲台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谁就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理上讲,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从心理上讲,中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多次重复,就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从而使学习兴趣锐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变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述趣味故事,激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在每堂课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为30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有些学生出现听课疲劳的状态时,插入一些趣味故事。

2.自编自演课本剧,诱发兴趣。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时我经常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表演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戏剧,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主题。

3.巧妙运用多媒体,提高兴趣。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但是一定要巧妙运用,以免扼杀学生想象力。我用音乐的时候比较多,因为音乐往往能使人身临其境地体会意境,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

其实,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什么最好没有定论,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适合所教授作品的就是最好的。

四、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学生又处于青春期阶段,所以很多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成就动机低下、学习焦虑、心理脆弱、情绪波动大等诸多方面。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又有学科自身特点、教材内容编排和教师教法的原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清楚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首先,兴趣源于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对于一些难度大的知识,巧妙转化和引导,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对于一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其次,要通过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思维习惯会通过教学过程流露出来,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自己不良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要作好示范,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陶冶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教育在不断完善,课程理念在不断变化和更新,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完善和探索更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朝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华教育研究,,(2).

[2]朱艳萍.学生学习心理探讨孝感学院教育学院网站原创.,(4).

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帮助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

[1][2]。